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1 17:48:22作者:佚名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該學院系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并已向教育部進行備案的,一所提供全日制教育的公立專科院校。
2004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無錫市職工大學與無錫市城建職工大學實現了合并,由此,兩校強強聯手網校頭條,共同成立了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2014年,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得以成立,這是通過將無錫高等師范學校與之合并實現的。追溯該校的歷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11年成立的“官立江蘇第三師范學堂”。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了2005年,該學校正式更名為無錫高等師范學校。
截至2023年7月,該校占地面積已近千畝,設有14個教學院系,涉及58個高職及專科專業;在校學生總數超過萬名,專任教師人數達到五百余名。
辦學源頭
2003年4月,無錫市委市政府為提升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對高等教育結構進行了科學規劃。據此,決定將原無錫市干部學校、江南學院旅游經貿分院、無錫市職工大學以及無錫市輕工職大這四所院校進行整合,共同組建一所新的無錫市職工大學。同時,該大學將保留無錫市干部學校的名稱。此外,這一舉措還包括了向普通高校轉制的申請。
在2004年7月,無錫市城建職工大學獲得江蘇省人民政府的正式批準,與無錫市職工大學合并,這一舉措最終促成了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成立。
在2010年9月的時候,學院全部搬遷至藕塘新校區。
1911年2月,江蘇學司委派顧倬(述之)擔任監督一職,委以重任,令其負責籌備官立第三師范學堂的創建工作。到了9月17日,官立第三師范學堂終于宣告成立。
1912年4月,學校更名為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簡稱三師;顧倬被任命為校長;同時,“弘毅”被確立為校訓。
1913年9月4日,學校成功創辦了附屬小學,五年后的1923年,又增設了農村分校。
1927年6月,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立無錫中學,簡稱錫中。在此之前,原有的師范部被調整為初中部。隨后,師范部又轉型為高中師范科。此外,學校還增設了高中普通科。
1932年10月,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立無錫師范學校,該名稱的簡稱是省錫師。
1937年11月11日,學校遭受日軍飛機轟炸,被迫暫停授課。隨后,學校與常州私立中學達成合作,共同負責招生事宜。雙方決定于次年9月1日同步開學。
1939年2月,學校于泰興縣“學宮”里開設了錫師分校。
1942年,學校對外正式更名為“私立文明中學”。在這期間,該校的教師與學生們團結一心,堅持不懈地推進教學進程,直至抗日戰爭的勝利到來。
1945年10月,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任命顧棍為校長,他受命前往無錫,著手籌備學校的復課工作。
1947年,校園的修繕工作基本完成,學生們陸續重返校園。學校邀請了三師錫中時期的老教師們返校授課。
1950年1月18日,中共無錫師范黨支部正式宣告成立,周誓志榮任該支部的首任書記。
在1980年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該學校再度被認定為江蘇省重點師范院校。
1981年,中學部被學校撤銷。
在1984年,該學校榮幸地被納入了全省中師教育改革試點單位的名單之中。
1994年,無錫市將這所學校評選為綜合改革先進單位。
在1991年5月,該學校榮獲了無錫市在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領域的先進單位的稱號,并且一直保持著這一市級文明單位的崇高榮譽。
在2002年8月,兩所學校——學校和洛社師范學校——實現了合并,攜手成立了全新的江蘇省無錫師范學校。在這所新學校中,陳之芥同志被任命為校長,而鄒耀良同志則擔任了黨委書記的職務。
2005年5月,學校性質發生轉變,成為江蘇教育學院無錫分院,并且正式更名為無錫高等師范學校。
在2006年10月,雙方院校成功實現了職業教育資源的優化融合,與無錫工業學校達成了高效整合的協議。
合并辦學
2014年,無錫高等師范學校與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成功進行了合并。
2022年11月,本機構榮獲無錫市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的稱號。
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7月,該校已設立14所教學院系,這些院系共設有58個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
學院名稱
專科專業及方向名稱
師范學院
小學教育(音樂、美術方向)
學前教育
動漫設計與制作
商務英語
電子商務
軟件技術
貿易金融學院
金融管理與實務
投資與理財
國際經濟與貿易
市場營銷
電子商務
商務管理
物流管理
商務英語
會計學院
會計
會計與審計
旅游學院
酒店管理
會展策劃與管理
旅游管理
涉外旅游
休閑服務與管理
物聯網工程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
物聯網應用技術
計算機網絡技術
應用電子技術
計算機控制技術
電子自動化技術
新能源應用技術
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
裝潢藝術設計
動漫設計與制作
廣告設計與制作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人物形象設計
建筑與環境工程學院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建筑工程技術
給水排水工程技術
工程造價
房地產經營與估價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
景觀設計
園林技術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截至2023年7月,該校共有五百余名專職教師,其中國際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高達78%,而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則占據了40%的比例。該校擁有一名在省內有顯著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十三名“333工程”培育對象。此外,學校還設有三個“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五位“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十八位“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同時,學校還有兩位“六大人才高峰”資助對象,一個江蘇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師工作室,以及三位在市內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四位市社會事業領域的領軍人才。
類別
名單
國家級教學名師
高建寧
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
高建寧
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高建寧、應可福
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王蕾 、何華興
市社會事業領軍人才
李繼明 、高建寧 、劉永清、李光宇、魯守榮、趙衍才
市教學名師
魯守榮、王蕾
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7月,學校已擁有兩處由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兩處教育部認定的全國職業院校示范專業點,一處江蘇省認定的高等職業教育一流專業群,三處省級高水平骨干專業,兩處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群,以及一處省級品牌專業和一處特色專業。
類別
名稱
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
酒店管理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
省特色專業
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
省重點專業群
旅游專業群、物聯網工程技術專業群
市級重點、緊缺專業
酒店管理專業、建筑工程技術領域、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裝潢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學科、動漫設計與制作領域、金融管理與實務課程。
教指委精品課程
高職高專英語
省級精品課程
飯店管理
十二五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立項
現代酒店管理(第二版)、證券投資實務(第三版)
省級精品教材
職業生涯規劃
市精品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知識,餐飲服務及管理技能,物聯網技術工程,以及多媒體視覺藝術設計領域。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無錫城市職業技能鑒定所
截至2023年7月,該校教師在省及國家級別的各類教學技能競賽中榮獲超過50枚獎項,其中一位教師榮幸地被邀請擔任央視《法律講堂》的特邀主講人;此外,該校還榮獲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六項。
類別
名稱
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校企合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化培養——我們深入探索并實踐了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育模式。
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整合了六大關鍵平臺,旨在有效推動學生的職業成長與發展。
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工學融合的辦學特色——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
旅游專業養成教育模式
科研平臺
截至2023年9月,該校已成功創建全省高職院校中的首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同時擁有“無錫市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無錫城市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以及“無錫市錫師培訓中心”等多個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平臺。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11月,在過去的三年間,學校取得了以下成就:成功申報了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獲得了1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的資助,以及2項江蘇省“333工程”科研資助項目;此外,還承擔了4項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5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改革課題,1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項目,18項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同時,還參與了2項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招標課題,12項無錫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及2項省社科聯研究項目和3項市社科聯研究項目。該校教師不僅榮獲了兩項無錫市屬職業院校精品研究課題一等獎,而且有教師在國內知名高校從事博士后研究,成功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以及江蘇省博士后資助項目兩項。在近兩年間,學院不斷加大投入,累計投入49.3萬元用于支持院級課題研究,共資助了29項重點課題、44項一般課題以及37項指導課題。全院教師共撰寫了421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其中18篇論文成功入選SCI、EI、ISTP三大國際知名數據庫。
學術資源
截至2022年10月,該學校圖書館的占地面積已擴展至18375平方米,并配備了約1000個閱讀座位;館藏紙質書籍數量超過92萬本,每位學生平均可享有的圖書數量超過80本,同時訂閱了500余種國內外期刊。此外,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庫包括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提供遠程包庫訪問的電子期刊種類達12000余種,鏡像化的電子圖書數量達到27萬冊。圖書館已接入CALIS與JALIS兩大高校文獻共享平臺,同時,亦啟動了與上海市圖書館及江南大學圖書館之間的圖書互借服務。
《無錫高等職業教育研究》雜志,(注:鑒于“無錫”和“高職教育研究”在原文中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在不更改專有名詞的前提下,只能對“高職”進行同義詞替換處理),
《無錫高職教育研究》這一平臺,由學院精心搭建,旨在為教師及眾多教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場所,他們可以在此進行教學研究、總結交流、共享信息以及展示研究成果。該刊物的核心欄目包括學校管理、教學研究、課程改革、德育園地、文化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人文社科研究以及基礎教育等多個領域。作為半年刊,該刊物每年出版兩期。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7月,多所高校如常州工學院、無錫太湖學院、南京傳媒學院、江蘇理工學院等,已與我校攜手推進高職與本科“3+2”分段式培養計劃,致力于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此外,我校還與來自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泰國以及中國臺島等16個國家和地區共計32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超過百名學生得以赴海外進行交流與交換,并考取國際認可的資格證書;同時,我校還與無錫師范附屬小學、市實驗幼兒園等40余所學校攜手共建教研培合作基地。與無錫君來酒店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等機構攜手,共建了285個校外實習基地;同時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與無錫君來酒店管理集團、江蘇芯凱勝微電子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華飛航空發展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飯店集團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共同構建了“產業學院”。
校訓
弘毅
“弘毅”一詞源于《論語》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一名言,“弘”字蘊含著寬廣、宏大、遠大的含義,“毅”字則代表剛強、堅韌、持久的品質,整體而言,它傳達的是一個人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師生員工的價值追求,理應懷抱遠大的志向、寬廣的胸懷和勇于承擔的責任;同時,他們需具備堅韌不拔、毅力恒久、力求卓越的品質和性格;還應擁有胸懷廣闊、包容萬象、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氣度;更要持有永不言敗、勇往直前、敢于創新的意志和信念。
確立學院的校訓為“弘毅”,不僅繼承了學院的育人理念與歷史傳承,還彰顯了學院優秀的學風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利于突出學院悠久的文化特質,吸引學院廣泛的社會資源,為學院未來的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與價值支撐。
社團文化
學校依托于歷史文化名城無錫及其周邊地區豐富的歷史遺產,以革命先輩張聞天、瞿秋白,以及先進典型人物冼星海、王選、陶行知等人的崇高精神鼓舞和感召青年團員。學校通過舉辦各類文體活動,推動學生在科學知識和人文素養上同步進步,力求實現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全面發展。元旦鐘聲晚會、志愿者服務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大學生社團巡禮等,這些活動每年都會如期舉行,已然成為城院的傳統。在此基礎上,我們精心打造了頒獎典禮、畢業典禮、職教園大講堂等三大品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寶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