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0 18:38:21作者:佚名
一場抗住師資斷檔后的抱頭痛哭
現任指揮孫悠悠2015年接手紅梅小學“花兒”合唱團,最初合唱隊是蔣逸萍老師在1998年一手創辦。后來,蔣逸萍被調走,換上蔣逸萍的徒弟張圣潔操持合唱隊,紅梅小學合唱隊更名為紅梅小學“花兒”合唱團。2013年張圣潔也被調走,合唱團面臨群龍無首的局面。
“從2013年開始,師資斷檔的合唱團開始吃老本,成績一路下滑,再也拿不了一等獎。”紅梅小學校長孫文強說。眼看著合唱團走下坡路,孫文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處跑去找合唱老師。最終孫文強找到了江北中學的周瑪菲老師,“因為小學之間有競爭關系,所以吃了很多閉門羹,最后只能錯位一下找初中的老師。”周瑪菲是多年的音樂老師,在合唱方面經驗豐富,開始不定期來指導合唱團排練。
學鋼琴的孫悠悠也是那時進入紅梅小學做音樂老師,學校最大的音樂特色就是合唱,孫悠悠自然也開始接觸合唱團。“因為周瑪菲老師只是指導,學校還是得有一個老師負責合唱團。”孫悠悠就這樣擔任了合唱團的負責人。“但我是學鋼琴的,跟聲樂差很多,自己都不會發音怎么教學生。”孫悠悠坦言當時壓力很大,但學校的特色又要傳承下去。孫悠悠只好拜周瑪菲為師,在幾乎零基礎的情況下學習合唱。
“半路出家”的孫悠悠以勤補拙,從音準、發聲、氣息等方面到處跑去“補課”。同時抓緊學生們的排練節奏,大課間、周末、暑假,擠出一切能用的時間,精心準備2015年江北區中小學生合唱比賽,希望處于低谷的合唱團能“觸底反彈”。
一年多的辛苦工作沒有白費,合唱團在2015年江北區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時隔兩年再次拿回第一名。一時間,激動、欣慰、感動和兩年的辛苦匯集在孫悠悠心間,當場和另外一位老師抱頭痛哭,喜悅的淚水把兩年的焦灼沖刷干凈,在場的師生們無不動容。
現在的孫悠悠已經駕輕就熟,合唱團的水準也在不斷提升,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辦一場“花兒”合唱團的專場音樂會,讓更多的學生上臺,綜合展現合唱團的實力。
一條夾縫中走出的特色辦學之路
紅梅小學作為一所城區完小,目前在校生611名,外來務工子弟占73%,曾經這個比例達到80%。“這樣一所學校怎么辦出一校一特的特色來,是我們歷任校長心頭所想。”孫文強說。1998年陸瑪麗校長和蔣逸萍老師一手創辦了合唱團,后來校長換了四任,老師也換了好幾批,但紅梅小學的合唱特色一直堅持了下來。
“很多外地的孩子有些方面基礎和家庭條件相對差一些,不能像本土學生一樣課余學習各種才藝,上舞臺表演展示自己。”孫文強說,家庭教育缺失的東西要在學校教育中補回來,在考慮到成本和師資等方面因素后選擇了合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