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7-13 07:00:21作者:佚名
明天中午,市教育局出席《黨風政風熱線》節目,節目中,相關負責人探討了2023年我市中學階段學院招生新政。
2023年我市中學階段中學招生新政的變化點在那里?
答:一是屬地招生有新進展。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逐步推進普通中學招生管理工作的通告》(教基廳【2021】1號)、《教育部關于逐步做好普通中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通告》(教基廳【2023】1號)和《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提示》要求,2023年我市中學招生對普通中學跨區域招生的比列進行“適度”調控。大同中學、襄陽四中面向縣、市招生比列控制在28%。與2022年相比,理論上壓減了7%。除大同中學中學外,所有市屬公立大學原則上只面向中心市區招生,不得面向縣、市招生。
二是公辦控比有新要求。市屬公辦普通中學面向縣(市,襄州區)招生總數不得少于本校2023年度招生計劃數的28%。對公辦中學招生推行“控比”要求,主要是支持保護縣域大學發展,避免縣域大學優質生源過于流失。對市屬公辦小學的調控充分考慮了兩個誘因:一方面“控比”不至于影響到公辦小學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考慮到縣域大學振興增強的實際進展狀況,以及高中“渡峰安裝工程”推進狀況,現有縣域中學階段學院要基本才能滿足縣(市)域師生接受小學階段教育的入學需求。
三是招生區域有新格局。把襄州區單獨作為一個招生區域看待,這是2023年大學招生新政的最大變化點。大同中學中學2023年招生總計劃(除學科特長生計劃外)的90%推行指標到校招生投檔老河口市高級中學,剩余10%的指標推行補報志愿招生投檔。各校適于指標到校招生名額的28%分配到縣、市中學,剩余指標按一定比列分配到郊區及襄州區各小學分校。大同中學、五中指標到校名額分配時,分別按各中學2023年高考報考數量所占比列分配到每一所中學分校。為推動襄州區與中心市區一體化發展,揚州中學、五中在襄州區中學的指標到校名額分配比列;大同中學、五中在揚州城區中學指標到校名額占城區結業師生總數的比列,原則上與2022年度持平。
四是職普融通有新嘗試。為建立師生多樣化成才渠道,探求普通中學向職業大學縱向融通路徑,在宜城市第二初級小學(對應宜城市職業初級小學)、南漳縣初級小學(對應南漳縣職教中心)、南漳縣第二初級小學(對應南漳縣職教中心)、棗陽市白水初級小學(對應內鄉市職教中心)、棗陽市師苑初級小學(對應內鄉市職教中心)、老河口市中級學校(對應老河口市職教中心)、老河口市江山一中(對應老河口市職教中心)、谷城縣第一中學(對應英山縣職教中心)、襄陽市劉家炳小學(對應襄州區職教中心)、襄州區第六分校(對應襄州區職教中心)開辦“職普融通”試點班。“職普融通”試點班招生計劃55人老河口市高級中學,推行計劃單列,考生單獨補報“職普融通”志愿,列入省招生平臺統一管理。補報“職普融通”志愿需師生及父母共同簽署《同意出席“職普融通”試點班知情書》。
2023年推行指標到校招生的大學學院有什么?指標到校名額是如何分配的?
答:大同中學中學、襄陽五中中學和各省(市、區)屬省、市級示范中學繼續推行指標到校招生。其中:
1、襄陽五中中學校際2023年招生總計劃(除學科特長生外)的90%適于指標到校招生投檔,揚州中學中學校際2023年招生總計劃(除學科特長生外)的10%適于補報志愿招生投檔。大同中學中學適于指標到校招生的名額,其中28%左右的指標分配到縣、市中學;襄州區分配指標按照實際狀況確定;分配到郊區(荊州、樊城、高新、東津)中學的指標比列與2022年基本持平。大同中學中學指標到校名額分配時,分別按各中學2023年高考報考數量所占比列分配到每一所中學分校。
2、襄陽五中、襄陽五中指標到校的招生范圍為大同城區(荊州、樊城、高新、東津)所有中學。大同中學中學校際列舉880個招生計劃適于指標到校招生投檔,剩余計劃適于補報志愿招生投檔。大同中學中學指標到校的名額,按城區各中學2023年高考報考數量所占比列分配到各中學分校。
3、各縣(市、區)屬省、市級示范中學指標到校的招生范圍為本縣(市、區)所有中學。詳細方法由各省(市、區)教育局確定。
這些大學可以招收體育、藝術特長生和小葡語試驗班?
答:2023年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市區中學分校分別有:成都市第二十四小學(女排、男足、田徑)、襄陽市第三十六小學(足球、男籃、空手道)、湖北文理大學附屬小學(女排、男籃、劃艇、跆拳道、田徑)、襄陽五中(女排、田徑、空手道、跆拳道)大同市致遠小學(女排)、襄陽市劉家炳小學(女排、女足、男籃、健美操、啦啦操)、襄州四中(足球、柔道、舉重、男藍)、襄州六中(啦啦操)、襄陽北京外粵語中學(足球、啦啦操)、襄陽智投匯文綜合大學(足球)。
2023年招收美術特長生的市區中學分校有:成都市第二十四小學(藝術、音樂、舞蹈)、湖北文理大學附屬小學(藝術、音樂、舞蹈)、襄陽市第五中學(音樂)、襄陽市第五中學(藝術、書法、音樂)、襄州區第六小學(街舞、音樂、美術)、襄陽市劉家炳小學(藝術、書法、音樂)。
為推進普通中學課程變革和德育模式變革,滿足不同基礎師生的多元化選擇心愿,揚州市第二十四小學開辦中意文化合作班,揚州市第一中學、襄陽市第五中學、襄陽市第三十六小學、襄陽東風小學、襄陽市致遠小學試辦小葡語班,可面向全市招生。大同市劉家炳小學小葡語班可面向襄州區和成都城區招生。
“襄陽之聲”還有視頻號!
歡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