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9 16:58:19作者:佚名
如果不是突然破產的消息,“小霸王”早就成為一個被遺忘的名詞了。
而這正是一代電子教育工具的必然命運。 在此之前,有太多的學習工具都未能逃脫令人失望的結局。
畢竟,在移動互聯網紅利爆發的那一年,“互聯網”這個詞被賦予了超強的魔力,似乎有顛覆一切的潛力,包括這些電子智能設備。
時代變了。 如果不是“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這個出乎意料的流行笑話,這款復古機器很難成為“Z世代”梗中的熱詞; 如果不是“讀書機女孩”考上名校,“你不會點擊任何地方”的廣告語想必早已消失在時代變遷的夾縫中……
學習工具賽道似乎陷入了沉寂,大多只能作為“80后”、“90后”回憶青春的談資。
但春風又吹起來了。 在日益繁忙的教育市場中,沒有人會輕易放棄吃更大蛋糕的野心。 面對“00后”、“10后”這一新興消費群體,新一代新鮮智能學習產品正試圖爭奪他們的注意力。
所以,當80后還在懷念“小霸王”時,10后的課桌已經通向未來——歷史的大潮滾滾而來,智能學習工具的偉大變革已經開始。 ..
人均擁有iPad的時代來臨了嗎? “10 后”想要的不僅僅是平板電腦
80年代初出生的張嬋讀初中時好記星點讀機下載,家里花330元買了一臺小霸王SB486學習機。 隨機附送兩本書、一本用戶手冊、五筆和基礎語言介紹。 正是通過這兩本書,張禪學會了學習這本書中的五筆畫。
“這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可能很難想象。” 當張嬋發現兒子1歲就能簡單使用iPad時,她意識到“10后”很可能一出生就擁有玩智能設備的基因。 。
這群互聯網“原住民”更早接觸到更多的終端設備進行學習。 其中,手機使用頻率最高,其次是平板電腦和電腦。
當你打開網絡上非常流行的“學習vlog”和“自學直播”時,你可能會感覺更直觀——在視頻中,學生不再需要把四五本書放在一邊來來回切換,他們只需要一臺平板電腦加上一支電容筆就可以回答問題或查找信息。
重要的時代背景是,“張嬋”一家成家30年來,中國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家庭結構不斷縮小,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改善的同時,也出現了“消費升級”的趨勢。 人們愿意花更多的錢在電子產品上,更愿意投資于教育。
更重要的是,曾經叛逆的“80后”“90后”現在作為父母主張用科技手段和先進理念來啟蒙孩子。 因此,現在這些實際使用機器的學生在“買還是不買”的問題上擁有了更多的決定權。
而他們的需求顯然與“張禪”有很大不同。 正如CNNIC所評價的那樣——“2000后”能夠輕松上網,通過多種學習工具提高學習效率,向往更加愉悅、社交化的學習氛圍。
因此,從劣質筆到高科技筆,從草稿紙到鋼化玻璃屏幕,智能學習設備隨著不同世代學生的成長而不斷升級,已成為必然趨勢。
“無紙化”時代似乎即將到來。
B站學習博主vlog
但事實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擁有一款幾千元的電子產品,而平板電腦更大意義上的功能仍然是一個“平臺”。 它的可替代性很強,不能成為“硬件”。 需要”。
而且,傳統的白紙黑字的學習方式仍然難以撼動。 對于這種原本定位為“娛樂工具”的電子產品,家長和學校難免仍心存警惕。 而大多數抵擋不住誘惑的同學,都無法逃脫“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的惡性循環。
大多數中小學甚至不允許使用手機好記星點讀機下載,這直接否定了無紙化學習模式。 即使在大學生活中,學生仍然需要課本。
但蛋糕實在是太誘人了,而床底下,老虎正在伺機而動。
一些針對“10后”學生不同需求的“改革者”開始悄然求變,脫離“大而全”的思維,試圖從一個小角度敲擊“新生代”學生的心。更垂直或新穎的路徑,走向他們的辦公桌。
手腕的“撞擊”對10歲以后出生的人的心房有何影響?
如果你多留意一下所經過的學校,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孩子的手腕上都多了一件新物品——智能手表。 當然,你也可能會看到兩個孩子互相碰手表加好友,或者一個孩子用手掌撥通父母的電話號碼……
現在,當我們談論智能手表時,很少有人想到,當它們還只是“工具”時,它們只有三大功能:實時定位、安全預警、通話連接。
一個重要原因是,流行的智能手表采用了與《小霸王》類似的商業邏輯——了解孩子的潛在需求。 正如“小霸王”了解80后孩子對游戲的需求一樣,他們也看到了“00后”、“10后”對社交的需求。
要知道,與我們父母所習慣的枯燥的“填鴨式”教育不同,當有選擇的時候,“00后”、“10后”的目光更容易被愉悅的社交學習所吸引氣氛。 。 更重要的是,正如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得出的結論,他們更看重陪伴。
對于5-12歲的兒童來說,由于年齡較小以及學校和家長的不允許等因素,這一群體往往沒有每天使用手機的習慣。 然而,他們的社交需求卻絲毫沒有減少。 兒童電話手表最先注意到了這一此前未被重視的需求。
因此,從俘獲孩子們的“心”來看,依靠社交閉環形成壁壘的智能手表確實“跑”在了賽道的前面。
然而,對此,家長們顯然很難安心。 畢竟學習是一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 當這些具有較強娛樂性和社交屬性的電子產品進入學校時,效果似乎適得其反。
一旦偏離了理想的輔助教學效果,其障礙就會變得脆弱。 畢竟,中國家庭對學習工具的首要要求就是“學”。 對于孩子們來說,當熱情退去之后,那塊珍貴的手表也許有一天會被淹沒在10多歲出生的人不成熟的記憶中。
小硬件即使不聯網也能玩《SA圈》嗎?
仔細審視賽道上的一切,我們不難發現,想要真正發揮科技在教育中的優勢,專門針對“10后”一代設計教育硬件至關重要。
“10后”Rita告訴Zinc Scale,如果你想知道現在新一代主要使用什么學習硬件,打開一直位居微博教育榜第一的超級話題“學習賬戶”就能找到答案。
這個獨特的亞文化圈是“00后”、“10后”喜愛的在線學習大本營。 他們在這里直播自學、分享學習筆記、安利學習神器等,熱衷于在社交平臺上記錄自己的學習更多分享。
該話題瀏覽量84.6億,粉絲130.2萬。 這兩年,有很多關于學習新硬件的帖子。
Rita很喜歡在這里觀看大家的直播學習視頻或圖片,看看她的“云同學”都在用什么新玩意來學習。
當她滑動屏幕上的帖子時,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對著眼前的文字,遇到一個不熟悉的單詞,博主用詞典筆輕輕一劃,詞典筆很快就顯示出翻譯和內容。注釋。 而且你可以自動發音并跟著讀; 或者你可以打開類似平板的學習機,使用語言包練習口語,而無需連接網絡; 或者在播放聽力材料時,可以使用小型AI翻譯器來同步獲取翻譯結果...
來自“SAers”和粉絲眾多的學習博主的分享
高效、有趣、實用、專注,是很多“SA圈”的“10后”在分享新一代學習硬件的使用時常用的形容詞。
“以前,為了查詞,我在閱讀時總是要停下來翻閱工具英語作文網,但這些硬件大多可以同步查詞、翻譯和錄音,讓我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更加專注。 長期活躍在“SA圈子”的Rita表示,在看了很多“SAer”使用有道詞典筆的學習視頻后,她果斷買了一支,并已經使用了半年。 選擇有道的原因是,“目前銷量最高,品牌也比較知名。”
衡水中學一年級學生馬飛宇(化名)被詞典筆的另一個優點所吸引——無需聯網即可使用。 “不像普通的傳統電子產品,這會影響我們的學習。”
確實,對于大多數“10后”學生來說,“互聯網帶來誘惑”,現在他們更看重沒有互聯網的更高效學習。
顯然,即使沒有網絡條件也能利用數據包快速提供服務的學習機也滿足了這一需求。 “現在的學習機不僅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使用數據包,還可以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下載新的資料,這在以前可能是不可能的吧?” 初二學生唐琳在演示這些功能時,顯得很自豪。
事實上,這些產品誕生的背后,是一些企業在“娛樂至死”的環境下“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回歸智能教育設備的本質——區分學習設備與互聯網設備,聚焦屬性幫助學習。
這是一條比較垂直的賽道,但有道詞典筆推出后,科大訊飛的阿爾法蛋詞典筆、搜狗的糖貓詞典筆等一大批產品相繼涌現。
顯然,這是一款被低估卻又是新生代學生迫切需要的硬件——艾瑞咨詢《2016中國家庭教育消費地圖》對全國家長群體進行調查發現,電子詞典是七大智能硬件之一。 18歲家庭的需求最為強烈。
為此,最早的詞典筆經銷商之一陳明凱(化名)堅信,“如果一款工具真正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一定有足夠大的市場。”
浪潮來襲,打破“老古董”刻板印象
然而,詞典、筆等新一代教育硬件從生產端走向數萬張課桌卻并非易事。
以詞典筆為例,網易有道曾宣布向全國英語教師免費贈送有道詞典筆2.0。 隨后,網易有道詞典筆免費進入各大校園的消息更是屢見不鮮。
但“免費”這個工具卻意外地在這條賽道上“失敗”了。 盡管傾盡全力推廣,這些新品類硬件在推出之初對于大眾來說仍然是比較陌生的產品,甚至一度被質疑“雞肋”。
在“知乎”、豆瓣等社交平臺搜索“詞典筆”、“翻譯機”,可以發現大量詢問“值得買嗎?”的問題。 而且答案中也存在疑問。
這是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經銷商的感受也更加直觀——網易有道詞典筆的經銷商一度生意不景氣,甚至為了拓寬獲客渠道而選擇“本地推廣”; 小米學習機的經銷商我需要反復解釋一下這和之前的“好記性明星”有什么不同……
細看這些“雞肋”疑問背后的疑點在于,一方面,市場上同類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讓見多了電子產品的“10后”難以辨別真假。各種促銷標語; 在沒有深入體驗之前,大多數人對于智能硬件還抱有傳統硬件的刻板印象。
傳統電子詞典
但這不是事實。
本質上,傳統智能教育產品只是“工具”,而詞典筆、翻譯機等新產品早已成為“硬件”。
兩者的區別在于,簡單的工具對教育效果的影響較小。 以電子詞典為例,它以單詞數量為噱頭,一味追求數量而忽視教學引導的質量,最終淪為冷冰冰的單詞機器。 硬件決定了教育交互的方式,交互方式帶來的學習體驗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簡單來說,與行業早期不同,如今的教育硬件已經不僅僅是基本功能本身,而是涵蓋完整體系的多元服務模式,包括測試、評測甚至視覺交互。
但打破傳統工具的刻板印象注定是一條“較慢”的路。
為了改變消費者在推廣初期的刻板印象,企業不惜重金讓更多人深度體驗產品,喚醒需求。 趁著“學會社交”的趨勢,有道、唐貓、阿爾法蛋相繼在小紅書等平臺推出“打卡活動”。 定期簽到并使用詞典筆一定時間的用戶,可以獲得相應的金額減免。 。
然而,克服挑戰的根本途徑還是改進產品本身。 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硬件無法真正提高學習效率、解決學校問題的痛點,才能真正抓住“10后”的注意力。 網易有道的選擇是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專注于硬件本身,以及教育相關的內容和算法”。
幸運的是,需求并沒有減少,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一些“現象”的變化正在慢慢發生:在用戶端,年輕的體驗者正在慢慢發現新硬件與傳統工具的差異,并在使用中使用它們。他們的日常學習開始積極分享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這些分享自然會比經銷商的宣傳更有影響力。
銷售方面,新硬件的銷量和有效評論也開始增加。 各種詞典筆、翻譯機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和評論遠遠超過傳統學習工具。 其中,率先進入消費者視野的有道詞典筆,在京東的評論已超過20萬條。
這驗證了陳明凱所說的“決定終端銷售水平的不是我,也不是廠家。”
當然,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成為了意外的提振,讓這些培育多年的教育硬件迎來了“由慢到快”的爆發點。
受疫情影響,有道一季度學習類產品銷量出現下滑。 不過,有道一季度智能硬件營收為5300萬元,同比增長188.7%。
而疫情過后,這種熱情并沒有消退。 網易有道日前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其智能學習硬件貢獻收入1.63億元,成為網易有道第二大收入來源。 其中,有道詞典筆第三季度銷量達到25萬支。
短時間內就實現了數量級的突破,行業的增長可謂是爆發式的。 從2017年開始深耕于此的網易有道已經走到了前列,科大訊飛、搜狗唐貓等后來者也開始效仿。
然而,遇到機會之窗的企業卻不能高枕無憂。 機遇與風險并存。
一方面,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功能定位,大多數急于跟風的玩家都未能跳出賽道領頭羊有道的思考,存在產品“同質化”的隱憂; 另一方面,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廠商開始注重營銷而忽視研發,導致市場魚龍混雜。
因此,他們也面臨著如何轉化巨大的流量、如何優化技術和產品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將智能硬件的效率和交互性與基礎教育的義務性質結合起來等問題。
不過,雖然注定登上“00后”、“10后”辦公桌的新型智能學習物或許還不是當下的消費主流,但至少打開了未來世界的新入口——據多鯨資本教育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2年,K12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570億。
正如網易有道高級副總裁、有道產品負責人吳英輝所言:“如今的孩子面臨著完全不同的學習時代,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來。”
無論進入波浪的波有什么差異,波浪的大體方向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