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8 21:48:05作者:佚名
夢想成真。通過自己的努力,柯原如愿考入了育才中學。“爸媽特別開心,拿到通知書的那天他們還帶我去縣城撮了一頓。”她說,入校時覺得校園好大好漂亮,隨時都擔心會迷路。
或許是因為家鄉有著唱“花兒”的傳統,柯原從小就愛唱歌,也很有音樂天賦,那時經常對著大山唱,對著牛羊唱。
育才中學舉辦的模擬招聘會。
“學校有很多社團和興趣小組,自己感興趣就可以加入,學校也會為我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這讓我更加自信,也增添了學習的動力。”柯原說,她沒想到上了高中還能有機會唱下去。入校兩年多,這位曾經性格內向、說話都不敢抬頭的女孩,已經能大大方方站在臺上給同學唱歌了。
馬世龍也告訴記者,高中雖然學習緊張,但他的不少愛好特長都是在那時被“挖掘”出來的。當時他選修了吉他和書法,還發現自己有跑步的天分,上大學后成為國家二級運動員。“大學舍友夸我多才多藝,我說這些都是在高中學的,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對于一個農村孩子而言,即便上了大學也未必有條件學習這些才藝。”
育才中學組織科學家走進課堂開闊學生眼界。
組建合唱團、文學社、籃球隊等興趣小組,舉辦校園文化節,組織學生每天收看新聞聯播,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開辦講座……多姿多彩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個性彰顯,也讓大門緊閉的校園“活躍”了起來。
早在2007年,學校就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實現了“互動式遠程教學”,六盤山高中的學生可以分享人大附中的優質教學資源,雙方師生也可以遠程實時交流。隨著六盤山高中和育才中學的信息化水平持續升級,“互聯網+教育”已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教書育人是“農耕模式”必須天天耕作
2020年11月,西海固最后一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徹底告別絕對貧困。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陣地,六盤山高中和育才中學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扶貧答卷”:17屆高考,5萬多名學生進入大學,本科升學率超過95%,重點大學升學率超過70%……
“其中,農村學生和女生的升學比例明顯增大。”鄧樹棟說。
“教育扶貧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孩子與家庭的命運,更為西海固地區可持續發展儲蓄了人才資源。”金存鈺說。
馬世龍告訴記者,自他考上大學后,村里人開始真正重視孩子的教育,之后每年都有學生考上六盤山高中和育才中學,也有考上本科院校的。
“除此之外,我也希望我的改變能夠帶來更多的社會價值。”他說,畢業時北上廣其實有很多就業機會,但他毅然選擇了偏遠地區,因為自己經歷過貧窮和落后,專業又是學經濟的,希望能夠幫助落后地區做些實事,幫助更多人擺脫貧困。“因為自己受益了,我要努力推動六盤山高中模式在當地落地。”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