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18 23:00:29作者:佚名
在他看來,倘若專科院校達到有關部門規定的各方面條件,應學校發展之需“升格”為本科,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所專科院校能在滾滾“升本”潮流之中,逆流而行,不想著爭面子、爭經費、爭資源,是從學校自身定位和社會需求的角度來考慮學校的不可替代性的。
同樣,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也是國內唯一一所培養出版印刷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專科學校。在國內的專科類學校里,該校給人的感覺“很冒尖”,因為行業中大量的骨干人才都是從這里畢業的。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不超過1600人,校區占地總體面積才53畝,是真正的小而精。校長陳敬良告訴記者,學校培養的數字印刷和數字出版方面的畢業生,目前列為上海市的緊缺人才類型,可以按照本科生待遇申請留滬的居住證。學生還沒有畢業就被訂光,熟悉的企業經常想走后門招人。
“并且,學生畢業后,有17%左右能夠進入上海理工大學續本。”盡管陳敬良堅信,世界上沒有一個學校一百年不升本,但在目前,他依舊堅信高職的辦學模式更有利于學校的發展。
他打比喻說:“故宮宏偉,是一流建筑;蘇州園林小巧,也是一流建筑。無論是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或是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大學都可以辦出一流水平。”
體制靈活,打造學校內的“特區”
“為何學生到了水晶石學院就變得特別認真了,很少有上課時玩手機或者玩電腦的,原因是什么?”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常務副院長潘家俊在會議室里向學校的幾位院長提問。
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凌本新說:“學生在那兒,都在職業化地做項目。學生感覺不是在學校,而是在企業。因此能夠很快進入狀態。”他告訴記者,水晶石學院的教學模式很明確,學生的每個能力模塊都十分清楚,并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等級。進入之后,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和設計能力,擔任教學的老師都有幾年以上項目制作經驗,有的老師還曾經承擔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項目。“水晶石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特區”。
該校的職業教育特區不止一個。
該校目前還與全球第一大傳播集團WPP成為合作伙伴,嘗試全新的辦學體制。2011年,兩個“特區”成立,水晶石學院在三年級學生中選了120人、在2011級新生中選了90人。WPP學院的首屆學生是通過筆試、面試從全校1200名新生中選拔出來的,專業課教材由專業人員編寫,大部分專業課全英語授課。
校企合作常見的模式是學生先在學校學兩年半,然后到企業實習半年。潘家俊說,“實踐下來,我們發現這樣培養應用型人才還是‘學用脫節’,效果不好,在學校教課的時候都是按部就班,課程都是教務處給排好。真正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必須倒過來,從一開始就讓企業介入,課程由企業導師來提供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