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更新時間:2021-08-09 00:09:31作者:admin2
教學工作的五大環節指的是教學過程中的“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它是提高課堂教學必要途徑。實踐證明:只有教學中緊緊圍繞這五個方面展開,才會獲取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提高教學設計的針對性
課前備課,要從備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方面加強研究。備課前有許多前期工作要做,除了認真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閱讀教材,領會編寫意圖外,還必須多看一些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學習他人的寶貴經驗,因為教學是一項極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有些教學內容,在設計時總是覺得難點很難突破,可以尋找一些參考資料,吸取別人的寶貴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二、 注重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情境創設應圍繞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與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中預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有是課堂教學是否達到實效的關鍵。教學過程應做到:通過激發興趣,激發學生產生參與學習動機,及時點撥,指導學生參與的方法;創造空間,保證學生人人參與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 是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1)不排斥接受學習,因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2)重視有意義探究學習,它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3)倡導有意義小組合作學習,它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重視課后反饋訂正的有效性
作業的訂正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反思,抓好作業訂正是一道不可缺少教學環節,是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的一種過程,更是一種責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就應做到:(!)課前收集、課堂留意、課后整理,來采集所需的反饋訂正的信息(2)及時、主動、耐心講解學生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3)嚴格要求學生做到找錯、知錯、改錯,做到按要求獨立完成,提倡學生做學后小記——錯與改。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訂正目的,增強作業訂正的有效性。作業方法也是多種的,“口答式”、“提問式”、“簡易式”、“過程式”、“鞏固式”……在校正實施過程中,教師是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去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生作業訂正,養成良好習慣。
四、突出對學生分層的指導性
學生的分層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是很難完美實現的。因而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對課外作業中的問題進行個別或是集體的輔導與矯正,通過課外的培優、補差、提中的教學策略,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外輔導同樣要關注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服務,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輔導,為不同的學生選定不同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方法。輔導的內涵也不僅僅是輔導作業,還有學習方法的輔導,參與競賽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強調評價結果的激勵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整個教學起著導向和制約的作用。教師應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能從各個不同的學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揚和鼓勵的地方,適時地進行評價。鼓勵和表揚是教育的法寶,它們對于學生有著無窮的誘惑力,但激勵性評價要有針對性,要巧妙,即用教學語言應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參與,用言喚情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用筆為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