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07 14:05:09作者:佚名
自從上了大學,我就一直對讀書感到郁悶,因為讀的書往往要么太淺,要么太深,往往事倍功半。 真正有收獲的書,能達到30%、20%就不錯了。 我常常希望這個階段有一位前輩。 學姐可以指導一下讀書的方向。
所以我又來推薦書籍了。 我對之前推薦的書單稍作修改高中生看的書排行榜,去掉了一些比較偏僻、小眾、難讀的書籍,只留下了一些比較知名的作品。 這些書是推薦給附中初中生的。 它們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 它們深入淺出,淺顯易懂,讀起來很有趣,不費力卻收獲頗豐,事半功倍。 當然,沒看過的同學也可以看一下。
李真老師看了之后告訴我,他發現這些書很多都有點怪,就是說大多是針對社會負面的一面。 他有沒有考慮過現在的高中生能不能接受。
我想這可能和我的閱讀興趣有關。 我在寫書單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消極性的問題。 但我覺得對于我母校的學生來說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當我大一的時候,我把這份書單拿給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看。 大三的時候,她說她后來給學生推薦了《潛規則》,大家反響都還不錯。
其次,這其實與我們福建省高考作文的大方向有關。 現在福建省的高考作文更傾向于批判社會熱點話題。 寒假實習的時候,聽說高分作文的套路變成了先批判陰暗面,再贊揚正面。 現象,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很多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上大學后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更早接觸這些書可能并沒有什么幫助。
以下是一個新生寫的序言:
其實,上了大學之后,你經常會在網絡上、與人交流中、老師的課堂上反復聽到一些書,比如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春樹的《時代三部曲》。村上的文章,卡爾維諾的《下一個千年文學備忘錄》高中生看的書排行榜,布魯姆的《西方經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導論》,甚至有些不知道自己是在裝逼還是在牛逼的人還在談論薩特的《存在主義》 ”和圣書《尤利西斯》! 那么這個時候你哀嘆自己的淺薄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所以,花點時間閱讀~但不是這些書。 我們還沒有到那兒。
你應該盡量克制自己,不要貪多嚼不爛,不要被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術語所迷惑,這些術語并不適合初學者。 是的,那些術語和名詞很好很新鮮,那些書名和思想看起來很厲害很深刻,但最終只是讓他們的舌頭變得更聰明,但他們仍然沒有真正理解它們,反而他們讓自己過于雄心勃勃。 又或許你根本就沒有聰明的舌頭,中途放棄,最終只會增加自己的不自信。
我認為在一定水平上你應該讀正確類型的書。 如果你沒有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耐心去閱讀高級著作,你最終會得不償失。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不應該去讀《悲劇的誕生》這樣有爭議的哲學著作。 你認為什么是閱讀尼采的權利? 為什么你認為你有能力讀懂這本書? 這就像一個連引力都不懂的人試圖理解量子力學一樣。 學習也需要資質,需要資金,還需要從基礎開始。
我們應該選擇適合自己閱讀能力的入門書籍。 因為與入門理論著作相比,這類書不太可能給我們這種程度的思想啟蒙。 即使有,也比不上那些入門書籍。 事實上,即使是一些入門書籍也非常難讀,比如卡勒的《文學理論導論》和韋勒克的《文學理論》。 再比如,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很多人認為很深奧,卻沒有吳四的《血酬法》和《潛規則》這些淺顯易懂的作品給我帶來觸動和啟發。 前者是世界一流的。 學術作品,后者是大眾文化出版物。
所以,我也很反感網絡上流傳的一些大學生必讀的百本書籍……里面有些書確實不好。 有些書太高級了。
其實這個書單大致是按照附中學生的一般水平來的。 基本上對于高中生來說應該不會太深刻。 它們是一些比較有思想但又不太晦澀難懂的書,有的甚至還很有趣。 適合高中生。 我想你會喜歡閱讀它的。
我一直認為文章的思想比文采更重要。 現在有文采的人太多了,但是文采還是可以批量生產的,只是華而不實,沒有品質。 但真正有才華、有思想的人太少了。 能夠系統、理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人就更少了。 這樣的人往往后來成為大師,如李長治(人格論批評)、宗白華(節奏論)等。
因此,我們要明確讀書的定位,首先要有深度、有內涵,其次要符合自己的水平。 第二點尤為重要。 經過一段時間后,我們就可以開始逐漸閱讀學術著作了。 那時,你會發現一個極其廣闊的世界,你會為自己的高估而深感羞愧~
以下為書單正文:
1.《正義》(美國)邁克爾·桑德爾
當我們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為什么我們常常違背利益最大化原則,尊重人們的基本權利? 然而,當我們口口聲聲說生命至上時,為什么像福特這樣的公司卻要給生命貼上價格標簽呢? 如果我們尊重個人權利,為什么大多數人反對同性婚姻? 我們認為法律必須保護合同的有效性,但為什么有些雙方自愿簽訂的合同會被法院推翻呢?
這本書是關于社會公平正義的。 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經常遇到各種形式的雙重標準和困境。 例如,我們是否應該犧牲一個無辜的人來拯救五個應該死去的人? 用一條命換五條命,從數量上來說是值得的,但我們有這個能力嗎? 因此,我們常常甚至懷疑法律是否公平,因為法律無法避免個人的道德判斷,無法保持中立。 我們能否找到另一種方式讓我們的社會規范既體現人性又體現客觀性?
這是一本非常客觀的書,從不同角度探討正義。
2.《菊花與刀》(美)本尼迪克特
二戰時期日本國民性格分析. 很有名,就不多說了。
3.費孝通《江村經濟》
中國上海附近一個小漁村30年的記錄很容易理解。
4.《影響力》(美國)羅伯特·B·西奧迪尼
我一般把書分為三個層次:工具、技術、道。 但并不是越先進越好。
本書是一本關于“氣”和“術”的書。 沒有哪一本書能讓我覺得它在談論“氣”和“術”問題時做得這么好。 本書實用性很強,案例恰到好處,分析精辟,覆蓋面相當廣。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本書涵蓋了生活中心理學、營銷和人際溝通技巧中極其有用的部分。
從一般意義上講,本書闡明的原則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許多滑稽、荒唐的社會現象,并用更加寬容的態度來看待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其他公眾人物在面臨決策失誤時的行為。 固執的。
5.《親密》(加拿大)克里斯托弗·孟
戀人必讀的一本書。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經歷過痛苦與恐懼,也經歷過狂喜與極樂。 我們渴望建立一種永恒、真誠的親密關系,卻又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他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的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生活在火熱、激情、浪漫的親密關系中,但我們可以在親密關系的旅途中學會面對彼此。 。 學會接受并放棄自己最好和最壞的特質,最終找到通向愛和幸福的橋梁。
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剛戀愛的時候,你覺得對方一切都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卻發現對方有很多缺點和不滿意的地方? 你是否總覺得對方沒有你夢中情人那么完美,所以你試圖去塑造、改變他? 你是否常常感覺,在一起久了,你對她的感覺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甚至可能不再愛她了?
然后你就可以讀這本書了。
其實,不僅對于戀人,對于朋友,尤其是那些你認為超越普通友誼的友誼,往往都是這樣。 那么你也可以讀讀這本書。
6.《人群》(法國)古斯塔夫·勒龐
勒龐對這個團體的評價很低,甚至有些悲觀。
在群體作為推動文明進步的主力軍的歷程中(本書大多以法國頻繁發生的革命為例),勒龐看到了更多群體的缺陷。 他頗有偏見地說:“人群中積累的只是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這是一本可怕的、可愛的、可怕的小書。 極端而又深刻。
十萬字、一百頁左右,描述了烏合之眾的真實面目。
7、葉嘉瑩《嘉陵說辭講義》
論中國古典詞語的闡釋. 結合西方文論解讀中國古典詞語。 我感覺讀完這本書,你的審美和古典詩詞欣賞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一點也不夸張。 我認為學生應該買本書放在手邊慢慢地讀。 不要讀得太快。 偶爾花半個小時看一個講座,慢慢理解。
8、《十年:從改變電視調子開始》孫玉生
這本書可以當小說來讀。 本書可以看作是作者(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焦點訪談》、《講真話》創始人孫玉生)的自傳分享。 他談到了很多自己在中國從事新聞工作的經歷和感受。 以時間為軸,講述了每個節目臺前幕后的創作故事,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等,非常全面。 他談到了很多關于“新聞”概念的內容:經費獨立、新聞聲音、質疑精神、公平正義、話語權制衡、輿論監督、新聞媒體與政府的關系等等。
我覺得這本書“好”的原因很簡單:寫得很現實。 沒有升旗,沒有空中的口號,非常踏實的作風。 讀完之后,我感覺:我所經歷的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本書不再在線銷售。
10、任東來《美國憲政史》
一本關于美國憲政的書。 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很容易讀,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很難讀。 如果您發現閱讀有困難,請不要繼續閱讀。
你可以看到美國是如何以憲法為基礎,一步步成為憲政國家的。
11.如果我以前沒寫過小說,那就加余華四本小說中的一本吧。
《活著》《細雨中吶喊》《許三觀賣血》《兄弟》
12.《電影敘事》(美國)詹妮弗·范七秋
這本關于電影拍攝技巧的書適合沒有基礎知識的孩子,非常淺顯易讀。 讀完本文,您將對電影理論和電影知識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13.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農場》和《十九點八十四》
這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我當時讀起來非常高興。 《十九點八十四》讓我震驚到了黑暗。 其實我還想推薦奧威爾的散文集(其實只有一本散文集,而且因為是文集所以名字不一樣。你可以去圖書館或者網上搜索《我為什么寫作》和《英語與政治》),無論你的政治傾向如何,你都會找到強烈的共鳴感和刺刀的快感……
14.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推薦完奧威爾的書,我還要推薦一本完全超越奧威爾時代的書。 這本書是我今年讀過的最有趣、最有見地的書。 當印刷藝術的時代正在衰落,而電視的時代正在蓬勃發展; 電視改變了公共話語的內容和意義; 政治、宗教、教育等任何公共事務領域的內容都將不可避免地被電視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 人們不再讀書,只關心電視,而電視的一般表現就是娛樂。
所有的公共話語越來越多地以娛樂的形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 所有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沒有怨言,甚至沒有發出聲音。 “結果就是我們變成了一個自娛自樂的物種。”
附《自娛自樂至死》序言:
奧威爾擔心書籍會被禁。
赫胥黎擔心的是,書籍根本不需要被禁止,因為人們會自發地停止閱讀它們。
奧威爾擔心有人會剝奪我們獲取信息的權利。
赫胥黎擔心的是,有人會給我們太多信息,而我們只能接受而無法自拔。
奧威爾擔心真相會被隱藏。
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相會被淹沒在無關緊要的海洋中。
奧威爾擔心我們的文化會被囚禁并成為沙漠。
赫胥黎擔心我們的文化會充斥著瑣碎的事情,大眾會沉迷于瑣碎的事情。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提到,那些時刻警惕暴政崛起的公民自由主義者和理性主義者未能“計算出人類對消遣和娛樂的近乎無限的渴望”。
《1984》中,政府用痛苦來控制群眾。
在《美麗新世界》中,政府利用娛樂來控制公眾。
簡而言之,根據奧威爾的說法,人類將被它所憎恨的事物所毀滅。
赫胥黎相信,人類將會被自己所迷戀的事物所毀滅。
15.趙汀陽《壞世界研究》
這本書是這么多書中唯一一本,不知道是否適合普通高中生閱讀。
至于政治哲學書籍,他的著作都是開門見山,沒有任何歧義。 討論了決定人們命運的制度、自由、權利和權力。
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每個人都欠別人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人的命運是最大的哲學問題,政治是最大的命運問題。
雖然這個世界是一個糟糕的世界。 但我們渴望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馬基雅維利教導人們創造一個壞世界,而趙汀陽試圖指出如何應對壞世界。
看完之后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查看他的其他作品。
16、吳四的“潛規則”與“血酬法”
我不需要說這本書有多棒。 吳斯提出只有少數精英才能理解的“潛規則”概念十幾年后,改變了很多人看待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方式。 別以為吳四的“潛規則”是陳詞濫調之類的——事實上,吳四已經完全體現了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在你讀之前它已經通過了各種方法。 社交方式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距離高考只剩下一個月了,我花了幾天時間讀完了這兩本五十萬到六十萬字的書。 還有,我覺得《血酬法》比《潛規則》更好。
目前為止就這樣了。 高中的課外時間很少。 除了一些個人感興趣的書籍外,以上基本上可以保證一兩年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