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1 15:49:54作者:佚名
2025年的高考已經落幕,此刻,眾多上海的考生及其家長正積極投入到下一輪挑戰的準備中——那就是上海高考綜合素質評價(通常簡稱為“綜評”)環節中的志愿選擇和面試階段。
對于上海的學子們而言,綜評批次招生構成了邁向一流學府的又一重要機遇。面對志愿填報這一關鍵環節,如何才能確保成功?我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高考志愿輔導的豐富知識,特向考生及家長們提供以下幾項建議。
沖擊優質院校,綜評是一次重要機會
上海綜評批次招生重點挑選那些在特定學科領域具備特長、擁有創新精神以及綜合素質優異的全面發展型人才。這種招生方式是對一種以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基礎,同時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模式的嘗試和探索。該機制的核心在于,參與綜合評價批次錄取的院校會依據考生的報考意愿及高考成績,依照各專業組招生計劃的1.5倍,篩選出校測的入圍者名單(包括高考成績相同的最末位考生)。校測環節普遍采用面試方式。在錄取過程中,將根據考生的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并依照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對綜合評價擬錄取的考生及專業進行排序。綜合成績的構成情況是:高考投檔成績占據了85%的比重,而校測面試成績則占據了剩余的15%。
這無疑向那些綜合素質較為全面的考生伸出了橄欖枝。這是因為,與僅僅依據高考成績來錄取不同,綜合評價招生方式按照招生計劃的1.5倍來確定校測名單,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挑選優質院校和專業的機會。在這樣的機制下,那些在綜合素質上更為突出的考生,有可能在校測中脫穎而出,實現逆襲。
依據各高校公布的綜合評價招生計劃,本年度上海地區參與綜合評價招生選拔的院校共計11所,具體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浙江大學。
依據歷史數據,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在綜合評價招生環節中,共錄取約1300名學生,這一數字涵蓋了兩校校本部和醫學院的招生名額。這一比例接近于兩校在上海招生總量的八成。同時,其他高校也分配了約千名名額至綜合評價招生批次。由此可見,綜合評價招生批次對上海考生而言,是沖擊頂尖高校的一個重要途徑。
“院校專業組”和“院校”是兩個概念
依據已發布的2025年上海高考招生錄取的具體日程,本年度上海綜合評價批次的志愿申報時段定于成績公布后的7月1日和2日。
需注意,僅限于在5月份報名參加各高校綜合評價選拔并通過初審的考生,才有資格進一步填報該學校的綜合評價志愿。按照規定,在綜合評價批次中,考生能夠選擇四個院校專業組中的四個專業進行填報。值得注意的是,“院校專業組”與“院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院校可能包含多個院校專業組。換言之,在綜合評價批次中,考生既可以報考同一所院校的多個專業組復旦大學近三年錄取分數線,也可以選擇填報不同院校的不同專業組。
志愿篩選依照“分數優先”的規則進行,考生有機會被選入所填報的四個院校專業組之一參與學校的面試考核(也有可能四個志愿均未被選中)。這種情況與春季高考的面試流程存在差異,因此考生無需擔憂面試時間上可能出現沖突。
估分填志愿,多個因素須納入考量
在提交綜合評價批次志愿的過程中,許多考生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盡管綜合評價志愿的填報遵循著平行志愿的機制,但為何我們仍需關注填報的策略呢?
此問題的解答,實則與院校專業組校測入圍分數線的制定方法緊密相連。由于各院校專業組的校測入圍分數線是在考生完成綜評志愿填報之后,依據其高考志愿及投檔成績來確定的,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并不能確切知曉入圍分數線,只能自行進行預測。
參照歷年綜合評價錄取數據,考生在估分和填報志愿時,可考慮以下幾項因素:
去年各院校專業組的入圍分數線及相應排名信息,可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各專業錄取人數及考分》一書中查閱,該書預計于2024年12月出版。考生需依據該校去年相關專業組的入圍校測分數線、對應排名以及考生總人數,結合高考成績公布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本年度高考分數排名對照表,以及今年的考生總數,進行比例推算。這一過程是決定性參考依據。
今年各院校專業組的招生人數與去年相比有所變動,相關信息可于各大高校的招生網頁上查閱,亦可通過市教育考試院舉辦的綜合評價院校講座進行回顧。在部分講座中,部分院校已對外發布了綜合評價招生方案。以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及東華大學為例,這些學校在宣講會上均已披露了各自的招生名額。
特別要留意的是,某些專業的招生名額有所縮減,這可能會引起錄取分數線上升,反之情況也可能發生。根據目前已公布的招生方案,上海今年的綜合評價批次招生人數與去年保持一致,然而,各個專業組的招生計劃卻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調整。
專業組的受歡迎程度與就業潛力,是造成入圍分數線有所波動的關鍵原因。目前廣受認可的知名專業組,以及那些就業前景與預期相符的專業組,其分數線上升的幅度往往較為顯著。去年最為顯著的案例便是,復旦大學醫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錄取分數線首次突破了各自校本部的分數線,這一變化使得原本將醫學院視為保底選擇的考生,在綜合評價階段未能成功進入校測環節。
分數線在不少專業組中缺乏明確的趨勢、波動性較大。考生在填報綜合評價志愿時,常常懷著“策略”心態,這使得某些專業組的分數線未能顯現出穩定的趨勢。以某個專業為例,其分數線在去年意外上升,使得今年的考生對此心生疑慮,不敢報考,進而選擇放棄該專業組,最終導致今年的分數線有所下降。這種現象在部分專業領域里頻繁出現,我們將其稱作“大小年”現象,故在考生選擇報考時,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
前年的院校專業組入圍分數線,是我們在最后階段才予以關注的因素。這主要是因為自去年開始,高考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調整,這些變化對專業選擇產生了顯著影響。首先,眾多高校的專業明確提出了“理化雙選”的要求,即在“小三門”選科過程中,學生必須選擇物理和化學兩門學科。其次,“小三門”的等級考試都安排在了高三進行。這些變化使得前年的專業組和去年的專業組之間出現了諸多差異。前年以及之前入圍分數線對考生的參考意義有所減弱。
對“沖一沖”和“守一守”要正確評估
依照高考招生程序,一旦高考成績揭曉,考生便可以依據個人得分,結合先前預估的各校錄取分數線,進而著手依據個人興趣和所學專業契合度等因素來填寫綜合評價招生志愿。
需特別留意的是,所選“小三門”科目是否符合目標院校專業組的規定;高考體檢結果是否達到了該院校專業組的要求;是否在五月份成功報名了該學校的綜合評價招生并順利通過了初審;以及是否已被該院校的強基計劃錄取。
此外,一些考生及其家長在綜合評價志愿的填報過程中,常常陷入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他們以為在綜合評價批次中填報志愿時,只需大膽“沖刺”熱門院校,無需過于謹慎保守。
上文指出,過去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在本科招生中,將80%的名額分配給了綜合評價批次,而許多專業的普通批次錄取分數線實際上高于綜合評價批次。同樣,同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在綜合評價批次也設有較多招生名額,且錄取分數線亦低于普通批次。因此,填報綜合評價批次的志愿時,同樣需要遵循“沖刺一些、穩妥一些”的原則,認真對待。
綜評批次的志愿采取“平行志愿”方式,且錄取時遵循“分數優先”原則,考生在填報時宜根據自己預測的校測入圍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排列。通常,第一志愿的院校專業組需要考生努力爭取,第二志愿則更接近或略高于考生的實際分數,而第三、四志愿則可以與考生分數相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綜評批次中不應選擇預估入圍分數線明顯低于其高考成績的院校作為保底選項。
存在兩個主要因素。首先,綜合評價批次的招生錄取流程排在零志愿、提前批次(涵蓋藝術體育類批次)以及普通批次之前;其次,若考生在綜合評價批次中已被錄取,便不再具備參與后續批次錄取的資格。
其次,有些考生可能會想,如果自己入圍了校測面試卻不去參加,那豈不是就不能被錄取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考生一旦入圍了綜合評價的校測環節,即便他們沒有參加校測,他們的校測成績也會被默認為0分,并納入綜合成績中進行排序。即便如此,高考分數較高的考生仍然有可能被錄取。因此,我們并不提倡考生在綜合評價批次中填報那些預估入圍分數線顯著低于其高考成績的院校作為保底選擇,也就是說,不應采取“保一保”的策略。對于這類考生來說,在普通批次中他們能獲得更為優越的錄取機會。
部分考生對綜合評價批次是否能夠接受調劑存在疑慮。針對這一疑問,以下提供兩點建議:
首先,若該學府是你所向往的,且在該專業組中其他專業也較為合適,那么可以考慮接受調劑。依據過往數據,選擇接受調劑的考生被最終錄取的幾率顯著高于那些拒絕調劑的考生。實際上,許多考生正是通過調劑途徑,得以進入心儀的學府,并在深入學習后,發現該專業同樣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部分考生雖然未能接受調劑,在綜合評價批次中未被錄取,后續在普通批次中也未能獲得該校的錄取機會,結果與該校擦肩而過。
其次,若該專業組內存在你極不情愿就讀的專業,或者你在普通批次錄取該專業組的機會相對較高,那么你有權拒絕調劑。若在綜合評價批次未能被錄取,后續批次錄取工作仍將照常進行,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此外復旦大學近三年錄取分數線,若你僅對綜合評價批次中特定院校的專業組內所填報的專業感興趣,你也可以選擇不進行調劑,這樣做將不會面臨普通批次退檔的風險。
高考分數尚未正式揭曉之際貝語網校,考生們現階段宜深入探究綜合評價招生辦法及專業信息,以便為后續的志愿填報打下堅實基礎。精心完成志愿表的重要性,絕不遜色于取得高分,衷心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如愿以償,踏入理想的高校與專業,實現夢想。(作者:上海市延安中學高三年級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