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09 08:53:15作者:佚名
祖國醫學提出“病由心生”,即認為疾病的發生與“情志”有關。不同心理情緒可直接影響人的不同臟器,從而影響人的健康狀況。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社會因素不僅直接導致精神障礙的發生與發展,還影響到軀體疾病的轉歸,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如幸福、愛慕、愉悅、希望等,能讓人們感受到生活充實且富有意義,機體的抗病能力會增強;消極悲觀的情緒體驗如恐懼、焦慮、憤怒、悲傷等,往往能讓人失去生活的存在感,變得無助失落,機體的抗病能力則削弱。
同樣,軀體疾病本身也會對個體的心理活動產生影響。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惡性腫瘤患者,病程中都會伴隨消極情緒的出現。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建立積極的應對方式和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
希望大家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自我評價高中,每天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