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03 08:25:31作者:admin2
怎么看待今天的互聯網
比起兩年前,互聯網好像再難成為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了;在有的人眼里,互聯網只不過是一現的曇花。
互聯網到底怎么樣?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網民數字是4580萬,半年增加了1210萬,增長率為35.9%。中國上網人數在快速增加是不爭的事實。兩年前,很多人只是在聽別人說互聯網,現在,他們已成為一個熟練的網民,熟知很多網站。這說明中國的互聯網正在不可阻擋地向前發展著,而且正在走向正常健康發展的軌道。
有人不理解:納斯達克股市一落千丈,反彈無力;投資者對網絡唯恐避之不及,網站投資難尋;很多曾經輝煌一時的網站虧損經營,舉步維艱;蜂擁而至的傳統媒體的人才,現在又紛紛回流,互聯網已不是一些人的首選職業。這一切該怎么解釋呢?
其實,這只能說明,互聯網的發展已從昔日的躁動式發展回歸到了正常式發展。沒有艱難的跋涉、頑強的抗爭、苦苦的探尋和種種的磨難,互聯網就不可能茁壯成長。
一項事業的存在價值和它的發展空間,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對它的需要程度和依賴程度決定的。很多人把眼光盯在社會對互聯網的認識上,認為人們的認識愈到位,上網的人愈多,互聯網的存在價值就愈大。這當然是互聯網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但是,必須看到,人們的認識是一方面,需要又是另一方面。只有在現實生活中,“需要”被突顯出來的時候,提供服務、滿足這種“需要”的主體才會獲得應有的社會地位;而社會一旦到了“依賴”的程度,被依賴的產業主體才能進入美好的春天。
今天,許多人身上都有一部手機,這在十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我們假設一下,讓大家全部丟掉手機,回到幾年前的狀態,有誰會愿意?這就是依賴。互聯網也會走到這一步,而且為期不會太長。已經經歷的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發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這就是我對今天互聯網的看法。
網絡媒體的歷史責任
今天,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并存,多種媒體形式并存,將是長期現象。那么,在這種并存的狀態下,作為新興的網絡媒體,該負有什么樣的責任呢?
首先,決不要以為網絡媒體具有取代其他媒體的歷史任務,互聯網不可能成為社會信息傳播的唯一渠道。在今天的現實條件下,網絡媒體的發展更是和傳統媒體息息相關。不僅傳統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是網絡媒體不可或缺的、雄厚的人力資源是網絡媒體必須依靠的,而且在歲月的磨練中形成的傳播經驗也是網絡媒體需要借鑒的;不光傳統媒體所辦的新聞網站是這樣,有新聞登載權的商業性門戶網站也是如此。在過去的時間里,人民網有一些有影響的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就都是依靠人民日報和報社采編隊伍的結果。比如,廣西南丹礦難事故揭露報道,就是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其次,網絡媒體在和傳統媒體的合作、融合中,必須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網絡媒體既然是媒體,就要承擔起媒體的責任和義務,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負責。
第三,網絡媒體要在建設社會對自己的“依賴性”上下功夫,要在“離不開”上做文章。事實上,和兩年前相比,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人群已經愈來愈大,愈來愈固定化,上網已成為一部分人工作生活的必要安排。但從整體上看,還遠未到“離不開”的程度。絕對多數的人群現在就依然在遠離網絡的狀態下安然地生活著。這就是現實。
讓大眾離不開網絡媒體
怎樣尋找、建設、營造社會對網絡媒體的“依賴性”,建立起它不可取代的地位?
首先,要處理好和傳統媒體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網絡媒體必須在傳統媒體以外的空間里大做文章,要更多地做社會需要而傳統媒體由于形式和手段的局限做不了的事情。比如,人民網有一個叫“觀點碰撞”的欄目,把不同媒體以及網友對社會某一現象相同或不同的看法編輯在一起,實現對某一現象強勢的輿論引導,這就發揮了網絡媒體的優勢,是傳統媒體難以做到的。還有一個“網友七日談”,差不多也是這樣。這實際上是在繼承傳統媒體做法的基礎上的一點創新。
其次,要處理好網絡內容和新技術應用的關系。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支撐其實現功能的技術手段不同。新技術的不斷運用,為互聯網贏得了持久的活力。我們所說的建設社會對互聯網的“依賴性”,很大程度上是指對新技術的依賴性。網絡媒體要在編輯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知識融合上下功夫,要使這種知識融為一體,成為網絡建設的武器,做到技術在網絡媒體的發展中,始終起到引領作用。而這,恰恰是我們目前的薄弱環節。
再次,要處理好網絡的普遍性面目和特色的關系。互聯網網站很容易雷同,新聞網站尤其是這樣。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誤區是:辦網站的人發現,互聯網無所不能,因此什么都不想放棄,什么事都想干,結果不自覺地都搞了一個大而全。特色就是吸引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只有各自形成特色,我國的網絡媒體最終也才會成為五彩繽紛的大花園。
第四,要處理好網絡嚴肅內容和休閑娛樂的關系。網絡媒體一般都是嚴肅的網站,為了保持自己在社會上和讀者中的嚴肅性、權威性,決不能遷就、迎合低級趣味的需要。但這和給讀者以休閑娛樂并不矛盾,相反,健康的休閑娛樂內容和方式,正好發揮了網絡媒體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盡了網絡媒體引導人的責任。我們目前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差距,以為休閑娛樂只是那些不正規的網站所為。
第五,要處理好網絡媒體肩負的歷史責任、任務和培育、加強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能力的關系。一個忘記自己責任、任務的網絡媒體,必然會走偏方向。主業不突出,也難以自立于世。同時,一個不時刻注意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能力培育的網絡媒體,必然是難有持續生命力的媒體。做好內容,做好新聞,贏得讀者、贏得聲譽、樹立權威,是網絡媒體的立身之本。而贏利能力則是進一步增強網絡媒體完成歷史任務的必要動力。要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更不容易。正因為如此,探索將是網絡媒體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