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9 20:10:33作者:佚名
7月23日傍晚,大暑節氣,2022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績公布。
由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上海高考推遲了一個月進行,相應的成績公布也晚了整整一個月。在這段時間里,經歷了網絡教學、居家隔離以及考試延期等一系列挑戰,Z世代的考生們終于等到了自己的成績,踏上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放榜之時,澎湃新聞特別策劃了“我的高考”專題,邀請了數位今年的高考生共同回顧往昔,分享他們的夢想與抱負。這不僅是對高考這一重要時刻的紀念,更是對那段青春年華中自我意識覺醒的歲月的緬懷。
崔智清的高考成績相當出色,總分達到了631分。其中,語文科目考了130分,數學科目149分,英語科目142分。在選考科目方面,崔智清的表現同樣亮眼,物理、化學和生物均取得了A+的優異成績。
崔智清,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7月23日傍晚,高考成績揭曉之際,崔智清,這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高三(8)班的學生,正悠閑地坐在沙發上觀賞美食節目。就在她得知高考成績的那一刻,她的心中瞬間涌現出喜悅:“考得還可以,看來我有望進入心儀的大學了!”崔智清的大學夢想是北京大學,而她在得知成績的當晚便順利與該校簽約。
若有人詢問我對北大的何種特質最為傾心,我的回應或許會顯得頗為奇特,那并非源自北大某一特定學科的魅力。實際上,我深受北大通識教育所倡導的教學理念的強烈吸引。崔智清認為,青年一代不應過度局限于某一專業或知識的精細領域,他們仍應保持對自然、對世界、對人性那份純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
優質的教育并非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在于激發和啟迪。崔智清同學在交大附中英才班就讀期間,即便面臨繁重的學業壓力,也未曾被壓垮。在優秀教師的指導和益友的幫助下,她反而激發了更強大的學習動力。“只要擁有學習的主動性,不論身處何地,學習效果都是相同的。”
高考只是短期目標,探索求知成為習慣
我們所在的班級氣氛融洽,我對此感到十分滿意。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崔智清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班級那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對她產生了極大的正面作用。
她就讀的高三(8)班由上海市化學領域的特級、正高級教師李可鋒擔任班主任,曹益誠老師則擔任副班主任。李可鋒老師為班級設定的奮斗目標是培養具備高尚品德、卓越修養和深厚學識的未來社會精英,這一目標營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交大附中內,師生共同構成了一個追求共同成長的共同體,高考雖然是一個暫時的目標,但塑造能夠影響一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是更為關鍵的步驟。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深入培養情感、鍛煉品格、考驗意志的歷程。
在高中階段,她利用高一升二年級的假期自學了物理競賽的相關知識,在這段時間里,她投入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閱讀了厚達四五本磚頭般的物理教材。這一過程不僅使她對物理學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顯著增強了她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在上海市物理競賽中榮獲二等獎。
崔智清表示,這恰好與交大附中倡導的“自主探索,相互激發”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時的知識可能會逐漸被遺忘,然而,諸如自學等能力卻將伴隨我一生,為我帶來無盡的益處。
崔智清認為,將探索求知內化為日常,是她人生中的一大轉變。她由衷地感激交大附中營造出的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雖不張揚卻蘊含著深刻的內涵。
有人說這屆考生好難,人生的大考前還穿插了疫情的大考。
對于崔智清說而言,高三總體來說是心理和智力的雙重成長。高三的核心在于掌握獨自應對和化解壓力的方法,以及在壓力環境中茁壯成長;此外,疫情為這一屆高三學生帶來了一段獨特的封閉期,我被迫置身于一個相對隔絕的物理環境中,由于與同齡人的互動減少,我開始踐行德爾斐的箴言“了解自己”,并在這一過程中,塑造了一個更加堅強和完善的自我。
崔智清對網課及復學的看法是順應天命,他認為:“這一切并非我能掌控,只要我保有學習的自主權,無論身處何地,學習效果都是一致的。”
崔智清的學習之道,正如其名所寓,旨在深入挖掘知識的根源,探尋其中的規律性,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從而能夠觸類旁通,以恒定的原則應對萬變。
不同學科用不同學習方法,閱讀成為“助攻”
崔智清被問及她取得高分的小技巧,她表示,作為一名理科生,她在數學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她坦言自己并非所謂的“天才選手”,而她認為掌握數學的關鍵在于制作錯題集,這樣的錯題集能夠讓刷題的效果加倍提升。同時,編制錯題集并非僅僅是機械地抄寫題目、留白一段、記錄解題步驟,她會將每道題看似繁復的解題步驟分解成更小的單元,每個單元背后都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數學原理或思維方式,將這些原理和思維方式全部掌握,并將其編織成一個知識體系,便能夠觸類旁通。
崔智清在英語考試中取得了142分的好成績,她的外語學習之道在于廣泛涉獵原版書籍2024年上海高考狀元,聽力方面則專注于觀看B站上的無字幕TED演講,閱讀上則依據個人興趣挑選原版小說進行閱讀,至于作文,她通過大量背誦單詞、積累優美的詞匯和句子來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崔智清在提及三門選考科目時表示,物理、化學和地理均榮獲了A+的最高分。他感慨道:“物理始終是我鐘愛的學科,對自然界深層次秘密的探尋,又有誰會不感興趣呢?再者,我參與過物理競賽,這讓我擁有了更為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因此選擇物理這門科目,對我來說是順理成章的。”
崔智清在化學學科上曾感到吃力,化學教師不止一次與她探討學習策略。通過這些交流,崔智清成功地將化學學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和研究。隨著這種學習方式的堅持,她的化學成績也逐步提升,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崔智清鐘愛閱讀,這一愛好更助她在各類重要考試中一臂之力。高考落幕,她的閱讀之旅并未就此止步。
高考落幕不久,僅僅兩周,她便迅速地閱讀了《分成兩半的子爵》、《夜航西飛》、《人性的枷鎖》、《疾病的隱喻》、《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笑忘錄》以及《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等著作,而且現在她還在繼續閱讀《AI 3.0》和《偉大的博弈》。
崔智清的愛好遠不止閱讀,高考結束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街舞課程。在高中時期,她熱衷于騎馬,每周都會去學習馬術。而她計劃在高三暑假重新拾起攝影的愛好,為此購置了一臺相機,在家中自學攝影技巧及后期處理,期望這能成為她大學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假期后期,她打算在旅途中邊游歷邊閱讀,同時也要把攝影后期課程系統地學習完畢。
崔智清的家長認為,身為父母,理應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不應對其學習與生活過度干預。他們更傾向于將選擇權完全賦予孩子,讓孩子有機會嘗試、面對挫折、努力奮斗,從而在經歷中不斷成長。
被北大通識教育理念深深吸引
北京大學始終是我夢寐以求的床頭明月,崔智清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所唯一的高校。
查詢到高考成績后,她立刻與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取得聯系。招辦老師隨即安排各系學長學姐向她介紹專業情況。當天晚上,她就與北大簽訂了入學協議,“整個過程既簡單又快捷!”
崔智清高二期間,與同學們一同踏上了北大的研學之旅。在此之前,她在為北大所寫的推薦信中如此表達自己的初衷:“當我18歲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前擺著一個挑戰與抉擇——我將在何處度過我青春的四年時光?我的心中所向,唯有北大。正如一位詩人所言2024年上海高考狀元,你所停留過的城市,會融入你的性格之中,就如同你所深愛的戀人一般。”我堅信,高等學府亦應如此,我期望讓北京大學這片園地里的理想主義成為我人生的基調。崔智清對北大深厚的人文氛圍和開放的全人教育理念情有獨鐘。在她看來,十八至二十二歲的年輕人正處于人生征程的起點,他們不應被過于專業和細致的知識所束縛,而應保持對自然、對世界、對人性的純真好奇。
崔智清明確指出,北大在專業課程上確實能提供頂尖的教師陣容和最前沿的學術知識。然而,他期望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除了專業學習,還能抽出一些時間在校園內漫步,去聆聽心理學系的課程,探究人心成長的軌跡;去聆聽文學系的課程,培養自己深厚的人文素養;去聆聽社會學系的課程,對社會熱點問題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我堅信,這些豐富多樣的知識,終將使我成為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