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24 21:52:54作者:佚名
盧曉中認為,今天,師范專業的面貌煥然一新,與黨和國家對于教育、對于教師的重視分不開。“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同年,教育部、發改委等五部門出臺《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這些對于在全社會樹立‘尊師重教’的風氣,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不斷提升,對教師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胡向東總結:“近年師范類專業較之前報考熱度有所增加,原因很明顯,一是就業保障度高。教師的需求量相對穩定,基本不受就業形勢的影響;二是教師待遇有保障,且有所增長,要求不低于公務員平均水平,這給報考師范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預期;三是未來對教師需求量還處于穩定的增長期,特別是在有就業吸引力的大城市,人口虹吸力強,學位需求大(如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四是過去教育發展有欠賬,目前城鎮學校大班額要改成小班,都需要更多的教師”。他預計,未來教師職業需求量還將持續增多。
優秀人才當老師是“內卷”嗎
今天,當師范專業錄取線升高,當優秀畢業生走進中小學的時候,另一種聲音出現了,有評論認為,“博士、碩士教小學是一種人才的浪費和內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種觀念是不對的。“教師這個職業確實需要同輩人當中最優秀的人才,和普通職業相比,教師不僅需要智力水平,還需要更多的耐心、信心和職業責任感。”儲朝暉說。
他還記得40年前,剛走入師范院校的時候,給自己寫下的幾句“自勉”。“‘教育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生命,把教育辦得更好是我的人生目標’。這40年我基本上遵循這幾句‘自勉’,我希望有更多學生進入師范院校的時候能這樣給自己定位。”儲朝暉說。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不要動輒用“內卷”來框定青年人的職業選擇,而是要鼓勵年輕人志存高遠:“要從遠景目標上考慮。目前,全社會都在尊師重教,優秀的人才當教師正逢其時。此前我看到一個新聞,深圳一位大學的科研老師認識到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去中學當教師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中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刻,基礎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些高精尖‘卡脖子’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就是基礎沒有打牢。優秀的人才選擇基礎教育,無論是對行業發展,還是滿足自己‘育英才的成就感’都是很必要的。”
胡向東告訴記者,教師職業的走俏,讓不少綜合性大學畢業生“拿兩證”成了“標配”,這兩證是學位證和教師資格證。記者注意到,正是看到了教師職業的需求量和熱度,南京大學等綜合性大學把“教育學院”更名為“教師教育學院”,著力培養“教育雙學位”本科生以及碩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