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7 21:32:06作者:佚名
在中國,有一類大學正在越來越火——新型研究型大學。
最新的一例是,新近成立的深圳理工大學,在2024年首次參與廣東省高考招生,其錄取分數線竟然高達624分,與廣東省的知名學府中山大學持平,更是超過了被譽為“華南小清華”的悠久名校、985工程高校華南理工大學,高出整整14分。
錄取情況異?;鸨?strong>中國海洋大學分數線,以至于遠遠超出了學校方面的預想。之前,學校預估的錄取考生排名在18000名左右,但最終結果卻上升至1萬名以下。在這120名來自廣東的物理類考生中,他們舍棄了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等選擇,轉而選擇了深圳理工大學。
實際上,諸如深圳理工大學這類定位于“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學府,其備受推崇的現象已然顯現。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其本科招生錄取比例連續四年呈現下滑趨勢,所面臨的競爭愈發劇烈。
杭州的西湖大學深受浙江優秀學子的青睞,每年都有眾多學子成功被該校錄取。
——上??萍即髮W在長三角的錄取名次,也節節攀升……
與此同時,各地正加緊籌備建設更多具有研究特色的新型大學,特別是那些經濟實力雄厚的省份和城市,他們的行動十分活躍。
為什么新型研究型大學如此火熱,背后反映了怎樣的時代之變?
01
截至目前,我國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數量究竟有多少?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至少14所新型研究型大學被官方宣布或正在籌備中,這些大學大多位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市。
在眾多省份中,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的重鎮,表現尤為突出,這其中包括了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知名學府,以及正在籌備中的大灣區大學和深圳海洋大學等教育機構。
高等教育領域的權威學者阿特巴赫提出,這類新型的研究型大學具備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充足的辦學經費
——相對扁平與獨特的治理模式
——從國際上聚攏一大批高水平的高科技人才
——在跨學科、有應用前景的領域進行重點布局
簡單總結,就是有錢、有人,還有兩個“新”:
培養模式新,往往踐行學院制、導師制、小班教學等等;
專業設置較為新穎,眾多院校開設的專業數量不足十個,主要領域涵蓋生物、化學、計算機以及人工智能等理工科,同時特別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和實際應用能力。
“出道即*”的深圳理工大學,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為何它能迅速吸引眾多學生報名,一舉成名?那些見多識廣的廣東家長和考生,為何偏偏將它錄取分數線提高,甚至超過了華南理工大學?
幾個主要的理由:
深圳作為后盾,其高新技術產業尤為興盛,提供了眾多深造、升學、實習以及就業的寶貴機會。
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依托,該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同時,校園內科教融合的氛圍十分濃厚。
目標明確,消除了“理學院”與“工學院”之間的界限,設立了跨學科課程中國海洋大學分數線,學生在第一年不進行專業選擇,統一接受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培養,而到了第二年,學生則可自由選擇專業。
每周只上4天課,周五進實驗室,科研實踐機會非常充分;
……
此外,深圳理工大學還推出了針對首屆畢業生的“包就業”政策:只要符合基礎條件,該校首屆畢業生便可以由學校協助,與校辦企業或合作單位對接,完成就業安排的相關事宜。
深圳理工大學提出“包就業”政策,其背后信心滿滿。依托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立已滿18載,成功孵化了近2000家企業,且其專利合作條約(PCT)的申請數量連續三年在全球高校院所中名列前茅。
深圳市政府為了扶持深理工,不惜慷慨解囊,投入了高達56億的資金用于校區建設,而這筆投入并未涵蓋人才招募、平臺建設等其他相關費用,可見政府對深理工的重視程度如同對待親生兒子一般。
深圳理工大學在首次面向廣東地區的高考招生中,迅速成為了熱門選擇,吸引了眾多家長和考生的青睞。
南方科技大學,作為深圳的“老大哥”,近年來同樣聲名鵲起。自2012年起開始招收本科生,到2017年官方已宣布,其生源質量已攀升至“985高校上游水平”。近年來,該校的報考錄取比例已降至2%左右,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2021年度,共有四萬四千五百人參與了報名,最終僅有一千一百六十人被錄取,報名與錄取的比例為2.6%。
在2022年,共有五萬三千人提交了報名申請,其中僅有1290人成功被錄取,報名與錄取的比例僅為2.43%。
2023年度,共有五萬八千人參與報名,其中一千三百三十人成功被錄取,報名與錄取的比例為2.29%。
2024年,約6萬人報名,錄取1360人,報錄比2.25%
杭州之景,民辦性質的研究型學府西湖大學,自2022年開始招生,便受到了廣泛的喜愛與追捧。
《都市快報》報道,西湖大學今年的新生中,不少人的高考成績超過了700分,更有三位同學榮獲全國決賽的一等獎。令人驚嘆的是,還有學生經歷了“二刷”的挑戰——高二時報考未被錄取,但他們在高三再次挑戰,最終成功被錄取。
從地域分布來看,浙江省內11個地市的頂尖中學均有學生被選中,其中杭州、溫州、寧波三地學校的學生表現尤為突出,位列前三名。
上??萍即髮W對周邊地區的考生展現出了顯著的吸引力。在今年的招生中,該校在上海、江蘇、浙江等省份的錄取排名相較于首次招生時,普遍上升了1000至2000名。
新型研究型大學成為“香餑餑”,已經相當普遍。
02
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優越的教育教學環境,主要得益于新型研究型大學普遍具備的一個顯著特征:
不差錢。
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這種舉措在富裕發達地區才能得以實施,幾乎等同于一種“燒錢”行為;它并非隨時可取,而是只有當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顯現出其必要性。
依據高績數據,在2024年的高校生均經費排名榜單上,南方科技大學位居第三,緊隨清華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之后。同時,隸屬于中科系的上海科技大學也成功躋身第17位,超越了包括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在內的眾多知名985高校。
部分高校2024年生均預算經費
西湖大學籌建的時候,就有兩個特點:資本密集、人才密集。
下圖是西湖大學宿舍,你感受一下:
每個房間都配備了飄窗、空調、雙層書柜以及淋浴隔間,設施一應俱全。本科生可享受獨立單人間,朝向北方且面向南方者,年租金為2200元,而其他朝向的房間則可優惠400元。
難怪有人感嘆:上輩子拯救世界,這輩子讀西湖大學。
還在籌建中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也是瘋狂砸錢:
定址東莞的大灣區大學,總投資估算約100億
位于廣州的黃埔大學,項目總投資將近95億
青島的空天信息大學以及深圳的海洋大學,這兩所高校均以南科大為依托,其項目投資額均超過了六十億元。
……
這些資金不僅源自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還大量來源于社會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贈。以西湖大學為例,其創始人中就包括了諸如馬化騰、王健林以及白象集團等知名人士。到了2023年年末,西湖大學的舉辦機構——杭州西湖教育基金會所收到的捐款總額已突破107億元人民幣。
福耀科技大學由“玻璃大王”曹德旺先生創立,其初始投資規模高達100億元人民幣。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的創辦者乃寧波芯片業的領軍人物虞仁榮,他不僅個人出資網校頭條,還攜帶著股份,一次性投入高達460億元,其中200億元專用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在豐厚的資金支持下,這些新興的研究型大學通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
南方科技大學擁有61位國內外院士,其中90%以上的教師曾在海外工作。業界人士認為,這樣的配置已相當于“中上等985高校的水平”。在上海科技大學,659位教授中,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40位兩院院士,以及10位外籍院士。(數據截止至2024年6月)
需明白,被譽為“華南地區知名學府”的中山大學,其兩院院士的人數不足20位,與那兩位新興的顯赫人物相比,差距甚遠。
趙偉,深圳理工大學籌建辦副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曾明確指出,選拔人才的關鍵在于尋覓全球范圍內的杰出人才。據學校官網信息,該校師資隊伍中匯聚了14位海內外院士,88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并且有高達73%的教師擁有海外學習或工作背景。
有錢又有人,自然發展越來越好。
03
在未來的日子里,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吸引力將持續增強,它們將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我國高等學府中的“新興力量”。
國家立場鮮明,顯而易見。近年來,官方多次明確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學,對其抱有極高的期望。
2020年,我國領導人于科學家座談會中強調,需強化高等教育領域的基礎性研究,并著手規劃設立前沿科學研究中心,同時推動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成長。此舉標志著“新型研究型大學”概念以高規格的形式首次公之于眾。
在2021年頒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再度強調了對于培育新型研究型大學以及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創新主體的扶持。
各地對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雄心壯志持續高漲,動作不斷,頻繁地展現出將其塑造為推動發展的“新動力”的決心。
四所中科系高校相繼在北上深地區設立校區,其中,廣東和山東兩省在推進此項工作上表現尤為突出和急切。
位于廣東的東莞大灣區大學、廣州的黃埔大學以及由南科大主導共建的深圳海洋大學,均緊密圍繞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
深圳在教育領域的資金投入十分顯著,且逐年遞增。2021年,其教育經費高達964億元;2022年,這一數字略微下降至951.1億元;而2023年,投入更是攀升至1001.5億元;2024年,深圳市計劃的教育支出更是設定為1033.7億元。
投入上千億巨資,如此巨額的投入,使得其他城市望塵莫及。深圳深刻領悟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山東省在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學領域投入巨大,諸如已投入使用的康復大學,以及正在籌備中的空天信息大學和濱州理工大學等均在其列。自2012年至2022年,山東在教育領域的投入連續十一年超過公共支出的20%,其中十年位居全國之最,僅廣東和江蘇能與之一較高下。
經濟越是繁榮昌盛,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展望未來,隨著這批新興研究型大學的崛起,中國教育的版圖也將經歷變革,逐步塑造出全新的格局。
若你的親朋好友正對未來的求學路徑進行深思熟慮,務必重視這一顯著的發展動向。
顛覆性的變化,已經在路上。
本文系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智谷趨勢”授權發布,本平臺僅負責信息存儲服務。如遇任何疑問,請聯絡投資界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