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02 16:04:56作者:佚名
圖說:一場特別的升旗儀式在上海健康醫學院舉行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農忙時務農,農閑時看病,‘腳上有泥巴、肩上有藥箱、心中有人民’是農民朋友對我們的形象描述。不曾想上海健康醫學院讀一年多少錢,我這一干就是30多年。”今天一早,一場特別的升旗儀式在上海健康醫學院舉行上海健康醫學院讀一年多少錢,幾代“鄉醫”相聚校園,王桂珍老人將見證中國醫療發展、陪伴自己多年的聽診器送給年輕的醫學生,一場守護人民健康的使命傳承在國旗下延續。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農村,醫療資源非常匱乏,農民求醫問藥只能靠懂一點醫學常識的當地人,王桂珍就在那時候走上了“鄉村醫生”的崗位,從此奔走在田間地頭,幫助身邊的百姓解除病痛。她的工作是許多鄉村醫生的縮影,也代表著中國基層醫療衛生的一個時代。
新時代基層醫療仍然需要大量人才,作為全國首家以“健康”命名的醫學院,上海健康醫學院積極對接上海市健康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2007年起以訂單定向模式為上海培養鄉村醫生;2012年推出“3+2”助理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模式。2021年學校成功入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培育)二期建設,首屆全科醫學生實現100 %就業,充實到上海五個新城基層衛生單位,成為市民尤其是遠郊市民家門口的健康“守門人”。
“今天特殊的升旗儀式,是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愛國之情、強化愛國之志的重要儀式,也是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四史’宣傳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項莊嚴承諾。”上海健康醫學院黨委書記郭永瑾透露,學校正在籌建相關博物館,展陳王桂珍的珍貴藏品,讓它們發揮更大的育人效應。她期待,上健醫的教師作為“健康答卷人”,要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上健醫的學子作為“新的強國一代”,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秉承“厚德至善,健行康民”的校訓精神,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今天主題活動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色醫學教育》同時開展,這一展覽是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慶祝建黨百年重點活動之一,集中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延安邊區抗日根據地以及后解放區積極創建醫學院校、大力發展醫學教育的艱辛歷程。展覽在上海健康醫學院和周浦學區同時展出,這也是周浦學區持續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活動。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