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3 09:27:13作者:佚名
中南大學高速鐵路風洞試驗研究。(視頻由中南大學提供)
7月21日,在湖南省舉辦的科技創新獎勵盛典上,中南大學所組成的軌道與橋梁結構服役安全創新團隊,榮膺了2020年度的湖南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項。
這是一個怎樣的杰出集體?中南大學軌道與橋梁結構服役安全創新團隊自2000年起正式成立,成為我國最早投身于鐵路軌道與橋梁服役安全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目前,該團隊擁有60名成員。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二級教授,同時也是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主任和首席專家余志武指出,在過去二十年間,他的團隊始終緊密圍繞我國鐵路發展的兩大戰略目標——“客運高速化”和“貨運重載化”,專注于車體振動、風力振動以及地震影響的研究。他們不僅在材料科學、結構工程、設計理論和建造技術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列車、軌道和橋梁三者耦合系統的振動分析理論以及安全評估,以及強風或地震作用下的列車、軌道和橋梁系統分析理論與安全防控技術等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并在鐵路軌道與橋梁結構的關鍵工程材料性能提升技術上也取得了顯著成就。
在高速鐵路軌道與橋梁結構模擬領域,該團隊成功研發了一套涵蓋物理模擬至數值模擬的完整技術體系。面對極端災害的挑戰,他們創新性地提出了在強風或地震影響下,對橋梁行車安全進行全面保障的技術,有效攻克了車輛、軌道與橋梁構成的復雜系統在動力模擬及安全防控方面的技術難關。
該團隊負責了我國超過80%典型高鐵橋梁的運行安全性評估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風-車-橋綜合分析方法及橋梁行車安全防護技術已在15條高鐵線路的40多座大型橋梁建設中得到實施,抗震安全防控技術也在16條高鐵、城際及普速鐵路的600多座橋梁上得到了廣泛推廣,所研發的橋梁性能增強技術在朔黃重載鐵路的30噸軸重擴能改造項目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而研發的自密實混凝土、水泥乳化瀝青砂漿、蒸養混凝土等關鍵工程材料已在我國的3000多公里高鐵線路中得到大規模應用……這些成果為我國鐵路技術的快速進步、從追趕者變為領導者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我們目前進行的技術研發主要集中于滿足國家關鍵需求,例如川藏鐵路相關的研究計劃,緊隨其后的是智能養殖領域,這一領域正從技術層面向裝備智能化邁進。余志武指出,我國鐵路行業正逐步從以建設為中心的模式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轉變為建設與養護并重的階段貝語網校,并最終將重心轉向養護維護。在此背景下,團隊計劃在智能建造與智能養護維護領域拓展研究范圍,致力于為我國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等軌道交通領域的長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