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10 09:23:49作者:佚名
那么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首先,要認真研究學校的招生章程,成績剛剛夠上一本分數線的考生,要選擇一本院校里錄取線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詢學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最后選擇錄取線較低且相對穩定的學校報考。另外,本科二批里邊既有211工程等層次比較高的高校,如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成都理工大學能夠很好的兼顧到院校與專業。正因為此,每年很多壓線考生舍棄一本,選擇二本。
4.高分落榜
高考填志愿會出現很多種意外,但是所有的意外情況中最悲慘的莫過于高分落榜了,因為孩子的落榜并不是成績太差,其中大部分原因是人為因素。比如沒有填滿所有的檔位,高估了各個批次的分數線,平行志愿落榜等。那么大家該如何規避這種狀況呢?
應堅持以下原則:
(1)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位置;
(2)所填志愿拉開檔次;
(3)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
(4)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
(5)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學校、專業;
(6)各批次學校志愿、專業志愿填滿,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五、干貨
1.高考位次
所謂位次就是指文史類或者理工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教育部對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規定了一定的名額,即招生計劃,因此考生根據自己在本省的位次情況,可以更精確、更科學地把握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
我們知道每年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同,錄取分數線都會發生高低變化,如果單純用分數來作為唯一的參考填報高考志愿,肯定會有非常大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采用位次來作為填報依據,無疑是科學和合理的。但是這種方法只適合于考后出分填報志愿的考生,對于考前填報志愿和考后估計分數填報志愿的學生來講,需要了解自己的高考水平在本區縣或者本省中的位次,才能夠使自己的志愿填報得更加科學和合理。
2.錄取線差分
由于每年高考試題難易度不同等原因,會出現招生院校的實際錄取分數與省控分數線有差額的現象。
錄取線差分包括錄取最低線差分、錄取平均線差分、錄取最高線差分三種類型,其中最低線差分最具參考價值,其次是錄取平均線差分,最無參考價值的是錄取最高線差分。
錄取最低線差分,就是錄取分數最低的那位考生的線差分,也就是這位考生的分數高出省控分數線的分值。如張同學是A大學錄取的分數最低的一名考生,成績為500分,二本省控分數線是480分,那么,張同學的線差分就是(500-480)20分,張同學的線差分就是A大學錄取的最低線差分。
錄取平均線差分,就是錄取的所有考生線差分的均值。如B大學金融學專業共錄取3名考生,他們的線差分分別為20分、16分、9分,平均線差分[(20+13+9)/2=12]就是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