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8-01 16:37:04作者:佚名
以下是我收集的可供參考的高手指導:
1. 第一個選擇至關重要:
志愿成績差分是什么?又稱學校成績差分,是指高校錄取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考生時,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即第二志愿考生以扣除志愿成績差分后的分數作為學校排名分數錄取。
在招生規定中,學校一般會寫明不會拒絕錄取選擇第二志愿的考生,但同時也會做出一些限制性規定。例如:“如果第一志愿的考生人數不足,則錄取第二志愿的考生。”“預留5%的招生計劃錄取選擇第二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與第二志愿的分數差一般在30-50分之間,有的高校可高達80分,但也有的高校不設第一志愿與第二志愿的分數差。
確保第一志愿萬無一失。當第一志愿考生人數相對充足時,高校一般不再錄取選擇第二志愿的考生。重點高校第一志愿的錄取率很高,占錄取考生的95%以上,普通高校約占80%。考生和家長要用盡全部精力和智慧,確保自己報考的志愿考上第一志愿高校,力爭不犯錯誤。要謹慎、穩扎穩打。如果因為幾分之差而被第一志愿高校拒絕,而“下嫁”到第二志愿高校,就會損失30到50分,甚至更多。同一個中學或家庭大院里,兩個高考成績差不多的考生網校頭條,一個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另一個考上了北京工商大學,因為后者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第一志愿,結果被工商大學作為第二志愿錄取。 冒險、僥幸的心態,釀成重大失誤。 “平均分”的參考價值最大。考生在填寫申請表時,一定要擺脫只關注檔位晉升線的誤區,要詳細了解近三年來心儀院校實際錄取的“真實線”——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以最低分作為參考填寫申請表的風險很大,很有可能會失敗。最高分代表考生在選擇專業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錄取幾率也很大。平均分是最重要的,最有實際意義。如果考生的分數在學校錄取平均分左右,那么除非有意外情況發生,否則可以說穩操勝券。很多人主張以平均分或平均分與最低分之間的分數區間來考慮申請,不要指望“加分”就能取勝。 高校以加分后的總分錄取學生,但錄取專業時,則以實際考試成績進行排名分專業。如果高校錄取人數為招生計劃的120%,最終被拒的很可能是加分錄取的學生,因此只能肯定自己可以以實際考試成績申請入學。
2. 第二種選擇不容忽視:
第二志愿不能放棄。很多考生出于自信,或者沒有意識到第二志愿的含義,在報名表中把第二志愿一欄留空,其實就是放棄了第二志愿,這樣的話,如果第一志愿沒有被錄取,那當年就沒學校可讀了。留出足夠的空間。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院校要適當分開,給第二志愿錄取留出足夠的空間。否則就會導致步步為營,全盤崩盤。確認接受第二志愿的院校。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聯系自己想報考的院校進行咨詢,是否接受第二志愿考生,有沒有志愿等級差別等附加條件,一定要得到準確的答復。二是閱讀自己想報考的院校當年的《招生簡章》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確認對接受第二志愿考生的明確規定。平行志愿錄取原則。北京本科批次第二志愿實行平行選擇。 平行選擇按照“分數優先、隨心所欲”的原則錄取。未在同一科目批次線上錄取的考生,將按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報考。每名考生報考時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將按照考生所填平行偏好從A到C的順序,報考排名靠前且計劃富余的學校。報考平行偏好時,各學校轉學比例統一為100%。分數相同的考生,如符合同一所學校的報考條件,將同時報考。每批次平行偏好一輪報考。
3. 專業排名別忘“五個重點”:
專業等級差——與志愿等級差的原理相同,同一所大學的五個專業在錄取時一般都有等級差,如果考生的分數達不到第一志愿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則以其總成績減去專業等級差參與第二志愿專業的排名。專業等級差一般在3-5分之間,但也有學校不設置專業等級差。有的考生的分數高于所報志愿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但依然沒有被錄取。其原因是:所填寫的幾個專業錄取分數線比較高,分數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或者第一專業沒有被錄取時,第二專業沒有達到按等級差要求的分數線;專業不服從調整。專業的選擇和排名可以從五個方面考慮和確定。第一,選擇自己分數能“達標”的專業;第二,所選專業應該是考生喜歡或者可以接受,或者至少不反對的專業; 第三,根據你報考的專業,將學校往年錄取分數線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所需信息可從《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地區錄取分數線分布統計表》及你報考學校的招生宣傳材料中獲取);向大學招生辦公室咨詢專業排名初步方案,并進行必要的調整;第五,填寫“專業如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