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01 02:41:15作者:網絡
初中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它既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聯系,又與歷史、思品等社會學科密切聯系,是唯一一門跨文理兩大科學部類的學科。地圖是地理知識點的載體,所謂以圖導讀,就是以圖畫為中介,把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圖畫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詞、句、段的意思,建立詞句段的概念,滲透篇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學好地理,怎樣以圖導讀呢?
一、首先必須認識地圖的重要性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顯性和隱性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結合,以圖導讀,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對地圖信息加以分析運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引發學生的地理知識聯想,開拓思路,啟發思維,發展智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
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三、重視課本和地圖冊上地圖的使用
地理課本地圖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地圖是地理知識的一種形象、直觀、綜合的表達,也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一種語言,地圖中包藏了眾多的顯性和隱性地理知識,許多地理特點、規律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地圖得出。地圖和地理教學始終相伴,這是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判斷力、記憶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結合,以圖導學,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對地圖信息加以分析運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引發學生的地理知識聯想,開拓思路,啟發思維,發展智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地理教學。
四、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五、 注重教師與學生雙方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六、利用地圖來活躍課堂上的氣氛
課堂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地圖形象生動的特點,以地圖為重要媒介,設計有情趣的課堂學習活動,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地球公轉的方向和周期時,就讓一個同學來扮演太陽,另一個同學來扮演地球并圍繞太陽公轉,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地球轉的是否正確。在講到等高線時,就仿照軍事中的沙盤的制作,通過等高線圖來制作沙盤,通過沙盤來劃等高線圖等。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聯系史實和時事,增加地理的趣味性
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我們生產、生活、軍事等很重要。在課堂上我經常聯系一些史實。比如在第二次世紀大戰中,英國丘吉爾率兵利用英吉利海峽水流運動奪得了時間;前蘇聯利用他們的氣候戰勝了德國;還有我們膾炙人口的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人們認為諸葛亮會神機妙算,事實上他是對我們地理與軍事很好的結合并利用,當然他還懂心理學。從很多的事實說明,地理是一門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學科,學習每一門功課的知識都有用。比如我在教學北京這一節內容時,就給同學們分析為什么北京被統治者定為都城,從封建統治者迷信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北(背)有靠山,前有大海,從此可以江山永固,萬壽無疆。 2003年,美國伊拉克戰爭爆發,為什么要發動這次戰爭,用地理知識解釋就是爭奪石油的戰爭。2004年,印度洋發生巨大的海嘯,用我們板塊學說的知識解釋就是板塊運動的結果。通過這些聯系,學生認為學地理,蠻有趣的,還可以聽到這些奇聞趣事。甚至有些學生認為我知識也很淵博,事實上,我懂得也不過是點皮毛,這也要求我以后應多多學習其他知識,做到既專又博。
八、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根本上說,學習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并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在地理教學新形勢下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以圖導學就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讀圖在地圖上尋找相關的地理信息,讓學生在看圖的過程中學習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