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5 11:11:21作者:admin2
2019年11月25日早上8點多,廣東番禺富庭雅園小區內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年僅8歲的男孩樂樂(化名)遇害,而令人震驚的是,殺人兇手疑似樂樂18歲的親哥哥阿偉(化名)。他自稱近期務工壓力力,與父母發生了矛盾,導致情緒失衡,所以才把弟弟殺了。目前,阿偉已被警方刑拘,但留給這個家庭缺失無法彌補和悲痛。
出現這樣的問題絕非偶然,這孩子的心理出了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沒有經過一個長期的堆積是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什么事能讓這個娃做出這樣的舉動?能入殺害自己的親弟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難道僅僅是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工作壓力大嗎?
其實,根本的問題是還在家庭。
第一、家長的眼里只有成績,只有順從,根本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況。很多很多的家長,只把眼睛盯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但卻對孩子的心理狀況幾乎是一無所知。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內心到底缺什么,有什么樣的心理狀況,心靈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很多家長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知道無休無止的強令、要求、控制、逼迫、督促、訓責孩子。只知道孩子那一次成績考好了,那一次成績沒有考好,但卻不知道孩子自己內心到底是什么感受什么想法。
第二、家庭的不和諧,關愛失衡,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罪惡的的種子。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爭執,吵鬧,冷暴力的家庭環境中,心里早已蒙上一層陰影。在這個家庭之中,他得不到快樂,得不到幸福,得不到愉悅,而得到的全部是凝重,緊張,沉重,悲涼,暴力,敵對,憤怒,排斥的負能量和負因素。
再加之,哥哥比弟弟的年齡大得多,父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把關愛全部側重到小兒子身上,根本就沒有關照到大兒子的內心需求。這種愛的失衡,也是導致這個孩子心魔長大的一個根本原因。
久而久之,這些因素就固化在孩子的內心,形成一種心理模式,而這種心理模式,就好像一顆罪惡的種子一樣生根,發芽,越長越大,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了一個心魔,最終,就演化成這樣罪惡的行為。
第三、心理扭曲,抗壓、抗挫能力喪失。當我們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時,家庭教育價值取向卻慢慢扭曲和異化。
站在時代的洪流中,家長們似乎從來都不敢怠慢,為了給自己和家庭爭取更多的利益,不分晝夜的奔波奮爭。
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沒有心思去關注孩子的內心。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并不完全是物質,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關護,溝通,學的是一種家的溫暖。需要的是父母能陪他一起吃飯、聊天、游戲、看電視、郊游,需要的是父母能懂他們的內心,能給他們自主的空間和時間......。
而事實上,我們很多家長沒有關注到的是孩子的心理。孩子有沒有一個陽光積極的心理,很多家長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夠知道。
為了孩子不惜代價,為了孩子寧愿付出一切,這時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殊不知,這樣的包辦代替會讓孩子養成“現代懶惰”,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殺孩子的奮斗精神,滋養他們脆弱的心靈。使他們根本就不敢面對困難,也不敢迎戰困難,內心脆弱,根本沒有任何承受能力,遇到一點點挫折就邁不過心靈的坎。
許許多多的可怕事實,迫使我不得不去思考,現代家庭教育到的最缺的是什么?是物質條件?還是精神培育?
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家長應該有最樸素的教育觀念,那就是盡其所能地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教育環境。
孩子將來能不能成大才,成大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真正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靈,良好的心理品質,能有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一生能過得快樂、充實、幸福。
如是這樣,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
18歲的哥哥家中刺死7歲的親弟弟,不管兇手哥哥有任何理由,都逃避不了法律莊嚴的審判,同時也會讓他的父母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對于這起親情殺人案,不用去了解具體過程,僅從家庭教育角度就能兇手哥哥出于什么動機殺了弟弟。
第一,哥哥性格偏內向,學業平平過早走向社會打工,吃不了苦便內心百般失落。
家里有兩個孩子,年齡相差11歲,父母必然寵愛老二。這就讓哥哥內心非常不平衡,當上完職中后,便外跟著父親在外工作時,因為吃不了苦,便會時不時會想自己這么辛苦,弟弟在家里享受著爸爸媽媽給他的愛。當這種不滿情緒積累時間長了,就會對弟弟越發不滿。但是他又因性格內向,朋友又不多,負面情緒得不到化解,最終向弟弟下了毒手。
第二,讀書不多,又生活態度消極,便想著如果沒有弟弟,自己可以繼承全部家產。
能夠向親弟弟下毒手,除了有對和弟弟爭愛心理外,這個兇手哥哥還有一個算盤在心里打。他會想,如果沒有這個弟弟,自己可以將來繼承父母全部家產。在利益熏心面前,他把親情拋之腦后,這恐怕是哥哥最主要的殺人動機。如此說來,這與他的父母在教育兩個孩子時,不能夠均衡施愛有密切關系。再加上兇手哥哥讀書不多,基本上屬于法盲,才會不顧及自己行兇的后果。
第三,與父母發生矛盾,突顯家長的不理智,一直未看透大兒子內心的陰狠。
當這個兇手哥哥在外打工吃不了苦,又感覺前途迷茫時,便會對父母充滿了怨氣。認為他們沒有給自己更好的生活條件,也不能讓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才會掙的少且非常累。但是對于他的父母來說,卻完全沒有想到大兒子內心對自己如此不滿,更沒有想到他會在發生爭吵之后,用殺害弟弟的方式報復父母。如此說來,在這個家庭里,悲劇早就已經悄悄埋下了伏筆。
第四,擺在父母面前一道更大的難題,弟弟沒了,是否該給哥哥求情,留下這根獨苗?
如果說兇手哥哥在情緒失控下做出了傷天害理的舉動,但是他可能會打另一個小算盤,那就是他把弟弟殺了,父母會向法官求情為他開脫,因為至少他們得保住這個兒子。順著這個思想來推測的話,這個兇手哥哥是可怕的。現在擺在父母面前一道更大的難題,是否該給老大求情,還是下狠心讓法官去做最后的判決。盡管選擇是痛苦的,但是兇案出現在一個家庭里,想必其父母既悲痛又糾結。
結束語:原本對家兩個兒子的家庭來講,父母如果懂得家庭教育,就會正確教育兩個孩子,平均分配對兩個孩子的愛。當愛的天平不傾斜時,不至于讓老大對弟弟不滿的情緒日積月累,直到最后無法忍受的情況下殺害了弟弟。這起悲劇,根源就出在父母身上,沒有教育好老大怎樣做一個明辨是非的人,更沒有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作為哥哥去愛護好弟弟。當然,還有更多由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原因,在這里不多講了,就留給網友們去評價和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