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7 10:40:44作者:佚名
“生源下降時調整各個地方生源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契機,借助這個機會推進教育公平。”熊丙奇同時也強調,這也是有限的推進。此外,對于異地高考指標的分配,地方作為更是有所局限。
他說,從目前看,教育部()承諾過根據異地高考的結果來調整各個地方指標,希望教育部起到更大的作用,因為地方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調整省內高校的招生還是可以的,省外的就很難調整了。
“推動高考制度的改革,打破錄取按省份錄取的制度,取消高考按戶籍報名的方式,實現更大程度的公平。”
名校應去地方化?
哈佛并未把
名額分配到各州
廣東考生難上外地好學校,在一定程度上與外地學校偏重本地生源有關。
近年來,有關985高校去地方化、不該變成地方高校的呼聲愈高。教育部明確規定985高校在當地招生比例不能超過30%,“很多高校在朝這方面做。”熊丙奇也看到了高校的努力,但當地政府也有苦衷,“我投了錢,應該有更多招生指標。”
此外,社會也有觀點認為,北京高校招收了過多當地生源。熊丙奇說,事實上,北大、清華在當地招生比例基本上大概在10%~20%,很多學校都低于30%,“但由于北京211院校多,所以北京的考生進入211高校比例比較高。”
“我們希望985、211高校,都應該面向全國統一招生,不要把指標分配到各個省,這樣問題就解決。”熊丙奇說,全國有個統一的考試,大家自由地參加考 試,大學獨立進行錄取,這樣就解決問題了。目前高校把指標分配到各個省就產生問題:把高考和戶籍聯系到一起。“哈佛大學把名額分配到各個州了嗎?”他反 問。
張千帆也指出, 中國的招生考試改革必須先從摒除地域歧視開始。對全國各地考生, 必須實行統一考試并原則上實行平等錄取。而對于少數族群聚集地或其他欠發達地區,大學可以按其全國平均錄取比例和當地考生數量,實行同比例錄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合理的糾偏行動。
(本文數據來源:各高校招生網站、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及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