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14 16:14:02作者:佚名
提起大熊貓,人們就會想起“獸人永不為奴,除非提供竹子”的笑話。更有人說大熊貓曾經是蚩尤的坐騎,當時叫做食鐵獸,還腦補出這樣的畫面:當蚩尤與黃帝激戰正酣的時候,大熊貓忽然賣萌抱住了蚩尤的大腿,黃帝趁勢進攻,蚩尤一敗涂地。但是按照古代典籍的記載食鐵獸是什么動物,大熊貓完全可以不背這個鍋:蚩尤騎的食鐵獸其實是另一種動物!
?關于大熊貓,有一個“權威”網站,除了食鐵獸之外,又給大熊貓取了竹熊、白羆、華熊、花頭熊、銀狗、?、貘、白熊、白老熊、花熊、杜洞尕、洞尕、峨曲等十三個名字,今天咱們就來請讀者諸君品鑒一下:這些名字哪一個更貼切?
首先我們要強調的是,食鐵獸是絕對不可以做大熊貓的名字的,大熊貓完全可以不背這個鍋。
其實無論是《詩經》《爾雅》《山海經》,都沒有說蚩尤騎的是什么大熊貓,而且按照古籍記載,食鐵獸也不是大熊貓,不信咱們就來看看古籍及古人注解中是怎么說的。
?首先咱們來看“食鐵獸”一詞的出處,此說并非見于《爾雅·十八·釋獸》,因為那里面只有三個字:“貘,白豹。”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在給《爾雅》做注的時候,對貘進行了注釋:“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辟濕,或曰豹,白色者別名貘。”比熊小一點,黑白花,這擺明了就是大熊貓嘛!但是讀者諸君切莫著急,咱們還有下文。
除了《爾雅》,郭璞還給山海經做了注,在《山海經·中山經》中有這么一句話:“又東北一百四十里,曰崍山,江水出焉。”郭璞注曰:“卭來山今在漢嘉嚴道縣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銅鐵也。”
?也有人說《毛詩》中也提到過食鐵獸大熊貓,并且信誓旦旦地指出是出自《毛詩·韓奕》。這里我們要解釋一下,所謂《毛詩》,其實就是《詩經》。因為是毛亨、毛萇叔侄編輯整理校注過,所以又叫《毛詩》,跟《魯詩》《齊詩》《韓詩》一樣,都是《詩經》的兒子。
《毛詩·韓奕》或者叫《詩經·韓奕》全文很長(六章七十二句),咱們只選取似乎跟食鐵獸有關的字句:“孔樂韓土,……有熊有羆,有貓有虎……王錫韓侯,其追其貊……獻其貔皮,赤豹黃羆。”三國時期的吳國太子中庶子、烏程令陸璣(不是吳國牙門將、西晉后將軍河北大都督陸機)在給《毛詩》做注(《毛詩疏》)的時候說:“貔似虎 ,或曰似熊 ……遼東人謂之白羆。”
有這些古代典籍的記載,大熊貓就是食鐵獸,大熊貓就是蚩尤的坐騎,可是洗也洗不清了。但是我們不禁產生兩個疑問:黑白花的大型獸類只有熊貓嗎?天寒地凍的遼東會有大熊貓嗎?
?這時候我們要最后揭開謎底了:不管蚩尤騎的是啥,食鐵獸肯定不是大熊貓,這在唐朝就已經有了定論,而且有圖有真相。這圖和真相,就在白居易手里,而且有他親筆寫的《貘屏贊并序》為證:“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寢其皮辟瘟食鐵獸是什么動物,圖其形辟邪……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 邈哉其獸,生于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悲哉彼貘,無乃餒(餓)爾。嗚呼!匪(非)貘之悲,惟時之悲!”
看過動物世界的讀者想必已經明白了:黑白花,能騎,有一個大象鼻子,這不就是亞洲貘嗎? 現在的黑白花亞洲貘有五六百斤,而在一萬年前滅絕的巨貘重量超過一千斤,是完全可以用來當坐騎的。
?估計看過這些古籍記載,讀者諸君可以為大熊貓洗清冤枉了:它根本就沒坑過蚩尤,蚩尤騎的東西跟它一點關系都沒有,雖然貘也是黑白花,但貘是植食性奇蹄類動物,而大熊貓則是長著尖牙利齒的一種熊,它們吃竹子,但也不拒絕肉。
“大熊貓”坑蚩尤的冤枉可以洗清了,管大熊貓叫食鐵獸當然也是不合適的,那么在食鐵獸之外的十三個名字中,讀者諸君認為哪一個名字更貼切一些呢?白熊肯定不合適,因為人家滾滾是黑白花,在筆者看來,叫竹熊、華熊、花頭熊都比較合適,而華熊似乎最貼切,因為這個名字似乎很能體現華夏特征和性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