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14 23:00:01作者:佚名
理科生如何通過正確的志愿填報進入心儀的高校和中意的專業呢?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三個要訣:
1.按成績選學校
考生高考的成績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統考成績,也就是語數外三門課高考成績,另外還有選測科目等級。這兩個成績在志愿填報時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統考成績是決定錄取批次的條件;而選測科目等級則是進入這一批次以后挑選學校的等級要求。
由于選測科目等級越高,考生數就越少,所以選測科目考得好的學生要盡量選擇高要求的學校,一方面這樣的學校普遍要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與自己競爭的對手數量,特別是統考成績比自己高但選測科目比自己差的學生就沒資格與自己競爭了。
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可參考前兩年各校的錄取成績,如果是只希望進入學校而不考慮專業的,那么選擇的學校往年的錄取成績與自己的成績可以很接近;但是如果是希望進入學校的某個心儀的專業,那么還要看自己的成績是否達到了這個專業的錄取成績—一般成績在這所學校線上的10分以上基本會被一志愿專業錄取。
按照成績,理科考生在不同的批次選擇專業也可采取不同的辦法,本一階段的學校質量較好,一些相對較弱的院校會將比較好的專業或者熱門的專業放在本一,將其他非熱門專業放到本二,因此在本一線上的考生可多考慮院校的錄取,不要太計較專業的差別。為保證能夠被這些院校順利錄取,如果不是特殊情況,考生應選擇專業服從。
本二階段招生院校和招生計劃比本一多,學校之間的差別也是相當大的。有些是“好”學校的“差”專業,有些是“差”學校的“好”專業。建議本二的學生應該以專業選擇為重,盡量選符合自己的專業,專業服從應慎重考慮。如果選擇專業不服從的院校,那么這所院校以往的錄取成績要比自己的成績低一些,避免踩線進入,造成低分專業不服從退檔的風險。
本三階段錄取因為是本科的最后一批理科生學什么專業好,所以考生最怕的是趕不上本科的末班車。從下表可以看出,盡管本三的收費較高,但一次性投檔滿足率反而比本二高。但由于本三屬于民辦性質,所以上本三線的考生并不會都報本三,通常只有六成左右的考生會填報,所以本三的錄取成績跨度相對要大一些,尤其是理科學校的錄取,根據去年的情況,去年本三理科招生的277所院校中有149所院校進行了征求平行志愿,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院校投檔時是沒有完成計劃的。本三及以上錄取的考生占了理科考生的60%,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理科考生都會被本科錄取,再加上本三的高收費因素,所以基本上大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理科考生都可以上到本科院校。但本三批次在志愿的填報上考生與家長往往一味地追求學校的品牌(也許考生和家長會比較看重本三院校的母體以及學校的地域等因素),但是隨著民辦獨立院校與母體學校的脫鉤,以及獨立頒發文憑的政策,那種“傍名牌”的心態是得不償失的,還不如扎扎實實選一個比較合適的專業來得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