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01 11:51:08作者:佚名
我把他當年寫的這篇文章挖出來了,我們一起重溫這部經典!)
從明天開始,
喂馬、砍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開始,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棟面朝大海的房子,春天鮮花盛開。
…
我也愿面朝大海,賞春花爛漫。
......摘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五年前(2001年),我剛有買房能力,就不顧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的反對,毅然買了一套位于亞運村北區的房子,只為實現自己多年的夢想——一套帶花園的房子!當時,我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成為這個200多戶人家的小區里唯一一個沒有私家車的業主。每次裝修房子,不是打車,就是借鄰居的車。
我對花草樹木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初中時代。記得有一天生物老師在講解“嫁接”時,說把黃瓜種子種到鳳仙花的紅色根莖里,會長出小小的紅黃瓜;把柳樹和桃子嫁接在一起,也能長出很大的“柳樹桃”,但沒有人這么做,因為不甜。雖然多年后,連我的老師都斷然否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但這件事讓我對種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一直保持著。看到梨棗、蘋果梨等水果,就覺得認識得太晚了。甚至在文革期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有人要把西紅柿和土豆嫁接在一起,讓西紅柿長在地上,土豆長在地下,我也不覺得好笑。報考大學時,我曾想過報考林學院或者農學院,但最后因為種種原因,還是考了工學院。 這種“玩花玩草”的興趣,已經成為了我永遠的職業愛好。
經過長時間的整修,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整理我的花園。
一年級:葉公浩龍
第一年,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無知無畏”成了當時我最現實的寫照。或許是因為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又或許是因為在國外待過一段時間,在綠草如茵、采摘收割的氣息的誘惑下,我在近三十平米的前花園種上了草,在六七十平米的后花園種了九棵蘋果、白梨、海棠、棗樹,似乎舍不得再種別的了。直到現在,果樹發芽、草坪泛綠的春天,仍時常浮現在眼前。那些日子,我常常憧憬著在夕陽西下時躺在剛剪好的草坪上的悠閑,在夏日里收獲果蔬的喜悅。但好景不長,我沒有“汗流浹背”的經歷,也沒有“粒粒皆辛苦”的準備。 我很快發現,割完第一茬草之后,整片草坪就不再賞心悅目了,不是旱得發黃,就是積水爛根。后院的果樹,在上千棵梨樹開花之后,就與蚜蟲密不可分,滅蚊劑我都用了,也沒用。到了秋天,整個果園結的棗子還不到十顆。當時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報道朱镕基總理談起中國農民的艱辛時流淚了。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農民的不易。
初一秋天,我是這樣總結自己的:我基本屬于“葉公愛龍”那一類。我也明白,要種出古代大詩人筆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篩土、平整地面,保證不旱不澇、不干不濕。還要定期均勻施肥、澆水、除蟲。在北京,夏天一周澆兩次水比較合適。看看當年和我一樣種草的鄰居,只有一兩個還留著草坪。要么因為耗水太多,要么為了美觀,把草拔掉,種上花草、蔬菜,或者干脆把它硬化。有的成了無人問津、雜草叢生的“百草園”。我個人的感覺:種草比種普通的花草樹木要難得多。 所以,當我們在公園里、路邊看到一片片茂盛的草坪時,一定不要忘記為這片風景而辛勤付出的人們!
至于果樹,你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種植起來比普通的樹木困難得多。“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一個都不能少!”從此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那些不用農藥的所謂“安全”蔬菜了。所謂不用農藥,其實就是少用農藥。前段時間,我在一本英國園藝書上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如果你不是一個狂熱的園藝愛好者,但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你一定不要做這做那》。我覺得它真的觸動了我的心。
這個冬天,我買了不少園藝和種植方面的書,開始規劃如何調整花園。當時我去了很多書店,關于花卉的書很多,但關于花園的書卻很少,尤其是關于家庭小花園規劃和種植的書,大多是從英國和日本的書翻譯過來的,不僅花卉名稱翻譯得讓人看不懂,而且版式等方面也漏洞百出,而且介紹的園林植物也與氣候相對寒冷干燥的北京有很大不同。我還發現,購買這些書的最佳地點是各地的機場,而不是書店,北京和上海是首選。有一次例外,就是我在北京的一家書店里買到了一本我非常喜歡、非常有用的書,名叫《花園花卉》。 只花了幾塊錢,我忘了是在哪家書店買的了。我老婆經常開玩笑說:這本書的封面上印著“被評為某年中國農村青年最喜愛的一本書”。還有,如果要買一些農藥、化肥和農具,最好的地方不是去那些花市,而是自己開車去北京五環外“真正”的偏遠農村。這里的東西不僅物美價廉,而且你不會買到只有“保健功能”的農藥和化肥。
夏天走了,冬天又來了,我和一年前一樣熱切地盼望著春天的到來,每天心里都在重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第二年:大躍進
經過一個冬天的理論學習和籌劃,在春風還未完全吹綠北京城時,我便像剛從冬眠中蘇醒的熊一樣,一頭扎進了花園。我先弄了一卡車的牛糞,作為基肥施在前后花園,然后把前花園的雜草全部拔掉,栽種了不少玫瑰等球根性、宿根性的花草。還買了百菌清、敵敵畏、樂果、硫菌靈等農藥。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去年令我頭疼的各種蟲子出現,給它們來個重擊。
但俗話說“壓住葫蘆,瓢兒上來”,不久,新的驚喜出現了!五月中旬本該是七彩玫瑰最浪漫的季節,但因為我施的牛糞沒有完全腐熟,玫瑰根部大部分被燒死了。再加上牛糞里夾雜了太多的草籽,各種不知名的野草野花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任憑你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而且,只要下雨一兩天以上,莧菜、莧菜、車前草、螞蟻草和各種野草就會突然從地里冒出來!幸好果樹,除了海棠樹可能太年輕外,梨樹、蘋果樹、棗樹都開花了。“又是一個豐收年”!有些鄰居甚至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
幸存下來的玫瑰在春末夏初依然開得絢麗,尤其是那些花色多、香氣濃郁的玫瑰,讓我深深體會到北京把玫瑰定為市花的“千條理由”。今年我還種了鳶尾、牡丹、芍藥、美人蕉等許多宿根花卉,還有錦葵、金銀花、凌霄花等藤本植物。總的來說,我覺得我過關了,經常能和路過的鄰居們興高采烈地交換那些“半瓶醋”。
后花園里,夏天蚜蟲基本得到控制。然而梨樹卻好像在一夜之間染上了幾年前毀掉中國一半梨產業的黑斑病。可憐的小梨卵很快就變黑、干枯、掉落在地。最慘的時候,梨樹下的地面變成了真正的“黑土”。蘋果樹似乎已經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沒有結出果實。至今不知道為什么。秋天來了,我們收獲了四個梨子和幾十顆棗子!當然,如果我們借鑒一些國內上市公司每年計算年報的經驗,計算不同時間掉落在地上的棗子,我們也可以聲稱有兩三斤之多!另外,今年我們還新建了一個花架,收獲了八個非常漂亮的南瓜!
經過一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我對園林規劃和花卉種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比如,花園里必須留出一條適合人走的小路,剛開始的時候為了讓花園充滿春色,往往不愿意浪費一寸土地,這樣不但影響澆水施肥,還容易滋生病蟲害。另外,生長速度、大小、強弱不一的植物也必須事先規劃好,否則,很難有設計花園時想象中的風景。在我的花園里,和南瓜一起種的絲瓜和葡萄,最后像被欺負的媳婦一樣被欺負,美人蕉擋住了牡丹和芍藥需要的陽光,美國木槿讓原本堅強的玫瑰長成了柳腰的現代身軀,等等。
此外,種植竹子和薄荷等生長旺盛的植物時要小心,否則夏天的時候你的根可能會向四面八方蔓延。到時候你會哭個不停!選擇品種時,要注意不要貪多嚼不爛。如果你的花園不夠大,就不要選擇太多品種。大多數業余園丁都犯過這種錯誤。
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規劃比種植更重要;花園的整體布局比某一種花更重要!沒有規劃就種下很多昂貴花卉的花園,比種下普通花卉但規劃良好的花園差多了。花園和花卉是完全兩碼事。如果你喜歡花卉,我建議你像日本許多城市地區的緊湊型花園一樣,使用盆栽,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正在規劃花園,無論大小,一定不要犯“一花遮樹不見園”的錯誤!
到了第二個冬天,我處于相對理性的狀態,開始為來年做計劃,除了關注花園的主題和種植計劃,最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香草,這是一種帶著一些傳統歐洲貴族血統的神奇植物。
另外,在父母的慫恿下,我打算開個小菜園,這本來不是我想要的,但被父母說服了,尤其是退休前是當地農林局局長的父親。他們腦子里已經固化了太多他們那一代人的東西。毫不夸張地說,對于我的父母來說:寵物不是貓狗,而是豬雞;花不是玫瑰牡丹,而是白菜蘿卜。他們甚至認為我種了不能吃不能穿的花,是個揮霍無度的人!當然,他們還要砍掉幾棵果樹,這讓他們感到很糾結,因為有浪費的嫌疑。
另外,我還想挖一個更深的池塘,讓魚兒直接過冬。不過,這需要比較大的動量,甚至可能影響到已經種下的花草。不過,隨著第三年春天的臨近,妻子用言行表明,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拆掉舊世界,創造新世界”。
第三年:今年春天有點冷
可能是心理原因,我總覺得2003年的春天來得很晚。我從武漢訂購的薰衣草、薄荷、百里香等十幾個品種,在室內的小花盆里已經萌發了新芽,在我眼里,它們就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小天使。然而,有一天我逛花市,看到花攤上擺放著各種盆栽香草,我的熱情又減了一大半。我心中的“白天鵝”看上去就像一只“丑小鴨”,要不是香味撲鼻,它們真的跟東北老家山路邊的“苦艾”沒什么區別。一兩朵開過藍色的薰衣草,和網上看到的法國、新疆的薰衣草田的壯觀景象是無法比擬的。那壯觀的景象,曾讓我想起東北春天青海湖邊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和滿山的杜鵑花。 至于那股怪味,我實在不敢恭維,但我老婆和身邊的一些人還是覺得還不錯。我終于明白,這本來就是一株“樸樹”,我們不能要求它們“長得像夏花一樣”。按照花店告訴的時間,我堅持把它們移植到室外花園。也許是因為今年春天寒風凜冽,香草苗移栽后長勢很差。幾經周折,我還是讓它們在開花前離開我的花園。
幾乎與此同時,我愛上了萱草,這種多年生植物叫勿忘我,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尤其是用高科技栽培的多倍體萱草,比如金寶貝,近年來在北京非常受歡迎,花期從5月到11月。萱草是可以食用的品種。但是當我買其他品種時夫人的后花園需要園丁翻譯,卻遇到了麻煩。在北京遠郊,有一個非常大的多倍體萱草和玉簪種植園。我在電話里說想買一些萱草。對方一開始很熱情,但當聽說我只想買每個品種幾株(每株只有五到十個花蕾)時,對方先勸我換成同一個品種,這樣整體效果會更好。就在我堅持要買十幾個品種,每種一兩株的“粗魯要求”之后,對方終于決定不賣給我了。我當時真是又氣又迷茫! 直到幾個月后,我去一位種植唐菖蒲的朋友的花園里談起此事,才發現這位朋友已經把我當成了“花探”。像“紅運”這樣的珍稀黃花菜新品種,可以利用葉片等組織進行“克隆”,在實驗室中培育、繁殖成千上萬株,因此,每個新品種都能保持兩三年的領先優勢。因此,各苗圃在新產品的培育和營銷上都非常謹慎和小心。
于是,菜園子成了今年春天的重中之重,在三四十平米的地塊上隨意種上了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生菜、韭菜、櫻桃蘿卜、芹菜、絲瓜、伊犁沙白瓜,堅決放棄了去年長勢格外好的南瓜。這真是“有意栽花不開花,無意栽柳卻長成陰”。這個夏秋,每個周末在菜園里都充滿著收獲的喜悅,尤其是我老婆,本來就不是很喜歡花花草草的人,卻很喜歡在菜園里摘這些瓜果蔬菜。
這一年的菜園實踐給我帶來的感悟和經驗有:第一,不要自己嘗試從種子開始種植。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很多蔬菜需要的“育苗”步驟,還可以避免近幾年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中經常播出的因種子質量低劣而導致的“農戶作弊”風險。
如果堅持要買種子,盡量不要在花市買菜種,在北京農科院門前或者農村有幾家公司都可以買到。我個人的經驗是“五一黃金周”前后去郊區的蔬菜大棚里弄點“秧科”。
品種方面,建議選擇黃瓜(強烈推薦)、西紅柿(大顆或小顆)、韭菜、生菜和茄子等。這主要看種植的難易程度、是否可以生吃、結果時間、對肥料、水、農藥和陽光的要求。如果花園光照不太好,建議種植韭菜和芹菜。韭菜可以用種子種植,芹菜必須移植成“苗”。另外,如果可以,最好更換土壤。購買過預售房并參觀過施工現場的業主一定知道自家花園所謂的土壤是什么!有時一些“愛面子”的開發商在交房時非常注意平整土地。確實有一些花園的土壤看起來不錯,但那些所謂的土壤基本上要么是從深層挖出的“生土”,要么是篩得很細但pH值很高的建筑垃圾。 這種東西只適合種植玫瑰、爬山虎等非常“耐寒”的花草。生土非常適合種植茄子。基肥可以用膨化雞糞,不僅沒有異味,雜質也少。幾乎所有的瓜類蔬菜最好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種植同一種作物。對于花卉,郁金香等球根類品種也最好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種植同一種作物。
這個夏天,香草的命運和樹木差不多,除了前后花園各有一棵棗樹,其余的樹要么被挖掉,要么被移到鄰居家的花園里。我為我家花園里一棵紫玉蘭感到惋惜,它長得非常壯,花多枝繁。但從花園布局的角度考慮,我不得不在玉蘭和棗樹之間做出選擇。最后,胸徑十厘米的棗樹成活了。秋天,我還把已經結了幾串果實的葡萄砍掉了,希望明年春天能引進幾株更好品種的葡萄。我已經找到了一個葡萄種植園。
北京的家庭園林中,推薦的果樹有棗樹、柿樹、石榴樹;推薦的果樹灌木有石榴樹,也有灌木的;推薦的不結果樹有石榴樹、玉蘭樹、梧桐樹、合歡樹、銀杏樹、紫薇樹、黃楊樹等。庭院樹木不僅要造型優美,還要占天不占地。在高大的樹下種植玉簪等耐陰花卉,會營造出非常好的立體視覺效果。而其他大家熟悉的果樹、觀賞樹不推薦的原因,要么是果樹造型不適合,要么是生長太慢,花期短,當然缺乏特色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在寸土寸金的家庭園林中,不難想象,一定不能像大園林一樣鋪張浪費。 至于那些特別受歐洲和日本園藝家喜愛的松柏類針葉植物,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話,建議就不要種了,很多中國人還是有一點傳統的禁忌的。
深秋時節,春天剛移栽的金娃娃還在盛開,讓我欣喜不已。那年我在三樓露臺上搭建的花壇里貝語網校,秋天到來之前,小菊花長得十分茂盛,修剪過后,苞片繁多,盛開時十分壯觀。然而,這個花壇卻成了我家人包括我妻子至今還拿來取笑我的笑話:這個花壇原本是打算種荷花的,我和鄰居費盡心機從附近小區運來很重的淤泥,一麻袋又一麻袋。原本希望在露臺上享受“出淤泥而不染”的風采,卻因“粗制濫造”,花壇底部出現裂縫,帶著“淤泥味”的黑水從花壇裂縫中流到露臺上。 根據“水往低處流”的物理原理,它沖下好幾米,濺起二樓和一樓的水花。這次真的體驗到了“余味在屋里三日不散”的滋味。這件事讓我對基建非常重視,后來修建的魚塘冬天完全沒有裂縫,夏天也沒有漏水。
有一段時間,魚塘里好幾條魚不見了。仔細觀察后,原來罪魁禍首是隔壁的貓和它的孩子。鄰居還看到一只貓在池塘邊耐心地等了半個多小時,然后用前爪拍打浮在水面上的魚。冬天來了,魚塘里的魚增加到20多條夫人的后花園需要園丁翻譯,包括當年孵化出來的小魚。我很擔心它們的越冬,但為了讓它們能獨立經受住風雪的考驗,此時我能做的只有為這些可愛的小生靈祈禱:讓暴風雪來得更猛烈些吧!
待續:
第 4 年:從種植到規劃(從花卉種植到花園規劃)及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