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9 10:17:05作者:佚名
(一)(1) 對應大寫數字:一
(二)(2)對應大寫字母:貳
(三)(3)對應大寫數字:三
(四)(4)對應大寫數字:四
(五)(5)對應大寫數字:五(六)(6)對應大寫數字:六
(七)(7)對應大寫字母:柒
(八) (8)對應大寫數字:eight
(九) (9) 對應數字大寫:九
(十)(10)對應大寫數字:拾
大寫
那時的漢字沒有大小寫之分,“大寫數字”其實是“小寫數字”的10個同音詞,“大寫數字”原本還有其他含義,有些含義至今還在使用,有些含義則在歷史長河中被遺忘了。
一:專注
君子以一德教之,弟子以一德學之大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大寫零,則很快能有所成就。——《荀子·大略》
翻譯: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導,學生一心一意地學習,他們很快就會取得成功。
2:背叛,叛亂
女人不滿意,男人就會不忠。——《詩經·魏風·莽》
翻譯:女人沒有做錯什么,但是男人的行為前后矛盾。
叁:參的另一種寫法,加入,相遇
四、任意妄為
吳:古人有言,五人為一團。
陸地:水面以上的平地
7. 漆器或清漆
捌:無齒的耙子,用來收割谷物(有齒的叫耙子,無齒的叫捌)
九:黑美麗石
投我以木梅,報之以玉梅。——《詩經·魏風·木瓜》
翻譯: (你)給我木梅,(我)給我玉松。
拾:拿起。
大寫規則
1.人民幣金額在“元”以下的,在“元”后加“整”字,“角”后可省略“整”字;人民幣金額以“分”結尾的,在“分”后省略“整”字。
2、大寫中文金額前應標明“RMB”字樣,若大寫金額中有“分”,則“分”后不應加注“政”(或“zheng”)。
3、大寫金額漢字前應標注“RMB”字樣。大寫金額字符應緊接在“RMB”字樣后填寫,不得留空。如果大寫金額字符前未印“RMB”字樣,應加印“RMB”三個字樣。票據、結算憑證大寫金額欄不得預印“千、百、十、萬、千、百、十、元、角、分”字樣。
4.小寫阿拉伯數字中間有“0”時,應按照漢語規則、金額構成和防涂改的要求,寫成大寫漢字。例如:1.阿拉伯數字中間有“0”時,應將大寫漢字寫成“零”,如¥1409.50,應寫成人民幣壹千四百09元五角。
2、當阿拉伯數字中間有多個連續的“0”時,大寫中文金額中間只能寫一個“0”,如:RMB 6007.14元,應寫為RMB 6,007.14元。
3、當阿拉伯數字的萬位、元位為“0”,或數字中間有多個連續的“0”,且萬位、元位也為“0”,但千位、角位不為“0”時,中文大寫金額可以只寫一個零大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大寫零,也可以不寫“零”。例如,人民幣1680.32元應寫為人民幣1680元32分,或人民幣1680元32分。例如網校頭條,人民幣107000.53元應寫為人民幣107萬元53分,或人民幣107萬元53分。
起源時間
使用大寫字母表示數字的做法,自古以來就有,雖然解放后有些賬目逐漸改為阿拉伯數字,但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等仍使用大寫漢字。那么,大寫數字的使用起源于何時呢?2004年《藝文決子》第12期刊登的侯嘉良先生的文章《大寫數字的由來》中說:“朱元璋為了反腐倡廉,還制定了嚴厲的法律,嚴懲經濟犯罪,在金融管理上進行技術防范,并實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把記錄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采用‘壹、貳、三、四、五、六、七、八、九、拾、佰、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 也就是說,使用大寫數字來計數,源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歷史起源
吳周發明
第一個提倡使用大寫數字的人是富有改革精神的武則天,她是唯一敢于自創文字的皇后,其名字武曌中的“曌”字就是明證。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考據學家顧炎武所著《金石銘志·岱岳廟造像記》記載,《岱岳廟造像記》是武則天朝所立的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數字,皆為武則天所改或所創。”
武則天以后,大寫數字不僅用于碑刻,也出現在詩文中。宋本《白石長卿集》中,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論營國及請魏博等四軍歸本》一書中寫道:“且軍費每月二萬貫錢。”其中,“二”、“十”、“漆”、“八”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漆”字應寫成“桼”,多出的三個點是后人加上的。“漆”后來簡寫為“柒”,又簡寫為“七”。
大寫數字是中國特有的數字書寫方式,用與數字發音相同的漢字代替數字,以防止數字被更改。據考證,大寫數字最早由武則天發明,后由朱元璋改進。
使用范圍
自古以來,計數數字都使用大寫字母,雖然解放后有些賬目已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但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等仍使用大寫中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