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3-12 08:53:04作者:佚名
    過程性評價不能流于形式
    “將孩子的藝術修養納入綜合素質考評,希望以此為導向,讓孩子的發展更全面,而非僅僅是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這個方向肯定是正確的。但在具體做法上也要注意可行性,否則效果難免打折。”業內人士表示。
    南京九中校長張恒柱認為,量化是相對公平且易操作的方法,但量化考評藝術類成績其實并不科學,所以各校在操作時要好好思量,盡可能使量化科學合理,以免導致過程性評價流于形式。對一些家長四處“求票根”,同樣也是學生家長的張恒柱認為,一方面學校要注意使量化指標切合實際,另一方面家長也要注重誠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應該為孩子做榜樣,誠信方面同樣如此”。
    南京市藝術素質測評文件2017年底出臺后,秦淮外國語學校就制定實施細則,明確學生除參加校內藝術類活動外,每學期還要至少參加一場課外藝術鑒賞性活動,如音樂會、畫展等。家長需拍攝一張學生參與活動的現場照片并貼在A4紙上,再附上200字的心得。校方表示,從收集上來的情況看,每個學生每學期參加一場課外藝術活動,完全能做到。很多學生交來參加兩三場課外藝術活動照片。學校將這些材料放入專門的檔案盒,以備2020年中考時使用。
    家長也要注意“換腦筋”。周曉舒認為,家長不能僅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藝術素質測評抱“應付態度”,也不能因為自己對藝術不感興趣,就武斷地認為孩子也不喜歡,沒有藝術細胞。“藝術可以滋養心靈,提升審美情趣,讓人更加熱愛生活。”周曉舒說,女兒跟著她一起看藝術展、聽音樂會藝術素養內容100字,漸漸地喜歡上話劇、昆曲,在參加學校藝術節時使用戲曲元素,得到學校的嘉獎。家長只要幫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就可做到功課學習與增進藝術素養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