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24 08:46:50作者:佚名
全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幾近心碎。請問酒館在何處?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翻譯: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路上的旅人個個愁眉苦臉,我問當地人,何處買酒解愁?牧童笑而不答路上行人欲斷魂是什么意思,指著遠處的杏花山村。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一首詩,描寫了清明時節春雨中的所見所聞。第一句描寫了場景、環境、氣氛;第二句描寫了人物,表現出他們悲傷、迷茫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是用行動回應,是全詩的亮點。
全詩色彩清淡,情調凄涼,采用由低到高、逐漸上升路上行人欲斷魂是什么意思,高潮置于結尾的手法,余味悠長,耐人尋味,歷代廣為流傳。
總體評價:
這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散步時,恰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綠柳紅花、春光明媚的時節,但也是氣候易變、常遇“惡雨”的時節。早在梁代,就有人記載清明前兩天寒食節,常常“風雨交加”。如果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專門的名字,叫“潑火雨”。詩人杜牧就遇上了這樣一天。
詩人用“泛濫”二字來形容那天的“火雨”,真是妙極了?!胺簽E”,如果用來形容雪,應該是大雪,所謂“泛濫貝語網校,一場大雪落下”。但說到雨,情況卻恰恰相反。那種讓人感覺到的“泛濫”,絕對不是大雨,而是毛毛細雨。
這細雨是春雨的特色,細雨是那種“細如絲絲”的雨,不同于夏日的大雨,也不同于秋雨的細雨,這“雨”抓住了清明節“傾盆大雨”的氣勢,傳達了“寒欺花,煙困柳”的凄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