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14 05:18:06作者:網絡
長頸鹿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千克、雌性重量700~1300千克;頸部長度平均2.4米;出生時身高1.8米;出生時的體重44~70千克。雌雄頭頂均生有一對外包皮膚和茸毛的小短角,底色淺棕,終生不會脫掉。此外,它的耳后和眼后還有兩對角,但是不很明顯。有的雄長頸鹿頭額的中央還長有一只角。因此,它們就有6~7只角。眼大而突出,位于頭頂上,適宜遠望。除了一對大眼睛是監視敵人天生的“瞭望哨”外,還會不停地轉動耳朵尋找聲源,直到斷定平安無事,才繼續吃食。長頸鹿的頭部具有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長頸鹿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淺黃底色、鑲有布滿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網紋的外衣,皮膚上的花斑網紋是一種天然的保護色。長頸鹿的長脖子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椎骨只有7塊,只是它們的椎骨較長,相互間有粗壯的肌肉緊連。軀干較短,從肩到臀向下傾斜。頸背有鬃毛。尾長,末端有一束長毛。前腿比后腿更長。蹄直徑和餐盤一樣大,心臟有65厘米寬,肺的容量達50升。[2]長頸鹿的身高要求它們擁有比普通動物更高的血壓,因為只有這樣,心臟才能把血液輸送到“很遠”的大腦。長頸鹿的血壓大約是成年人的3倍。由于長頸鹿的頸部很高,因此當它們低下頭時,耳朵后方的辧膜會調節血壓,防止血壓過高。長頸鹿的舌頭長達40厘米,是青黑色的,嘴唇薄而靈活,能輕巧地避開植物外圍密密的長剌,卷食隱藏在里層的樹葉,舌頭上黏稠的口水、舌頭和嘴唇上還有一層堅韌的角質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傷。長頸鹿的長頸和長腿,也是很好的降溫“冷卻塔”。它們生活在炎熱的熱帶草原,由于它的表面積大,有利于熱的散發,能很好適應周圍環境。肺容量也大,有利于呼吸新鮮空氣,排出廢氣。由于腿部過長,長頸鹿飲水時十分不便。它們要叉開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時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所以群居的長頸鹿往往不會一起喝水。
您好,長頸鹿高六米左右,而且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這么長,主要由于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長頸鹿的長脖子和與之“配套”的大長腿是它們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了,它們能長到6~8米高,是最高的動物。擁有大長腿的哺乳動物不少,但脖子長的就僅此一家。伸著長長的天鵝頸的往往是鳥類,它們的頸椎數量多,脖子也方便彎曲,而長頸鹿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只有七塊頸椎,脖子太長就不靈活。既然不方便,為什么會長出那么長的脖子呢?19世紀初,長頸鹿的脖子第一次被生物學界廣泛關注,因為當時出現的兩個新理論——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學說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都將它作為自己的論據。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長頸鹿要伸長脖子才能吃高處的樹葉,于是脖子越伸越長,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達爾文的理論則認為短脖子的鹿被淘汰,只有長脖子的才能活下去繁衍后代。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學說明明是有沖突的,卻拿同一個動物來舉例。第二、以長頸鹿作為自然選擇的例子這兩個理論中勝出的是自然選擇學說,不過這與長頸鹿沒什么關系。兩位科學家都認為長頸鹿脖子長是為了吃高處的葉子,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到,由于低處食物的缺乏,長頸鹿祖先之間的生存競爭非常激烈,最后長脖子的鹿能吃到高處的樹葉,順利存活并將長脖子基因遺傳給了后代,而短脖子的就被淘汰了。這種說法直到現在也廣為流傳,但其實經不起推敲,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肯定不止長頸鹿一種草食動物,為什么其它動物脖子短也活得好好的呢?科學家在研究了長頸鹿的習性后,也有了驚人的發現:長頸鹿竟然不愛吃高處的樹葉,它們寧愿放棄嘴邊的食物,低著頭去吃矮處的樹葉!據統計,長頸鹿啃得最多的是樹上2~4米高的位置。這樣看來,長頸鹿的長脖子可能并不是為吃服務的。第三、另一種猜想認為長脖子是為了方便喝水。我們經常在動物園和紀錄片里看到長頸鹿叉開腿喝水的情景,不由得感嘆腿太長也是一種煩惱。長頸鹿的長腿確實是在長脖子之前出現,據說長腿是為了更好地逃離捕食者,但是讓喝水變得麻煩起來。如果屈著腿喝水,等捕食者到來時就難以迅速站起來逃脫了,因此長脖子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法。但這種說法同樣不太嚴謹。長頸鹿的祖先薩摩麟擁有和長頸鹿一樣長的腿,脖子只有長頸鹿的一半長,卻安然無恙地生活了六萬多年,這說明長腿并不是威脅生存的問題。不過目前并不能完全否定“喝水理論”,因為長頸鹿還有個短脖子近親霍加狓,它的腿比長頸鹿短,可以認為兩個物種分別通過增長脖子和縮短腿來達到喝水的目的。第四、后來又有了性別選擇的說法,雄性長頸鹿總是用脖子和頭部互相攻擊,脖子越長可能越容易獲勝,因此長脖子的雄鹿更容易獲得后代,將長脖子的基因延續下去。但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通常具有性別選擇的特征都是雄性獨有的,比如雄孔雀的長尾羽、公山羊比母山羊更長的角,但長頸鹿的脖子長度和性別完全沒有關系,甚至隨著體重增加,反而是雌鹿脖子更長。雌鹿沒有打架斗毆的需求,完全沒必要有長脖子的。所以長脖子也不太可能是因為性別選擇。第五、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長頸鹿脖子的問題都是一個謎團,直到前幾年一個看似荒唐的猜想,“體溫調節說”的提出。長頸鹿的脖子長,表面積就大,會不會利于散熱呢?研究員統計了長頸鹿和其它動物的皮膚面積,發現并沒有區別。但是,如果長頸鹿抬起頭,把頭正對太陽,就能在脖子上形成較大的陰影區,這個陰影區就能充當“散熱器”。事實證明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根據觀察,在氣溫較低時,很少有長頸鹿頭對著太陽,而隨著氣溫升高,越來越多的長頸鹿做出這一動作。且長頸鹿脖子上有著密集的汗腺,也許長脖子確實是為了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