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04 11:34:11作者:佚名
1. 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農歷十月有吃糯米糕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而成的食品,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糍粑古時是南方傳統的節日祭品,原是農民祭祀牛神時所用。有“十月燒糍粑”一說,即指祭祀盛事。
有的地方把糯米糕做成圓形,有大有小,象征著豐收、幸福、團圓。有的地方也叫年糕,也有吉祥如意、好運連連的意思。人們常說:“年糕,年糕,好年長壽。”
2. 腌制肉類
民間有“冬吃臘肉以防過冬”的習俗。小雪過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干燥,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小雪過后,一些農民開始制作香腸、臘肉,并把多余的肉按傳統方法儲存起來,正好趕上春節時享用。許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臘肉的習俗,尤其是南方城市,對臘肉情有獨鐘。
人們用鹽、胡椒、大料、桂皮、丁香等調料把肉放進罐子里腌制,腌制7至15天后,用棕樹葉或竹繩掛起來滴干,再用柏樹枝葉、甘蔗皮等熏制,最后掛起來用煙花慢慢熏干,就成了臘肉。小雪過后,香氣撲鼻的臘肉和香腸便成了餐桌上廣受歡迎的美味。如何才能把煎好的臘肉和香腸做得又香又嫩呢?訣竅很簡單:一是用水把臘肉和香腸煮熟。二是一定要用冷水煮小雪吃什么傳統食物,這樣可以讓水分慢慢滲入肉的組織,使原本干巴巴的臘肉和香腸變得更加滋潤。
廣州人喜歡用臘肉做臘肉蘿卜糕、臘肉煮芋頭、臘腸炒紅豆。秋冬季節寒冷,打開盛滿臘肉、臘腸的煲仔飯,飯香和肉香撲面而來,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熱騰騰、香氣撲鼻的煲仔飯,是最適合冬天的美食。
吃熏肉等腌制食品時,可以搭配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如青椒、苦瓜、橘子等,不僅減少了亞硝酸鹽的危害,還增加了蔬菜的營養。
3.刨花
小雪前后,土家人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溫暖的氣氛。吃“泡湯”是土家人的習俗。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將熱騰騰的鮮豬肉精心烹煮而成的美食“泡湯”,非常適合冬季養生。
一聽見年豬的嚎叫聲,客人們立刻放下農活,紛紛趕來。男客人幫屠夫把一頭肥豬的皮剝干凈,女客人則在廚房幫忙。一時間,農家樂里煙霧繚繞,喜氣洋洋。
屠夫剛把年豬剝皮放到案板上,好客的主人就吩咐屠夫從年豬身上割下一塊5斤多的好肉,用來做“湯肉”。轉眼間,桌子上擺滿了排骨、蘿卜、回鍋肉、腸、肝、肚、肺、豬血等各種肉食,一桌豐盛而有味的“湯肉”宴席,滿桌飄香。
4. 干燥魚
小雪期間,臺灣中南部沿海漁民開始曬魚、儲存干糧。小雪前后,成群的鯔魚會來到臺灣海峽,旗魚、沙魚等魚也隨之而來。臺灣有句俗語:“十月豆肥,吃不完。”說的就是嘉義縣布袋,每年農歷十月都能捕到“豆魚”。
5.羊肉
“冬補,春打虎”,大雪提醒人們開始補,補的作用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畏寒現象,健康過冬。老南京人大雪天喜歡吃羊肉,可以祛寒養血,補氣補虛,活血化瘀小雪吃什么傳統食物,增強抗寒能力。羊肉還能增加消化酶英語作文網,幫助消化。專家建議,冬天吃羊肉可以和山藥、枸杞等“拌吃”,營養更豐富。
對于北方民族來說,此時已經相當寒冷了。如包頭一帶就有“小雪殺豬,大雪殺羊”的說法。大雪時節到來,正是殺豬備年貨的時節。此時,無論誰宰牲畜,親朋好友都會來幫忙,主人會準備好宴席的酒菜,所以小雪、大雪時節是親朋好友敘舊、聯絡感情的時節。
6. 制作泡菜
北方有句俗話:“小雪收蔥,不收就空糧,蘿卜白菜藏地窖。”北方人會在地上結冰前,把蔬菜收起來儲存過冬。腌制蔬菜是最常見的儲存方式,既能保鮮,又能增添清爽的口感。小雪這天,不妨帶孩子去摘他們喜歡的蔬菜,一起腌制一盤開胃的腌菜,說不定孩子會愛上蔬菜呢!
冬季進補正當時,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適當的運動,可以養精健體、延年益壽。人們常說食補不如藥補,食補的方法很多,而湯補則是“食補之首”。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吹得比較多,雖然氣候比較涼,但還不是冬天,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戴圍巾,常常容易感冒,所以一定要戴帽子,注意保暖。另外,小雪節氣期間,要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睡眠一定要充足,冬季要早睡晚起,最好不要晚于22點休息,如果過了1點還不休息,免疫力就容易下降。 另外,小雪節氣過后氣溫明顯下降,休息過晚更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