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4-21 20:43:24作者:網絡
《形勢與政策》課既具有傳達、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國內外重大時事上的政策、立場、態度上的功能,也有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的作用,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統一。不僅要加強課堂上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而且要把握大學生對課程的認知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課程價值的教育,增強學習主動性。通過調查,切準學生思想脈搏,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為教學管理提供學生思想的最新變化,形成管理與教學的良性互動。利用多種形式鞏固好第一課堂的教學成果,確保《形勢與政策》課發揮應有的作用。本文從調查問卷總結出的學生對課程的認知特點出發,重點闡明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性,力求為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政治立場教育,培養學生政治素質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形象最直接的形式,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課程既具有區別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獨特之處,即傳達、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在國內外重大時事上的政策、立場、態度,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點,即服務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為大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對于前者,多有專文撰述,但是對于后者進行考察者較少。為把握好大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的特點,我們對900余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涵蓋了工、商、文、法、經、管等多個學科門類,問卷內容涉及到課程的各個方面,力求能夠反映出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的現狀和特點。本文對問卷的調查數據進行仔細分析,擬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認知特點入手,論述如何促進《形勢與政策》課和大學生自身發展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課程的重要價值,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從而實現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 一、受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元價值觀的深刻影響,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價值的認知、學習效果的認知、內容的認知出現了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客觀、清醒的認識這些特點,對發揮《形勢與政策》課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 1、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據抽樣調查顯示,近94%的學生認為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作為當代大學生還應該了解時事政策,增強政治敏銳性,對時事政治表現出普遍的求知欲望,應該說出生在80年代的當代大學生并未像一般性的批評意見所指缺乏政治責任感,而是表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個體承擔意識。但是,也必須看到,這種對形勢與政策普遍渴望的熱情還缺乏具體內容,比較空泛、抽象,在涉及到具體的指向時,往往出現價值困惑,從而出現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幾種消極認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效果:一是:“不愿意”,個別學生認為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為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雖然對形勢與政策學習重要性的理解能在大學生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具體到形勢與政策課這門課程來說,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無疑,這樣的消極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評價。
??? 2、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教育引導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全面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上,這樣的教學效果需要通過課堂教學、考核等環節進行確認,尤其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真實反應這一目標的實現程度。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只有1/3左右的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1/3左右的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獲,這樣的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致使課堂授課缺乏有效性覆蓋,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愿,從而影響到對課程本身的評價。
??? 3、對形勢與政策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關注程度存在差異
??? 形勢與政策可以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宏觀的形勢與政策往往決定著、反映著微觀的層次,如果對宏觀層面沒有必要的了解的話,對微觀層面的形勢與政策的把握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只能停留在比較淺表的層次上。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具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欠缺,使得他們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對形勢與政策的微觀把握上,而對宏觀的形勢與政策明顯的缺乏主動學習、了解的愿望。調查顯示,對決定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走勢的黨的十七大,大多數同學表示關注,但是有近50%的同學沒有主動了解會議的詳細內容,許多同學很少和同學聊起時政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3)
話題,而對物價上漲和就業形勢等內容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出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探討的熱情。這種由近而遠的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既符合一般性的認識規律,也和當代大學生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反映出大學生思想上某種程度的不成熟。
??? 二、《形勢與政策》課不僅僅是貫徹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傳聲筒,更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催化劑和必要支撐;不僅僅是依靠課堂教學就能夠全部完成的一般性課程,更應該把形勢與政策課滲透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各個環節中來。在強調價值導向性的同時強化服務意識,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最終目標,強化育人功能,合理管理,正確引導,在知識、能力、素質三維目標中實現形勢與政策課的價值。
??? 1、《形勢與政策》課要強化服務功能,凸顯人文精神,實現《形勢與政策》課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統一
???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具有傳遞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提升大學生正確觀察時政能力、培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能力的雙重職能。對受教育者來說,一方面要通過接受形式與政策教育了解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進而理解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內在依據和客觀標準,深入領會精神實質,增強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學會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客觀判斷形勢與政策現狀,提高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能力,認真分析自己所處的社會形勢,學會認識、把握形勢與政策,思考應對策略,順應、利用好個人成長發展所處的社會環境。顯然,形勢與政策教育課既體現出貫徹傳達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工具理性,又有幫助大學生提高思辨能力,準確客觀認清形勢從而為自身提高發展開辟道路的人文理性,形勢與政策課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有機統一和高度結合。但是,目前形勢與政策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偏重的是傳達、貫徹的工具理性目的,把學生當作被動受教的一方,大部分時間講授國內外政治、經濟、軍事形勢,強調黨和國家政策、路線、方針傳聲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內在直接需要重視不夠,人文意識薄弱,工具理性在課堂教學目的中居主導性地位,致使學生在對形勢與政策課的理解中感受不到黨和國家傳達路線方針政策背后所體現出的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很多同學感到講授的內容實用價值偏小,更無法理解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應切實轉變急于灌輸政治理念的觀念,改變圖解政策、只求傳聲的傾向,深入體察學生的內在需求,滲透人文精神,實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交融統一。 2、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中融入《形勢與政策》課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形勢與政策》課與個人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