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8 20:08:20作者:佚名
內部數據作為支撐,專業團隊負責運作,提供一對一的定制服務,強調“考得好不如報得巧”,以及“同分不同途,分數成為人生道路的分岔點”……
今年高考成績陸續揭曉之際,考生和家長將志愿填報視為頭等大事。《法治日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眾多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在網絡上應運而生,這些服務主要分為一對多咨詢和一對一指導兩種形式,部分平臺甚至推出了“套餐式”服務。這些服務的費用根據咨詢內容的差異,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
許多接受采訪的考生和家長向記者透露,一些高考志愿填報輔導機構的專業性令人質疑,提供的服務質量低下2024年全國高考狀元名單,甚至涉嫌夸大宣傳、外包服務、逃避責任等不良行為。如果志愿填報出現差錯,考生常常會遇到退款困難、維權不易的困境,因此他們呼吁大家“在挑選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時要格外小心,做出明智的決策”。
高價選輔導
效果不如預期存在信息差
劉小米,這位來自河南鄭州的2024屆高考考生2024年全國高考狀元名單,對于5000元的費用,她直言不諱地表示,這并未對她志愿填報的實際效果帶來任何顯著影響。
劉小米現在正就讀于我國北方的一所大學,剛剛邁入大學一年級。在2024年的夏季高考來臨之前,她的母親加入了某個志愿填報咨詢機構的交流群,并被該機構所宣傳的“卓越成績”所吸引。高考結束后,在機構營造的“不輔導就會落后”的氛圍中,劉小米的家庭決定投入了5000元購買該機構的服務,期望以此來降低報考的風險。
這家志愿者輔導中心在本地的一家賓館內辟出了數間用作辦公的房間,它們成為了我們的臨時基地。從賓館的大門口走到房間,我仿佛穿越了漫長的路程,人潮涌動,我不得不在外面等候了許久,等到終于排上隊,還得支付費用以確保位置,之后才能迅速向負責的老師咨詢問題?!眲⑿∶走@樣回憶說。
劉小米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尋求服務,然而得到的體驗卻讓人感到非常失望。身為河南選考政治、歷史、地理的“純文科考生”,她原本希望了解一些有利于就業的偏理專業,然而輔導老師卻只向她推薦了漢語言文學等常見的文科專業以及會計學,甚至斷言“純文科考生幾乎沒有其他專業可以選擇”,態度顯得十分草率。
這些資料網上輕松可查,何須花費5000元?劉小米最終自行搜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這一專業(文理皆可),并向輔導老師征詢了看法。老師對此表示了肯定態度。然而,事后劉小米才意識到,老師其實對該專業并不熟悉,甚至對大學期間該專業所涉及的高等數學、概率論等課程也一無所知。
入學之后,劉小米才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能力與所學的專業內容并不匹配。“假如在填報志愿時我預知了將要學習這些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我肯定是不會選擇這個專業的。那些輔導機構根本沒有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反而讓我只是憑借自己的想象和簡單的搜索就做出了決定?!眲⑿∶兹绱吮г?。
采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市面上涌現了許多“AI志愿填報軟件”。這些軟件的售價各不相同,有的標價398元,有的則是240元,甚至有低至4.9元的。這樣的低價策略吸引了眾多考生。不過,這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引起了考生及家長們的憂慮。
湖南某考生向記者透露,他今年嘗試利用AI模型進行志愿服務報名時,感覺效果并不滿意。AI推薦的大多是與教育培訓相關的鏈接,內容缺少官方認證,難以作為志愿選擇的可靠依據。相較之下,他更傾向于親自投入更多時間去搜集和整理相關信息。
業內人士透露,“AI填報志愿服務”實際上是通過技術手段來減少信息差距,然而,對于諸如高校就業數據、專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發展狀況等復雜情況,大型模型并不總能提供準確的信息。再者,市場上那些宣稱“AI確保錄取”或“獨家內部數據”的宣傳標語,很可能只是商家為了吸引顧客而采取的過度營銷策略,或者是混淆視聽的誤導性說法,其真實性和可信度值得懷疑。
AI志愿填報服務的安全性問題同樣不容小覷。據相關行業專家指出,這類服務在搜集考生成績、興趣偏好等個人資料時,面臨著較大的信息泄露風險。若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竊取,考生和家長可能會遭遇詐騙、騷擾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服務被外包
大機構名不副實后果慘痛
王寧,山東濰坊的一名學生,其不幸的經歷讓人深感悲痛。去年,她投入了5499元人民幣,在一家知名教輔機構(A機構)報名參加了志愿填報服務。然而,該服務實際上是由另一家小型公司(B機構)承接的。盡管她在高考中取得了超過本科線25分的優異成績,但按照A機構給出的建議填報志愿后,她卻遺憾地落選,最終被安排到了第62個志愿,即一所位于外省的??圃盒?。
王寧回憶道,與A機構的輔導老師完成線下會面之后,便組建了一個線上志愿咨詢服務群以保持溝通。然而,他后來意識到,與自己進行全程交流的老師并非A機構的輔導老師,而是B機構的員工。
她注意到輔導老師的專業水平不盡如人意,因此她不得不自行查閱大量資料,同時,她所獲得的服務質量也相當低劣。輔導老師只要求她從200所學校中自行篩選出大約100所,并未提供任何學校的詳細信息,甚至對于沒有口語合格證的學生是否可以報考小語種專業也一無所知,只讓她自行聯系各校的招生辦公室。
更嚴重的是,在填報專科志愿時,老師向我推薦了一所位于省外的??圃盒?,并宣稱該校“曾培養出專升本的頭名狀元”。然而,王寧入學后卻發現該校專升本的成功率極低?!斑@些信息,理應由招生機構在事先就了解透徹并告知我,然而他們提供的信息卻存在誤差,而由此引發的不利影響,最終全部落在了我的肩上?!?/p>
程成,這名來自北方某縣城的學生,去年投入了2800元用于志愿填報服務。他的高考分數超過了本科線54分。然而,負責輔導的老師并未能給予他細致的指導,而是讓他自行在報考指南上標注所有“相關”的院校。更甚者,老師還叮囑他不要給高校打電話咨詢,理由是“電話咨詢會提高錄取分數線”。
錄取結果公布后,程成不僅沒有被公立本科院校錄取,而且后來還發現他的分數實際上超過了某所不在推薦名單上的公立本科院校的提檔分數線。該機構連本科院校的名單都未能整理齊全,這種輔導顯得毫無價值。程成嘗試退費時卻被對方拉黑,至今仍在努力追討相關費用。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的王葉剛教授提到,高考志愿填報的合同性質上屬于高度依賴個人信任的服務。一旦A機構私自將服務轉包給B機構,這就構成了嚴重的違約行為,受影響的考生有權終止合同、索回費用并追究相應責任。同時,如果A機構未如實告知外包情況,或者在宣傳中謊稱自己擁有專業團隊,這種行為可能涉嫌欺詐,考生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要求獲得三倍的賠償。
因機構失誤導致考生喪失入學資格(例如降至專科),一旦機構違反協議,考生有權依照法律規定要求支付違約金。然而,要證明因未進入本科而造成的“機會損失”金額往往較為棘手。若能證實機構存在欺詐行為,考生則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出三倍賠償的要求。王葉剛如是表示。
維權不容易
“不能退款”為霸王條款
對于服務未能真正發揮作用或考生最終自行填報志愿的情況,王葉剛指出,核心問題在于合同條款。如果機構承諾提供“個性化一對一服務”或“基于大數據的精確推薦”,但實際僅提供諸如分數線等公開信息,這就構成了嚴重的違約行為,考生有權要求退還費用。
趙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指出即便沒有書面協議,若服務內容明顯違背了該行業的交易慣例(例如,未能提供實質性幫助),仍被視為違約行為。在此情況下,考生有權利要求退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