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11 11:22:22作者:佚名
7月4日,上午時分,泰安市舉行了關于2023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落幕之后,本年度泰安地區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可從12時起查詢個人成績,而其他非畢業年級的學生則可在16時后查看自己的成績。
今年全市高中段學校
招生計劃54122人
2023年伊始,泰安市初中階段的學業水平測試在6月13日至15日間順利進行。報名參加考試的學生總數達到106361名,其中,即將畢業的學生有53866人,而未畢業的學生則有52495人。緊接著,在6月26日至7月3日期間,教育部門對試卷進行了掃描處理泰安市中考成績查詢平臺,實施了網上閱卷,完成了成績的匯總,并對相關數據進行了詳盡的統計分析。
本年度,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招生名額共計54122個,其中,普通高中招生名額為31410個,職業院校招生名額為22712個。這一招生計劃數量超過了初中畢業生的總數,確保了所有有意愿就讀高中階段的初中畢業生都能順利入學。
高中招生計劃涵蓋了指標生、統招生、具有藝術體育特長的學生以及自主招生等多種類型;而職業學校的招生種類則包括職業中專、技工學校、普通高中附設的中職班以及初中畢業后進行的高等職業教育(如“3+4”分段培養、五年制師范教育、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三二連讀高職教育)等。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錄取工作均在同一平臺上進行。
7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落幕之后,應屆初中畢業生得以在當天的中午12點之后查看到自己的成績,而其他非畢業年級的學生則需等到下午4點之后才能查詢。考生們的成績將通過“泰安市初中學業考試與高中段學校招生管理平臺”以及“愛山東”App進行公布。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和體育與健康的成績將以分數形式呈現,并且會按縣市區分別公布分數段信息;而其他科目的成績則僅以等級來表示。
主城區公辦普通高中普通類
考生報名資格線為400分
本年度,泰安市城區的高中教育納入了市級統一的管理體系,依照“同城同權”的原則,實行了統一的報名和招生政策,確保了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
依據高中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表現,公辦高中普通類別考生需達到的報名分數線分別為:主城區需400分,新泰市需390分,肥城市需381分,寧陽縣需378分,東平縣需422分。此外,全市公辦高中藝體特長生報名資格線統一設定為198分,而民辦高中報名資格線同樣為198分。
依據省教育廳的相關規定,本年度我市的普通高中招生將繼續采用“分數與等級相結合”的錄取模式。所有成績超過報名資格線的考生,都有資格參與所報考學校相應類別招生計劃的志愿填報,并按照既定的錄取程序進行選拔。
今年,我市共有11所民辦普通高中參與招生,招生名額總計達到3250人。具備報名條件的考生需在“泰安市初中學業考試與高中段學校招生管理平臺”上提交志愿,并打印相關信息表,隨后前往所填報的民辦高中進行現場確認。民辦高中將根據考生分數從高到低依次錄取,直至招生計劃滿額,并最終確定錄取名單,上報市教育局進行審核。各民辦高中均須按規定的范圍、方式和時間進行招生。
職業類院校的報名資格線具體如下:針對“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普通類別的報名資格分數線設定為371分;初中畢業后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的報名資格分數線為356分;三二連讀和五年制高職的報名資格分數線為214分;而職業中專和技工院校則沒有設定最低的報名資格分數線。
我市共安排5次
網上志愿填報、分7批次錄取
根據既定計劃,我市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及錄取流程將于7月6日正式啟動,整個過程中將進行五輪網絡志愿填報,并實施七批次錄取,預計整個招生錄取工作將在7月27日圓滿落幕。
詳細分析,7月6日當天,考生需完成對“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高職院校以及五年制高等師范院校志愿的填報;緊接著,9日將對外公布首批的錄取信息。
7月10日,考生需完成普通高中指標生的報名工作,同時選擇“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高職教育、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的剩余名額,以及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和三二連讀高職教育的志愿填報;而到了13日,將公布第二批次至第三批次的錄取結果。
7月14日,考生需提交普通高中統招生的志愿表及藝體特長生的志愿表;到了18日,將揭曉第四批至第五批的錄取情況。
7月19日,考生需進行五年一貫制高職、三二連讀高職的剩余名額填報,以及民辦普通高中的志愿選擇;到了23日,將揭曉第六批次的錄取結果。
7月24日,考生們開始填報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的志愿泰安市中考成績查詢平臺,同時,民辦普通高中的剩余名額志愿也同步進行;而到了7月27日,第七批的錄取結果將正式對外公布。
此外,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的普通高中,亦或是職業院校,均不得接納那些已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學生;依照省教育廳的相關規定貝語網校,公立和私立普通高中在招生上應遵循地域原則,民辦普通高中需將招生工作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監管之下,其招生區域應與當地公立普通高中相匹配,并實行同步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