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越臨近高考,學習壓力越大,情緒越不穩定,也很難靜下心來看書。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老師讓學生做卷子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一是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
更新時間:2022-06-25 14:33:07作者:admin2
感謝悟空小秘書邀請!
高三學生越臨近高考,學習壓力越大,情緒越不穩定,也很難靜下心來看書。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老師讓學生做卷子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一是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問題,減小焦慮情緒;二是老師針對學生試卷中出現的錯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三是訓練學生的做題速度,為高考做好充足準備。
我家孩子今年也參加高考,他們近段時間也是以做試卷為主,老師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逐一講解,其余時間以自學為主。老師近段時間給學生做的試卷都有選擇性,一般情況下都是高考重難點知識匯總試卷,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高考的重難點和出題方向,讓學生在高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老師都很重視近幾年的高考試卷,都會以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當年的一本分數線對學生進行排名和預估,針對一本分數線附近的同學,老師會分別找他們談話,幫助學生分析考試中能提分的科目和相關類型題目,不斷的給學生鼓勵,讓他們在高考中能考出優異成績。
越臨近高考,老師越想把所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由于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樣,老師只能以通過做試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評講試卷時才會有側重點。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高考前做試卷不是最佳選擇,但是卻是最適合的選擇!我是“贏在高三”,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
一、高考前老師為什么讓學生不停做卷子?
高三后期的試卷,基本上都是“拿來主義”,從各地模擬題、押題卷中找來的試卷,這些試卷很難保證質量,而且做的試卷不僅來不及改,甚至有的連講都不會講,但是老師依然會不停地讓學生做試卷,這是為什么?
有句話俗話叫“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減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考前做試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學生保持手感!這個時候,讓學生自己復習, 很多學生可能就復習不下去了,通過做試卷,有助于讓學生靜下心來復習,而且還可以強化對高頻考點的認知。
其次,就是可以練速度、練規范!數學做不完?綜合做不完?甚至語文和英語也做不完?但是,高考時卻能做完了,這是為什么呢?一個是因為學生的狀態不一樣,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前訓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有些老師也希望通過這些卷子能“押到題目”,如果真的押到了相似的題目,甚至是原題,那就賺大了。
所以是很多學校,都是堅持做題或者是考試,一直堅持到最后一天。
二、這種做法有哪些弊端?
凡事都要有度,過猶不及!如果考前天天做試卷,會有很多弊端:
1、學生身心疲憊:學生天天考試,而且是被動考試,容易身心疲憊,高考復習的“高原期”就是因為身心疲憊引起的,有的學生出現的早,有的學生出現的晚,一旦出現,影響高考的發揮。
2、忽略基礎知識:高考前夕,最好是要回歸基礎知識,因為高考題目非常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是考查的重點,如果單純做題,忽略這些基礎,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
3、容易思維定勢:高考題除了基礎性,還有創新性,各種模擬題只是模擬了往年高考題目,但是無法做到預測高考中的新題型,比如高考歷史中的第42題,每年都會以新面貌出現,如果學生習慣了往年的題型,面對新題型可能會無所適從。
4、影響學生心情:只要是考試,就會有分數,哪怕老師不改試卷,學生也會很關注題目的對錯和得分的多少,考前試卷做的多了,由于試題的難度不同,學生的狀態不一樣,都可能會出現考得不理想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復習狀態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所以,我覺著做卷子,有必要,天天做卷子,沒有必要。
三、學生可不可以不做卷子?
那么,老師發下了的試卷,是不是都要做?根據上述的分析,我覺著未必!為什么說未必呢?這個應該因人而異:
1、如果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通過做試卷可以增加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做題能力,訓練做題規范,是可以多做的。
2、如果學生心態浮躁,無法回歸基礎知識,通過做題也是可以讓學生有抓手,防止過度浮躁,正所謂“家里有糧,心里不慌”。
3、如果孩子基礎知識不扎實,錯題較多,這個時候盲目做試卷,意義不大,而且會影響孩子的心情,所以建議少做,精做!
所以,高考沖刺階段,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天天做卷子的,也不是每套卷子,都需要學生全部完成的,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的做題,才是理性的選擇。
四、如果做卷子,應該注意什么?
如果老師要求必須做卷子怎么辦?這個時候,我覺著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應該做好幾點:
1、題目可以挑著做:有些題目,一看就會了,多次練過的,或者是原題的,可以不做;有些題目,怎么做也不會的,比如壓軸題,可以不做,也可以做好第一問;有些學科,自己已經掌握的很好了,可以少做;有些學科,自己掌握的很不好,可以只做基礎部分。
2、一定要正確對待卷子和成績:做完題目,千萬不要關注得分情況,這個時候沒有任何意義,考得好,可以高興,但是不能得意忘形,因為這還不是高考;考得不好,可以傷心,但是不要悲觀絕望,因為這不是高考。要明白做題的目的是查漏補缺,錯得多,也未必是壞事,應該慶幸自己還有彌補的時間。
3、錯題一定要歸因: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是把注意力從成績和結果上,轉移到錯題本身上來,學會歸因:
(1)知識點掌握不好導致的:比如知識點不知道或者模糊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內涵,不知道外延。這些錯題包括:直接不會的;一開始做對了后來改錯了;一開始做錯后來做對的,尤其是最后一個,是學生容易忽略的,但是要明白,你知識點掌握熟悉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2)做題能力不足導致的:比如審題漏掉了條件;答題不規范,尤其是答題不規范失分,是十分可惜的,也是最容易提分的,所以一定要把這種題目找出來。
4、歸因后一定要去解決:找到原因,這個時候對癥下藥是最有效的!如果知識點掌握不好,這個時候一定要回歸教材那個章節,把和這個知識點有關的材料認真復習,不懂的一定要問懂,可以再找到這個章節的相關題目,尤其是錯題本上的題目再認真做做,檢驗一下效果。如果是審題錯誤或者答題不規范導致的,一定要強化審題,要學會把題目中的“限定詞”、“核心詞”和“求答詞”找出來,這些詞就是幫助你審題最關鍵的部分,然后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訓練。
如果是題型不會,就要到錯題本上找到專門的題型進行訓練,比如歷史中“反映類”和“表明類”題目,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其實這兩種題目考查的能力有很大區別,只要把同一類的題目找出來,多揣摩,就能找到突破口。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做卷子的作用!我是“贏在高三”,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關注我,助你贏在高三,贏在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