更新時間:2024-04-19 07:06:32作者:佚名
電話:-7601433 傳真:0931-7660023
網站: 電子郵件:
第四章 招生范圍及計劃
第十二條 甘肅政法大學2020年計劃面向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具體招生計劃以省招生部門最終公布數據為準。
第五章 監獄學、法學專業招生(藏漢雙語方向)
第十三條 監獄學專業是甘肅政法大學與甘肅省司法廳共建專業,在甘肅省范圍內招生。 本專業主要為甘肅省培養符合國家公務員標準的監獄警察和司法行政專業人才。 年度招生計劃根據甘肅省監獄警察和司法行政機構專業崗位的實際需要確定。 在校學生受到警察式的管理。 學生在校期間穿著司法警察學員制服并佩戴司法警察學員標志。 由甘肅省監獄管理局和甘肅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公安分院共同管理。
第十四條 監獄學專業納入甘肅省本科招生早期批次,屬公安(武警)專業。 2020年計劃招收90名學生,其中女生比例不超過15%。 體檢標準按照教育部大學生司、司法部法規教育司《關于印發》(教部發[2003]16號)執行。 入學期間,甘肅政法大學與甘肅省司法廳聯合組織政治審查、面試、體檢和體能測試。
第十五條 報考監獄學專業的考生,應當參照教部發[2003]16號的規定,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自測后方可報考。 只有通過自測的人才可以申請。 學生入學時須參加我校組織的面試和體能測試。 未通過考試的,根據高考成績轉入其他專業。 考生必須服從調整,否則按學校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 2020年,我校繼續面向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招收法學專業(藏漢雙語方向)考生。 本專業報考者除滿足所在省份規定的報考條件外,還必須具備漢語水平。 和藏語成績,否則不予錄取。
法學(藏漢雙語方向)招生計劃納入我校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計劃,與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采取“2+2”模式(一、二年級學生在甘肅師范大學就讀)民族大學三、四年級學生就讀于甘肅民族師范大學)政法大學(政法大學)聯合培養模式。 我校負責學籍管理、教師選拔、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頒發。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負責一年級、二年級學生的日常教學、管理、學生安全等工作。
第六章 入場
第十七條 采取網上遠程錄取形式,按照原籍省份公布的考生類別分類錄取。
第十八條 對實行非平行志愿的省份或批次,學校將優先考慮向我校申請第一志愿的考生。 如第一志愿招生人數不足,可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對實行平行志愿、省份或批次的,如平行志愿學生不足,我校招生計劃的調整將按照教育部及相關省級招生部門招生計劃管理規定進行; 內蒙古自治區遵循《招生計劃1:1按專業招生范圍》的招生規則。
江蘇省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等級要求為2B(含)及以上,技術科目合格。 考生錄入后的排序規則是“分數在前,成績在后”。 申請成績相同時,優先考慮學術水平較高的申請者,然后按專業選擇順序錄取。 當提交成績、學術水平測試科目級別、專業偏好順序相同時,文科考生按照語文(不含加分)、數學、外語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優先錄取,理科考生將按數學順序錄取(不包括加分)。 加分)、語文、外語成績從高到低優先錄取。 美術類專業招生遵循江蘇省備案規則,學業水試科目等級要求通過。
第二十條 我校招生專業錄取批次安排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部門公布的批次為準。
第二十一條偵查學、邊防管理、公安學、緝毒學、刑事科學與技術、安全工程、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安視聽技術專業以普通專業招生。
第二十二條 偵查學、邊防管理、安全科學、禁毒學、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屬于非公安院校公安專業。 因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需要,學校在入學后將組織面試和體檢。 以及體能測試,不符合標準的考生將根據高考成績和職業志向進行專業分流。 建議考生參考教育部大學生司、法規司《關于印發》(教司[2003]16號)中有關面試、體檢、體能測試標準填寫上述五個專業時,應符合司法部教育部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批次招生控制分數線以上報考我校的考生人數以及我校在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計劃,學校的轉學分數已確定。 齒輪調節比范圍一般為**-120%。 首次進入該項目的考生均被視為首選候選人,并優先考慮首次進入該項目的考生。 非首次入學的考生只能錄取未滿的專業。
第二十四條 根據教育部《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規定》精神,我校原則上認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部門的政策對符合加分、減分、優先錄取等政策的學生予以表彰。 考生提交分數。
第二十五條 學校監獄學專業招收女學生比例一般不超過計劃人數的15%。 其他專業男女比例原則上不限制甘肅政法學院選課系統,但學校內部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控制比例。
第二十六條 我校2020年招收各本科專業學生入學后外語教學語言為英語。
第二十七條 學校對考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考核按照教育部《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 監獄科學專業還須符合教部教[2003]16號文件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學校對考生的身體健康評估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指導意見》的有關規定進行。聯邦。 監獄理科專業還必須符合教部發[2003]16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外語類專業不招收口吃學生,藝術類專業不招收色盲、色弱學生。
第二十九條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身體健康檢查合格后,進入相應批次并達到相應批次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照考生入學成績(即高考成績)給予加分。實際考試成績+各項政策加分))按順序錄取。 專業按照“成績優先,專業優先(專業間無成績差異)”的原則分配。 在分數和專業志愿相同的條件下,文史類考生按文理科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理工科考生按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在科學中。 如果考生不能滿足所有專業偏好,提交專業調整的,將根據考生各科成績以及其他院校的專業偏好錄取空缺專業。 否則,該候選人將被撤回。
第三十條 為便于管理,學校根據各學院師生規模,將法學院學生隨機分配至法學院和民商經濟法學院,并實行同一培養計劃。
第三十一條 報考英語專業的考生是否參加外語口語考試,參照考生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部門的統一規定。 我校英語專業要求考生英語高考成績達到100分(滿分150分)或80分(滿分120分)方可錄取。 報考法律(涉外法治)專業的考生,英語科目成績應不低于總分的75%。
第三十二條 學校按照招生計劃錄取的學生,經考生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部門批準后,學校發出錄取通知書。
第三十三條 藝術類專業招生原則:嚴格執行所在省份藝術類專業招生規定。 文化類課程控制分數是指學生所在省份招生部門制定的錄取分數線。 專業課程按照統一考試成績計分。 各省(市、區)統一考試成績必須至少達到當地省規定的及格要求。 使用“評分排序”提交文件的,將根據提交的分數從高到低進行選擇; 采用其他類型成績報送的,按照專業課程成績,根據文化課程的有無,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考生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必須選擇專業,并填寫是否進行專業調整。
第三十四條 高水平運動隊(足球)的招收甘肅政法學院選課系統,按照教育部和有關省份的規定執行,并必須通過我校專項測試。 特試合格并經省招生部門公示并確認無異議的考生,其文化課程達到公示優惠分數線控制線時,按特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第七章 收費標準及其他
第三十五條 我校嚴格執行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物價局批準的各類本科招生收費標準。 社會工作、勞動和社會保障、政治學與管理、行政管理、會計、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新聞學、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公用事業管理與金融 3,800元/學生/學年; 法律(含涉外法律定向、藏漢雙語定向)、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產權、監獄學、英語、偵查學、邊防管理、公共安全、禁毒4300元/生·學年;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流管理、刑事科學與技術、安全工程、網絡安全與執法、公共安全視聽技術、網絡空間安全 4500元/生·學年; 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繪畫每學年6500元/生; 預科生第一年入學收費為15000元/人。 預科期結束并獲得正式學籍后,學費按專業收取。 準入時如有新標準,按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新標準執行。
第三十六條 學生住宿實行公寓形式管理。 每6人或4人每間房費用為900元/生每學年。 (桃海公寓4人間1350元/學生/學年貝語網校,6人間1050元/學生/學年)。
第三十七條 新生入學后,學校將對新生進行全面審查。 對不符合條件或者有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行為的,按照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退學、提前結束學業的,學校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時間和實際住宿時間按月退還剩余學費和住宿費。
第八章 獎學金制度和勤工儉學
第三十九條 為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業,學校建立“獎、補、貸、考、扣、補、免”七位一體的混合資助制度。
第四十條 我校除國家撥付給我校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外,還建立了獎學金制度,設立獎學基金,獎勵全面發展、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學生獎學金分為綜合獎學金和個人獎學金兩種,旨在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四十一條 我校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對經濟困難學生實行生源地助學貸款。 學生按學費、住宿費標準在原籍地申請國家開發銀行助學貸款。
第四十二條 我校對經認定的特困學生實行臨時困難補助政策。
第四十三條 我校通過勤工助學實習崗位、接受各種社會捐贈等多種渠道和方式,積極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第九章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章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 本章程與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范和上級有關政策相抵觸的,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規范和上級有關政策為準。
甘肅政法大學簡介
甘肅政法大學是甘肅省普通政法本科院校。 是全國最早創辦的省屬本科政法學校。 是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機構和國家第二批實踐教育創新創業的高校之一。 教育基地、全國政法警察錄用制度改革試點機構、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建設機構、中國政法大學對口支援大學、全國政法院校“法治聯盟”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