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28 08:31:39作者:佚名
作者:大蝎子????????????????????????????????????????????????????????????
責任編輯:蘭兒
排版:王煒
國內春節電影季熱度稍稍過去,一部韓國政治驚悚片《首爾之春》正在圈粉無數,截至目前,其在人口約5200萬的韓國市場已斬獲超過1300萬觀影人次。
作為一部聚焦“雙12政變”的歷史電影,《首爾之春》并非采用百分百的還原方式拍攝,而是設計了盡可能多的驚悚、懸疑和反轉元素,完成了一部成功的商業類型片,讓該片成為韓國影視史上票房第六高的電影。這一成績得益于大膽精準的題材選擇和細致入微的影視思維制作。
本片最大的標簽就是“政治驚悚片”,它采取了更加現實主義的手法,直接將驚悚放在了影片中兩派斗爭的互動與交織上,讓觀眾以上帝的視角去體會這場政變的跌宕起伏。
這種處理方式,以電影為媒介,直接傳達了創作者對于這段歷史的思考,也讓觀眾以史為鑒,在電影中體會到歷史重演的可能,畫面沖破墻壁,戰爭蔓延到現在。這種虛擬與現實強度結合的恐怖感,或許就是《首爾之春》帶給韓國觀眾的觀影體驗,也是政治驚悚題材再次走紅的關鍵。
現實主義:將驚悚片的焦點集中在人物身上
作為一部優秀的商業類型片,《首爾之春》無論從拍攝手法、敘事節奏、演員表演,還是制作水準,都堪稱一流。影片出品公司Hive Media Corp曾憑借講述韓國總統樸正熙遇刺事件的《南山部長們》奪得2020年國內票房冠軍。《首爾之春》延續上一部的結局,講述全斗煥12月12日政變奪取軍權的驚心動魄的9個小時。匯集了黃政民、鄭雨盛、李成敏等一眾實力演員,以另一種方式將歷史刻畫成令人心驚膽戰的畫面。
雙12政變本身就很復雜,事件本身暗黑深邃的基調在影片中被安排成更重的冷色調。大量對比強烈的長鏡頭在簡單的場景中來回切換,讓驚悚片二字在視覺上呈現出來。但政治驚悚片的本質不僅停留在表象,其關于人性欲望的內核也同樣如此。為了簡化歷史,讓觀眾在不具備太多歷史知識的情況下也能在影片的背景下快速入戲,《首爾之春》將矛盾聚焦在一正一反兩個人物身上:鎮壓軍李泰信(真實歷史人物張臺飾)和起義軍全斗光(真實歷史人物全斗煥飾)。
鄭雨盛是韓國知名演員,他在劇中飾演韓國首都警察總長李泰信,在危機時刻肩負守護首都的重任,其堅毅果斷、不畏死亡的性格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必須承認,《首爾之春》最大的看點還是黃政民飾演的反派全斗光。
幾乎所有韓國人都知道,通過捏造“光州事件”上臺的全斗煥,上臺后如何鎮壓民主運動、扼殺文化產業,最終成為韓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總統。正如電影字幕所說:18年極權統治的結束,帶來的不是新時代的曙光,而是更深的黑暗。全斗煥就是黑暗中心的那個人:他涉足黑幫、無賴、不擇手段、投機取巧。
在《首爾之春》的媒體預告上,金成洙導演談及這個角色時表示,自己并不想把全斗光塑造成一個惡魔。金成洙認為全斗光應該像他一樣,是一個普通人,有野心有欲望,有怦然心動,也有軟弱膽怯的時刻。這是正確的規劃和處理——讓那些消失在歷史深處的惡魔重生為普通人破釜沉舟的歷史人物,才是更可怕的恐懼。因為這個人,可能此刻就藏身于觀眾自己的社會生活中。
黃政民飾演的全斗光在面對記者招待會向民眾報道樸正熙總統遇刺事件時,練習演講稿,注意著裝整潔,不斷詢問別人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怎么樣,揣摩語氣中的真誠。雖然他看上去隨和幽默又帶點匪氣,但表情和言語中透露出的狡猾和狡詐卻讓人應接不暇,讓觀眾有種強烈的反派感。更重要的是,他的“壞”不是刻板的壞,而是精明的政治技巧和孤獨的賭徒心態混合的綜合表現。他一方面面對各種情況都鎮定自若,能輕松把握下屬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先殺后報,膽大包天,趁著各種突發變化,最終僥幸活下來。 “失敗是一次政變,成功是一場革命”這句話幾乎成為了他最好的注解。
一個廁所把全斗光的心理呈現得十分真實。當情況突變,需要緊急決策時,全斗光將整張臉浸入洗臉盆的水中,看似溺水,實則在寒冷中清醒。在贏得最終的比賽后,全斗光獨自進入廁所,最終在空曠的環境中釋放自我。當他顫抖地笑出聲時,臉上顫抖的肌肉中閃過如釋重負與心有余悸的情緒。黃政民用眼神、動作、語言將這個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而觀看全過程的觀眾也會覺得這樣的人離壞人不遠了,甚至在某些時候能夠對他感同身受。
相比之下,正面人物則正直無私、低調保守。危難之際受命的李泰信,最初拒絕了總司令鄭尚浩的數次任命,被評價為“對政治不感興趣”,但他堅守軍人信仰,以首都警衛司令官的身份,決心守護首爾。在政治危機中,影片有數場戲是關于李泰信妻子的,妻子對丈夫的關心和愛護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情感戲,但在政治舞臺上,情感卻是軟肋。一些現實主義的細節,早已決定了故事和歷史的結局。
李泰信雖然在性格上不如反派全斗光表現力強,但也絕不是盲目忠誠,而是有自己的人物亮點。孤膽勇者是他這個人物最貼切的注腳。當他孤身一人站在橋上,獨自面對整個空降兵團,沒有一句臺詞就獨自攔下車隊的時候,那一刻他的表情淹沒在夜色中,空氣中只能聽到義軍義心會成員之間敬畏的低語。在最后,當他獨自越過欄桿,獨自面對全斗光的時候,那一刻的勇氣感動了在這9個小時里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全斗光。電影用極其逼真的鏡頭和真實的人物行為,告訴觀眾什么是英雄。同時,這位英雄的隕落也給了觀眾最大的痛——這樣一個理想主義的好人,卻沒能得到好的結局。 好人受苦與惡人當權的對比,也讓這部政治驚悚片更加深入人心。
反思:以史為鏡??????????
也許放眼世界,確實很少有國家像韓國電影這樣,把幾乎所有現代政治歷史事件都改編成電影;人們在觀看這種政治歷史作品的時候,是在反復體會復雜的政治,是在無休止地反芻過去的歷史。
從這個角度看,《首爾之春》中的每一點現實主義都是歷史面向現在的一面鏡子。
回歸電影中全斗光叛亂的整個過程,觀眾會驚訝地發現,在電影所呈現的平行世界中,叛亂的整個過程其實并不復雜,甚至準備并不充分,有很多即興發揮和臨時救援。在開始的總統遇刺之后,真正掌握實權的只有兩個人,全斗光和李泰信背后的陸軍總長鄭祥浩(真實歷史人物鄭勝和)。權力真空之時,必然會有人蠢蠢欲動,想要奪權的全斗光必然會對鄭祥浩出手。但這種必然性的背后,是當時無法看清全貌的各方勢力的試探與博弈。步步為營的策略將整個叛亂分解成一個個節點的成敗。而每個節點的變化,以及隨后參與人物心態的變化,足以窺見當下的社會形勢。
導演在采訪中表示,其實自己很難把握全斗煥真正的想法,或許全斗煥自己也在不斷經歷著自己內心的掙扎。所以在電影中,全斗光這個角色的決策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而每一次環境的變化都現實地把他一步步推向了叛逆的立場。
鄭祥浩并非不知道全獨光對自己的敵意,他的錯誤或許在于“太相信底線”。在人事任免方面,他拒絕了全獨光的介入,準備將義新會整個勢力調往邊境。他甚至提前安排了后備方案,讓值得信賴的李泰信被提拔到保護首爾政權的最后一道防線的位置。面對全獨光的賄賂,他的義正言辭顯得太過剛硬,不像全獨光那樣圓滑迂回。這也向觀眾傳遞了一個信息:面對投機者,不靈活的正義往往會受到規則的制約,會有被設計反對的潛在危機。
回過頭來看,當兩派開始互相較勁時,全斗光的第一反應或許并不是造反——或許他只是想阻止12月13日即將宣布的軍事改革,以免自己被部署。這樣的自保思維與固執的鄭祥浩碰上了,這一拼死一搏的舉動,變成了先執行后上報的抓捕行動——既然你鄭祥浩不仁,我也不義,哪怕沒有國防部長授權的逮捕令,我也要讓你付出代價。
在做出這個重要決定時,全斗光正在和前來拜訪的盧泰愚(真實的歷史人物盧泰愚)下棋。前總統樸正熙也是靠政變上臺的。密切觀察整個政變過程的全斗光,當時的職位比樸正熙高,又有日信會的資源和人脈,形勢更為有利。全斗光利用樸正熙的政變啟發盧泰愚,上演了一場由他自導自演的大規模抓捕行動。他在此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被生動地記錄在紙上。
幾輪博弈,兩派你來我往,第一輪全斗光算不上贏家——雖然成功逮捕了鄭祥浩,但國防部長卻失蹤了,總統不愿簽署逮捕令,還有數名重要官員被通緝。全斗光一派在軍力、輿論、人心上都處于劣勢。但正如前面所說,特殊時期,被規則限制的正義往往敵不過無視規則的邪惡。天平的平衡就看兩派誰能ALL IN——鎮壓派想的都是末路與不和諧,都走中庸之道。唯有全斗光敢于破局而建。當他們的野心已經完全顯露出來時,代表正義的一派還幻想著能和平收場。全斗光正是利用了這種心態破釜沉舟的歷史人物,斬斷了一切阻礙。
而當國防部長終于現身時,他危難時刻逃跑時的凄慘模樣更是有目共睹。全斗光僅憑著金錢,就輕松完成了這場簡單卻令人心碎的勝利。正是他的叛逃,讓李泰信成為了真正的孤膽英雄貝語網校,也悲催地導致了一位理想主義者的犧牲。這一幕,讓韓國電影院里的觀眾淚流滿面。這一刻,對于年輕觀眾來說,是好人得不到好報的控訴與悲劇;對于親身經歷過歷史的年長觀眾來說,仿佛看到了自己痛苦的過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首爾之春》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用歷史政治的聲音激勵當下。同時,電影也揭示了滲透在韓國社會的真理:世界是草根隊伍,強者吞食弱者,適者生存。正如全斗光在電影中所說:人類是想要被強者叫到身邊的動物。這句話似乎在這一刻依然適用。
有些人可能認為理想主義者永遠不會勝利。但電影最后,當李泰信獨自翻越隔離柵欄和鐵絲網,一步步接近全斗光時,說出了主創們想在這部電影里說的話:即使你叛亂成功了,但你作為一名軍人和一個人,已經失敗了。
這或許就是《首爾之春》最大的成功:正義永遠是正義,法治永遠是法治。除了法律和道德的評判,還有什么使人成為人的評判。如今的電影也可以像春秋時期的史官一樣,即使邪惡得逞,也終究會被記載在恥辱柱上,被后人評頭論足。或許,總會有一些人以人民的名義享受權力的盛宴,但人類文明總是在向前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電影也是一面鏡子,韓國電影正在有力地印證這一點。
結束
歡迎朋友們將黑白色設置為星星,這樣您的推送通知將更加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