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6 06:33:08作者:admin2
今天的生活,基本上被當年的高考規定了,一輩子都沒有跳出高考的手掌心。我是1982年高中畢業參加高考考取師范的,1984年7月開始教書,2022年2月退休。教書38年。教了12年小學,并兼任校長。教過小學除英語外的每一門課,教得最多的是三四年級出英語包班。每個年級都教過。一年級教得最少。教過26年初中,其中教初二物理四班一年,其余25年均教有初三的課,化學只教了兩個月。其余教全部是初三的課或初三的課再兼初一初二的課。教初三的課不算音體美,就只教過語文、數學、歷史三門課,兼教的初一初二則除英語外的每一門課程都教遍了。時間教得最長的是語文,其次是歷史,第三就要算數學了!除英語外,小學初中課程不同的排列組合都嘗試過。高中時是理科班的,上師范是普學,即是全科教師的要求。后來搞了個數學專科文憑,還有一個漢語言文學本科文憑。2014被評為中學高級歷史教師,今年2月退休,職稱工資只進了六檔,沒有進入五檔。回答供參考。
高考的成績,決定上什么樣的大學,選擇什么樣的專業。大學和專業,基本上確定了今后的生活。
據我所知,絕大部分同學,考上什么大學,畢業后就留在大學所在的城市,從事大學所學的專業。然后買房結婚生子,一輩子就在大學所在的城市,積極的做貢獻。
高中的兩位同學,是男女朋友。男生考入了寧波的電力大學,畢業后就留在當地的電力公司工作。女生考入另外一所大學,畢業后嫁過去。兩人在寧波已經生活了十幾年。
當然也有人,畢業后去了其他的城市找工作。但大部分工作與專業相關。土木工程專業從事橋梁設計,計算機專業在網絡公司工作。也有個別和專業不符的,從事銷售、監管等工作。
但不管如何,大學給了我們一個平臺。同學們離開18線的小縣城,開始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大部分沒有走出家鄉的縣城。
大學開啟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我們現在的生活,的確源于高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