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09 15:19:30作者:佚名
1、高考報考人數
與去年相比:
1、高考考生人數增加4.7萬人(13%),其中物理增加3.5萬人;
2、通史考生人數下降2分以上。 這是歷史考生本科率低的一個變化;
3、普通類考生人數下降1分以上,而藝術類考生人數增加1%;
4、2021年第一次新高考,復讀生僅1.2萬人,占比3.3%。 2022年學生2.3萬人,占比5.6%。 與其他省份(河南約40%)相比,江蘇相對良性,也是因為江蘇有很多好學校。 ,升學滿意度高。
5、從出生率看,明年高考報考人數將小幅增加。
2. 報名編號
1、統一招聘計劃
普通本科:錄取率為58.2%,比去年的60.7%下降2.5個百分點。 其中,物理占比下降5.1%,錄取率為67.7%。 歷史和物理的錄取率差距已經縮小。 這既有歷史轉向物理的選擇,也有政策調控的因素。
藝術類本科:藝術類考生增加1萬人(1%),但本科錄取率大幅下降8.8%。 高職院校招生人數也有所減少。 應該是政策方向轉向了高職院校提前招生。
普通專科學校:錄取率21.5%(歷史32.1%,物理15.5%); 與去年的21.1%(歷史20.3%、物理21.5%)相比,雖然整體錄取率略有上升本科帶專科的公立大學,但歷史科目的錄取率是物理的兩倍。 次本科帶專科的公立大學,而去年也是如此,說明專科招生計劃偏向歷史考生。
高職院校提前招生:占招生總數的22.7%,比去年增長3.8%,增加24206人。 高考報名人數增加4.7萬人,這意味著增加的人數中有一半進入了高職院校提前招生。
本科生中,物理考生是歷史考生的兩倍(本科生的近三倍); 而專科生中,歷史考生多于物理考生。
2、特殊類別招生人數
注:第二類強基礎的考生,即空中傳單和海上傳單,由于考生人數較少,將被忽略。
2022年,普本科招生特殊類型4676人+普本科統一招生計劃200110人=204786人,除以普通本科報考人數34.4萬人,普本科錄取率為59.5%,即去年為62.1%。
3、分區間入場控制線及累計人數(普通類)
注:比例分母為一般申請人數
從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一年級和本科錄取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物理類考生下降更為明顯。 2022年申請人數將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新增專科和本科課程。
四、普通本科生一次性注冊滿足條件
空缺數量的減少表明,江蘇家長填寫申請的情況越來越多,退學的考生也越來越少。
五、普通本科專業招生情況
首選歷史:95.3%的候選人無需連任,連任要求不高。 從2022年的計劃來看,他們稍微偏向政治和化學。
物理為第一選擇:80.4%的考生無限制地再次選擇。 化學仍然是主流,主要是政策引導; 生物學也是主要選擇。
2024年實施3.0版選科指南,材料+化學將成為主流選擇。
學院梯隊
第一梯隊:香港三大
港大、科大、香港華人≈清北、浙江
第二級:城市大學、理大
城大、理大≈上海 985
第三層:浸信會、嶺大、教大
嶺南浸信會教育大學≈強211
第四梯隊:大都市、恒生、舒妍、珠海大學
新都會、恒生、樹仁、珠海學院 ≈ 兩所學院
一線院校簡介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香港大學”,是香港第一所大學,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 以醫學、商學、人文、政法為特色的香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界的一面獨特旗幟,在亞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譽。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于1997年推出“優秀學科領域計劃”,各領域18個項目中,香港大學主持8個項目,與其他機構合作參與6個項目。 截至目前,香港大學已完成兩個項目,分別是“經濟與商業策略”和“藥物合成與研發”。 “環境”、“流行病”、“鼻咽癌”、“骨病”、“高分子材料”、“新興電子建模與仿真”等領域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從“優秀學科領域計劃”中不難看出,醫學、商科、信息科學等都是香港大學傳統且競爭激烈的學科領域。 此外,香港大學的土木工程、政法、教育等學科也位居世界前列。 行列。
港大注重小班教學,學生人數少,課堂內容詳細,非常注重師生互動。 由于班級規模較小,老師會在課堂上隨時向學生提問,并且非常鼓勵學生提問。 同時,團隊合作也成為日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香港大學的課程中,很大一部分任務需要團隊合作,這對于提高溝通和合作能力非常有效。 香港大學沒有強制學生上課的措施,也沒有靠點名來確保出勤。 保證學生出勤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其課程質量和講課水平,自然吸引學生來上課。
香港大學采用漸進式教學模式,淡化期末考試的重要性。 為了更合理地評價一個學生的水平,老師通常會留下一些很有針對性的作業。 目的是檢驗學生遵循課程的能力。 日程。 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既能保證學生日常的學習質量,又能給學生充足的可支配時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此外,港大十分重視教學評估,這也是港大教師教學質量普遍較高的原因之一。 對于一門課程來說,不僅要考核主講教師,還要考核助教。 學校的管理部門分為兩部分:一是負責學術的教授和教師,二是負責服務學生的管理部門,三是負責服務學生的管理部門。 各部分并行運行,各司其職,互不干擾; 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教師的教學和學術自由。
自2012年起,香港大學采用新的四年制學位課程。 新的課程結構將給予學生更加靈活、多樣、多方位的獲取知識的選擇。 新課程結構除了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本科和跨學科知識基礎外,還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成為優秀的團隊成員,最終成為有想象力的學生。 具有創造力的領導者。 新課程引入了“核心課程”和“體驗式學習”兩種模式。 其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科技、人文、全球問題和中國研究四大主題,而各學院設立的各類“體驗式學習”則包括工作實習等,讓學生體驗工作真正的專業領域,并提供以學生為中心的卓越學習體驗,提供全球參與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大學教育。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科大”,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中俄工程聯盟的重要成員大學。 獲得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 是一所亞洲頂尖、國際知名大學。 研究型大學。 學校以科學技術和工商管理為主,人文社會科學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見長。
香港科技大學是香港政府為適應20世紀80年代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而在香港設立的第三所大學。 1986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 1991年10月,科大舉行開學典禮。 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成立。
成立30年來,科大創造了全球最薄單壁碳納米管、全球最高像素照片、全球首個智能滅菌涂層、全球第一EMBA課程等國際領先的教學科研成果,培養的其中有大疆創始人王濤、DAB董事長李惠瓊、騰訊集團首席財務官羅碩瀚等各領域優秀人才。 國際化是科大的重點發展計劃之一。 科大致力于在各個領域實現多元化發展,包括國際地位、戰略伙伴關系和學術合作協議、研究合作、國際學生和教學人員。 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全球挑戰,加強國際聯系。
自2011年起,科大校長陳福昌教授和副校長翁以登博士率領訪問團前往美國、歐洲、中東、拉美等地,拜訪頂尖大學和技術機構的校長和高級管理人員,推動跨國研究研究和學術合作。 這些訪問促使科大與海外頂尖大學建立策略伙伴關系,包括南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萊斯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理工大學德國慕尼黑理工學院、以色列理工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 。 憑借這些緊密聯系,科大將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研究合作。
科大亦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專門為香港、內地及區內公共機構的高級職員提供公共政策培訓課程。 此外,科大還與美國著名女子學院史密斯學院合作,開設適合亞洲女性高管的培訓課程。 同時,科大亦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院校代表來訪,并與他們探討策略合作,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洛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烏得勒支大學、弗吉尼亞大學等
海外大學高層經常到訪科大,體驗和了解科大的前沿研究、最新的學術創新和多元化的校園生活。 他們還參加校園內的學術交流。 這些訪問影響深遠。 科大目前在全球擁有250個合作伙伴,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經驗,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和創業精神,成為未來的全球領導者。
為此,科大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及意大利博科尼大學合辦全球首個工商管理本科課程,讓學生了解三地文化,獲得三所大學學位,橫跨三大洲。 科大還與弗吉尼亞大學和北京大學簽訂三方協議,通過學術和研究合作與交流,為精英學生提供最全面的發展。
此外,透過科大的國際本科生研究計劃,學生有機會前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與世界各地領先的粒子物理學家進行研究。 學生還有機會參觀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國際知名機構。
香港科技大學的特色:
(1)科大各級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擁有北美頂尖研究型大學博士學位;
(2)科大每年派出約400名本科交換生,國際學生有大量機會到世界各大著名大學學習;
(3)優勢推薦專業:土木工程、電子工程、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工商管理等。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公立研究機構,擁有“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中國研究”等五個重點研究領域。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 一所綜合性大學和這些領域的世界一流學術中心。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學的主座,香港中文大學聚集了錢穆、楊如梅、林語堂、胡秀英、劉殿覺等一大批學術大師,楊振寧、莫里斯、蒙代爾、姚持智、白先勇等,培養了以歷史學家余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香港中文大學的歷史始于1963年,由崇基書院、新亞書院和聯合書院合并而成。 其后,逸夫書院于1986年成立,晨興書院及山恒書院于2006年成立,其后又成立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諧書院。 學院成立于2007年,中大是香港唯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 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以選擇學院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每所學院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它們共同塑造了中國大學的精神。
學院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擁有宿舍、食堂等設施,并組織各種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和訪問項目、研討會、導師項目、社區服務、語言、信息技術和領導力。 培訓以及各種學生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
學院提供眾多非正規教育機會,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旨在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 此外,香港華人的另一個特點是通識教育。 世界一流的大學教育除了注重專業能力培養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文化意識。 后者是現代和未來世界公民的特征。 通識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將中國的人文理想和西方的博雅教育融為一體,均衡、多方位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實現全人教育。 此外,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分為以下四個必修領域:中華文化遺產、自然、科技、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
中大提供超過200門通選課程,其內容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 課堂之外,學校舉辦學術會議、讀書會、通識沙龍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磨練知識、交流思想的環境。 此外,學院還提供各種通識課程和學習機會。
香港中文大學師資力量雄厚。 是香港唯一一所擁有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茲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擔任教授的大學。 中大多名學者及研究人員榮獲多項獎項,其中包括無數享有盛譽的獎項。 數字。
優勢推薦專業:商科、財務會計、工商管理、金融、市場營銷。
江蘇家長們,您怎么看,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