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平庸,亦何謂不平庸,此不可定也,又如被" />
更新時間:2021-06-24 23:59:49作者:admin2
何謂平凡,維以素心而明德,亦即為自然。譬如孔子云、從心而不逾矩,七十而知其道。然道之所向,生于自然,立于自然,不違于自然,此即平凡。
何謂平庸,亦何謂不平庸,此不可定也,又如被褐懷玉,觀其表,其平庸乎?若知其內,亦其不平庸乎?世人皆以衣衫襤褸而好鄙,謂之平庸之輩也,若知其身懷美玉,亦謂之此非等閑矣。
吾遂以經綸自義,別其同異而辨之,故曰、若以色觀人者,如市儈販夫之類耳,其平庸也,然之平庸,亦無不可,樂其庶庶之道,亦平亦庸,樂在其中。若以德觀人者,常以庸人而自居,其為平庸乎?非也,故自貶而人褒,自庸而人貴,自賤而人尊,有何不可,我愿居人下,非吾不德,是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
然平庸與不平庸,無可亦無不可,何須妍媸以論,豈不謬哉。又曰、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云焉能亦云,咦兮平庸,人不可貌相也。
平庸非惡,無惡則不,不焉能不生,故天下道之大,莫過于生也,此謂生生之德。遂居平庸,而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凡秉此正氣者,皆懷君子之志,故能格物致知,修身懿德,成其事業。
若以平庸無創造,無發展,無上進而據理,則不可也,如事業有平庸卓越之別,若以拒絕平庸而求其成...何謂平凡,維以素心而明德,亦即為自然。譬如孔子云、從心而不逾矩,七十而知其道。然道之所向,生于自然,立于自然,不違于自然,此即平凡。
何謂平庸,亦何謂不平庸,此不可定也,又如被褐懷玉,觀其表,其平庸乎?若知其內,亦其不平庸乎?世人皆以衣衫襤褸而好鄙,謂之平庸之輩也,若知其身懷美玉,亦謂之此非等閑矣。
吾遂以經綸自義,別其同異而辨之,故曰、若以色觀人者,如市儈販夫之類耳,其平庸也,然之平庸,亦無不可,樂其庶庶之道,亦平亦庸,樂在其中。若以德觀人者,常以庸人而自居,其為平庸乎?非也,故自貶而人褒,自庸而人貴,自賤而人尊,有何不可,我愿居人下,非吾不德,是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也。
然平庸與不平庸,無可亦無不可,何須妍媸以論,豈不謬哉。又曰、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云焉能亦云,咦兮平庸,人不可貌相也。
平庸非惡,無惡則不,不焉能不生,故天下道之大,莫過于生也,此謂生生之德。遂居平庸,而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凡秉此正氣者,皆懷君子之志,故能格物致知,修身懿德,成其事業。
若以平庸無創造,無發展,無上進而據理,則不可也,如事業有平庸卓越之別,若以拒絕平庸而求其成功,則易急功近利,損人而成其私也,此種成功之法,百害而無一利。若抱以平庸而求其卓越,則不然,故君子被褐懷玉,亦能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便是此道。我雖為玉,而愿為石,玉貴石賤,世人之辨,然則貴賤,我心無間,同于自然,便于玉石無異也。
蓋天下之大,非以拒絕平庸而能成其大,夫十三億之眾,平庸之輩十之有九,若去九存一,則天下之無平庸者乎?此逆天之道也,莫能人倫。故愿國之貴者,平身天下,與萬民同患,下其位,棄其尊,儉其德,去其威儀,不以利益相爭,不以功成相競,不以給予相誘,仁者相互,素心相同。
附錄:
2011江蘇高考作文題為《拒絕平庸》。以拒絕平庸為題,不避平凡,不可平庸,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無創造,無發展,無上進。處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則,有鑒識,有堅守。不少于800字,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第一段,解釋“平凡”的定義。
第二段,順理推“平庸”的定義,但是平庸不可定,并舉例“被褐懷玉”來從正反說明。
第三段,因為“平庸”不可定,作者自定義,分兩個層次。其一是,“以色觀人者”,說明了他們的平庸,這樣的平庸是一種眾人之樂,也并非不可以。其二是,“以德觀人者”,通過這類人,德不自居的謙遜來說明。
第四段,論述“平庸與不平庸,無可無不可”,不能用美丑的觀念來看待,比如人不可貌相,也正是被褐懷玉的意思。
第五段,從反面來說“平庸”,并且說明平庸存在是一種德行。如果將這種平庸的德行發揮好,可以成就君子事業。
第六段,指出了出題的漏洞,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了平庸的利害。一方面,通過拒絕平庸追求成功,百害無一利。相反,用平庸的心態去追求卓越,就不同了,這樣就會謙遜,雖成不居,為而不恃,并解釋了“不欲琭琭若玉,珞珞若石”的道理,然后通過玉石素心來進一步闡述。
最后一段,說明了平庸的大形勢,反問能拒絕平庸嗎?并且提出了作者的期望,就是希望那些不平庸的貴人們,能夠放下自己的姿態,勸其拒絕他們的平庸,“不以利益相爭,不以功成相競,不以給予相誘”,能夠互相仁愛,傳達一種樸素的價值觀。這也是作者寫這篇作文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