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0 17:16:00作者:佚名
每年高考志愿填報時,總有一些“爆款”專業特別吸睛,但隨后幾年很快又銷聲匿跡。大學專業熱度的此起彼伏折射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從恢復高考至今,大學熱門專業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1、20世紀70年代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受歡迎
1977年,國家正式恢復高考,這次考試是國家用人選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給了無數人改寫命運的機會。
對當時的大學生而言,最熱門的專業是“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專業。據悉,恢復高考那年,廈門大學文科錄取平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歷史系,理科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數學系。
2、20世紀80年代財經專業“大火”
上個世紀80年代的高考錄取率很低,是真正意義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由于我國的“四化建設”方興未艾,經濟人才極缺。財經專業的畢業生分配大都去了銀行、審計等待遇優厚的部門。很多財經類專科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都高于本科院校的分數,不少考生沖著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寧可自降身價,為報考專科學校的財經專業而放棄本科文憑,財經專業的熱度可見一斑。
3、20世紀90年代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等專業走紅
上世紀90年代初,高考仍是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不過從1995年到1998年間,大學生已不再像90年代初那樣高不可攀。1999年高考開始擴招,實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報志愿。同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在去年208萬人的基礎上激增了22萬人。
當時我國實行一系列外貿體制改革,比如外匯體制的改革,入世談判的啟動。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等“國際化”的專業又取代了財經專業,成了最熱門的專業。專業錄取分數屢創新高,分配去向也讓人“眼紅”,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大都進入與涉外經濟有關的領域,如國有大型的經貿企業,外資銀行或大的跨國公司。
4、21世紀00年代法律、計算機專業被“追捧”
這一時期,法律、計算機專業被看好,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隨著中國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律師事務所、公檢法等單位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社會需求反向刺激了法律專業的熱度,幾乎所有的文科類大學都開設了法律專業,導致當時法律專業錄取分數比最低投檔線高很多。
與此同時,搜狐、百度、阿里、騰訊等一批互聯網巨頭陸續崛起,互聯網浪潮席卷中國,計算機專業受到廣泛追捧。在高峰時期,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量,占全國所有理工科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不過由于熱度持續走高,畢業生數量持續飆升以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飽和,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畢業生到就業時并不像當初報考時那么樂觀。有數據顯示,中國政法大學2006級法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本行的只有13%,而北京交通大學2006級法學專業104名畢業生中,只有3人從事政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