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2 21:35:08作者:佚名
4月8日,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藝術中心一樓報告廳人頭攢動,座無虛席。華南理工大學在此地舉辦了2025年江蘇省的招生宣講會。該校黨委書記章熙春帶領院士、國家級人才等組成的“學術天團”蒞臨現場,向江蘇的考生和家長詳細解讀了最新的招生政策,并慷慨贈送了包含六項內容的“誠意禮包”。記者參與了此次事件,與學校的負責人、高三學生的家長以及中學的校長進行了交談,對華南理工大學的辦學特色和招生優勢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
百年名校底蘊深厚?紅色基因鑄就“華工精神”
1952年,華南理工大學宣告成立,榮列我國“四大工學院”的成員,該學府自始至終堅守“打造一流大學”的宗旨,歷經歲月洗禮,陸續榮獲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的殊榮。
華南理工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榮膺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稱號,同時在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穩居全球前150名之列;該校還擁有30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科技創新實力在華南地區處于領先地位。黨委書記章熙春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華南理工不僅是培養工程師和企業家的搖籃,更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科研重鎮。我們熱切期待更多江蘇學子加入我們,共同譜寫‘華工故事’?!?/p>
“六大禮包”誠意十足?招生新政助力個性化發展
宣講活動中,華南理工大學2025年的招生計劃備受關注。對于江蘇的考生群體,該校特別設立了“六大優惠措施”,這些措施涉及專業挑選、教育培養方式以及轉專業的靈活性等多個方面,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辦學宗旨。
增設了三個戰略前沿專業,旨在與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相契合,2025年新設了電子科學與技術、低空技術與工程、智慧交通三個專業,同時在江蘇大幅提升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熱門專業的招生名額;四大工科試驗班實行“一對一”導師制,新建立的四大工科試驗班采用“一加三”的教育模式,首年在百步梯創新學院接受通識教育,由院士、杰青等擔任班主任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分數線,實施小班化教學,確保保研率高達80%,且在大一結束后學生可自主選擇專業;在專業志愿填報上實現“零調劑”,江蘇考生若填報六個不同專業的志愿,便能夠確保100%的專業志愿滿足率,從而徹底消除了調劑的顧慮;專業分流無任何限制,在專業分流過程中完全尊重學生的意愿網校頭條,不設定人數的上限和下限,實現學生“想學什么就能學什么”的愿望;轉專業門檻為零,除特定類別外,學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間可以多次申請轉專業,轉入名額由院系自主決定,不受學校的限制;雙學位和輔修課程全面覆蓋,新增了“自動化+工商管理”“城鄉規劃+大數據”等雙學位項目,輔修專業的滿足率達到了100%,有助于培養具備復合型能力的優秀人才。
章熙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華南理工的魅力不僅源于其學科優勢,更在于我們為學生搭建的國際化平臺。他特別提到了廣州國際校區——這個全國獨一無二的教育部共建校區,匯集了全球頂級師資力量,實行全英文授課,并與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他補充道,在這里,我們的學子無需遠渡重洋,即可接觸到與世界一流大學相當的教育資源。
章熙春在談論就業問題時表示,華南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在過去的五年里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分數線,有超過60%選擇繼續深造,而就業率接近100%。在華為、南方電網等世界500強企業每年的校園招聘中,華南理工的學生所占比例十分突出。具體到江蘇籍畢業生,有37.5%選擇留在廣東發展,28.2%則返回江蘇就業,無論他們選擇何種路徑,都無疑是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力量。
在活動現場,眾多高三家長對于“零調劑”以及“自由轉專業”等政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王女士家長提到:“我的孩子興趣多元,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難免會感到迷茫。華南理工的這些政策給予了孩子探索興趣和確定未來方向的機會,這種政策包容性實屬難得。”李先生家長則更注重國際化教育:“廣州國際校區的豐富資源,既能讓孩子們在中國打下堅實基礎,又能拓寬他們的全球視野,這對于未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p>
華南理工大學與江蘇合作“雙向賦能”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朱焱在采訪中對華南理工的招生策略給予了高度贊揚:“華南理工不僅是一所高等學府,更是一個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的‘動力源泉’。它與江蘇的高校及企業之間的合作成果顯著,例如為南京化工廠實施的節能改造‘五步法’技術,已經帶來了超過10億元的效益?!彼銊顚W生們:“選擇華南理工,不僅意味著選擇了這所知名高校,更意味著選擇了與國家發展戰略同步發展的平臺。””
綜合評價報名啟動?多重批次增加錄取機會
2025年,華南理工大學在江蘇省內開展了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等六種不同的招生類別。在這些類別中,綜合評價計劃專門招收了68名學生,主要針對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等新興工科專業。報名工作已于4月份開始,并于5月7日順利結束。
招生辦老師介紹,對所有通過綜合評價錄取的學生,都將提供學業導師和成長導師,確保他們在科研和生涯規劃方面得到全面指導。具體來看,2024屆畢業生中,接近七成選擇了繼續深造,而就業的學生平均每人手中握有三個或以上的優質工作機會。
橫跨山川,攜手邁向明天。華南理工大學,從“紅色甲工”的傳承到“雙一流”的示范地位,憑借其豐富的文化積淀、前瞻性的政策制定和廣闊的開放視野,為江蘇的學子們搭建了多樣化的成長路徑。正如章熙春教授所說:“我們期望與江蘇攜手,共同培養出更多的‘三創型’人才,為長三角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搭建起協同創新的紐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