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25 14:06:57作者:佚名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理論經濟學C+、應用經濟學B、法學C、馬克思主義理論C、統計學B、管理科學與工程C-、工商管理B+。
全面協調發展,金融經濟特色突出。 學校以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法學為優勢和特色,促進經、管、法、文、理、工、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 現有教學單位21個,物理科研機構10個,非物理科研機構37個。 擁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1331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優勢學科提升計劃項目、服務業創新學科集群建設計劃項目、重點創新團隊1個。 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本科學位56個。 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山西省普通高校優勢專業3個,山西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7個,山西省普通高校優勢特色專業2個,本科品牌專業11個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有15個本科專業具有雙學士學位授予權。
師資力量雄厚,教育體系完善。 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近500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西省青年學者、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中青年學科學術帶頭人等36人。 此外,學校還聘請了3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或兼職教授,200余名校外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著名企業家擔任校外導師。碩士學位學生。 學校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培養教育體系。 現有本科生17000余人,碩士生近4000人,博士生近200人,繼續教育學生10600人,各類留學生數十人。
緊扣時代脈搏,科學研究碩果累累。 學校充分利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太原培訓中心的平臺優勢,積極參與決策咨詢,為供銷合作社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編輯出版《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財經教育研究》等學術期刊,主辦山西財經大學“山西經濟高峰論壇”、“每周講座”和“振東管理大講堂”等,著力打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水平金融智庫。
注重內涵建設,突出素質教育。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特色全面”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 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6項,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103項。 改革項目。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精心營造“特色、博大、開放、創新”的大學文化氛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山西財經大學中德學院,深化立德樹人建設。學術氛圍良好,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等活動豐富多彩。 。 近年來,山西財經大學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工程計算競賽、計算機設計競賽、創新??創業綜合模擬競賽等活動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 參與程度和獲獎人數顯著增加。 。 山西財經大學畢業生以其扎實的基礎、綜合素質、開拓精神和實踐能力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2018年,本科生就業率82.34%,碩士生就業率91.53%,博士生就業率100%,就業創業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在2014-2018年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科競賽評價結果中,學校人文社科類位居全國高校第13位,財經類高校位列第11位。 阿里巴巴中國校友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顯示山西財經大學中德學院,2018年,學校在全國金融類高校中排名第13位。
學校堅持走國際化道路,積極探索合作辦學新途徑。 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與德國埃森經濟與管理應用技術大學聯合成立山西財經大學中德學院。 現為山西省唯一一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17年來,已有2500余名學生赴德國留學; 積極開展與港澳臺地區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國際合作科研平臺,與德國埃森應用技術大學、捷克西里西亞奧帕瓦大學等30所大學開展合作。 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系,國際教育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校園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 學校設有奮武市、迎澤、平陽三個校區。 校園占地1956畝(含東山校區),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 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總量432萬余冊。 建有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實驗教學中心、體育中心、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以及晉商銀行家博物館、ERP實驗室、金融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模擬法庭。 其中,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學生學習、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