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19 17:39:41作者:佚名
展覽現場作品
2022年10月7日,“游戲——李游個展”在鋼鐵藝術博物館舉行。展覽由鋼鐵藝術博物館主辦,獨立策展人楊偉策展,共展出李游創作的60余件繪畫、雕塑作品。藝術家通過現當代藝術形式表達對當下生活的關注、藝術思考、人生感悟和細膩的內心感受,展現出游戲超越的意境卻又不失哲理。
展覽會嘉賓合影
李友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現任教于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藝術學院。他善于運用各種媒介,使作品充滿生命力和想象力。他的雕塑作品極具創新性,將藝術形式與當代人文思維相結合,看似詼諧卻頗具寓意,作品的意境令觀者產生無限遐想。
展覽會嘉賓合影
展會現場
據鋼鐵藝術博物館館長崔全順介紹,李游的作品并非以單純的抽象形式演化,其畫作上始終出現可辨識的圖像符號,變形、象征、隱喻等多種意義在作品中體現。近年來,他關注當下人類社會發展的生存狀態,直面生活,創作了大量的二維繪畫、三維藝術裝置、雕塑等。作品的痕跡既可見又不可見,充滿不確定性。在他理性與非理性的表達中,似乎還有另一層次的領悟,在時間的流逝中創造生命力、積蓄力量。
藝術家李友接受媒體采訪
展覽將持續到2022年11月30日。
現實與戲仿:談李友的藝術
李友的藝術作品呈現出當代藝術的兩個基本特征,即真實與戲仿。所謂真實,作為西方寫實繪畫傳統的認知基礎,源自古希臘哲學的求真意識。然而印象派以后,特別是現代藝術的出現,眼見為實的觀念被打破,對真實的追求由外在世界指向內在精神,從而拓展了人類的認識層次和感知領域,也改變了藝術史的方向。因此,當代藝術的現實不再是外在現實社會的現實,而是感性與理解性的現實,這其中包括藝術家個人的立場以及從自我意識的角度對現實進行質疑、批判社會的能力。所謂戲仿是一種當代藝術語言,其典型的視覺特征是以戲謔、幽默的方式模仿對象,消解其原有的嚴肅性,并從中衍生出新的語義,在陌生的境遇中令人著迷、引人深思。
展會現場
李游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他信奉“文學承載信息”的理念,尤其鐘愛德國觀念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的“社會雕塑”和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藝術大眾化”。這使得他的藝術創作始終圍繞現實與社會,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多年來,李游生活在沿海城市大連,潛心鉆研藝術,創作出了許多精彩的作品。早期的創作以木雕為主,用木材塑造現實社會中的某些人物、形象。一方面借用木材的自然紋理、自然紋路,另一方面通過雕、刻、磨、燒、烤等工藝進行轉化,形成怪誕怪誕的視覺符號,具有典型的現代主義語言特征,即所謂的異化、隱喻。可以說失枝脫節,長期的木雕創作經歷為李游奠定了扎實的語言基礎。 也正因如此,他后來拓展了藝術視野,運用不同的材料和媒介去創作作品,顯得輕松自在。
展覽現場作品
展覽現場作品
李友近期的作品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雕塑裝置的運用;另一方面是架上繪畫的運用。至于李友的雕塑裝置,大部分都是以他相當熟悉的海洋霸主——鯊魚為題材。李友用鯊魚來代表某種力量,著力刻畫其兇猛、猙獰的外表。但有意思的是,他塑造鯊魚皮的材料,卻是當下流行的牛仔布——由各種牛仔褲拆開而成。這種人為的改造和陌生化處理,讓我們在作品之外產生思考。用李友自己的話說,“牛仔褲是最普遍的服裝,沒有身份標簽,全世界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幾乎人人都穿牛仔褲。”因此,李友用牛仔布包裹鯊魚的身體,自帶一種寓意——某種程度上,恰恰消解了鯊魚的“霸權”。 可以說,這正是李悠的藝術主張,即“藝術大眾化”和“社會雕塑”的理念。他將這種理念和語言貫穿了整部作品,不僅體現在鯊魚身上,也體現在羅馬柱等一些莊嚴的符號上,讓觀眾在視覺的突兀中產生很多想象……
展覽現場作品
李友的繪畫基本沿襲了他的雕塑理念,但在繪畫語言上做了一些創新,即大部分作品都運用了3D打印技術,增加了視覺的時代感和流行元素。在題材上,大部分作品結合現實經驗和恰當的現成品,不斷強化沖突與對抗的關系。比如,描繪手槍的雙槍對峙,剪刀、錘子與布的爭霸,鐵鏈的環環相扣與斷開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友對于世界關系的隱喻和對社會存在的揭示,也算是對矛盾論和辯證法理論的視覺詮釋。當然,李友也創作過不少純粹的繪畫,但他的繪畫和他的3D打印作品一樣,帶有濃重的波普色彩,即善用鮮艷的流行色彩,但更多的是指向人本身,語言也更加有趣和幽默。 比如他喜歡將動物擬人化,抽離出人類思維的存在,而只保留其肢體動作,又常常是龍頭豬腳、驢唇馬嘴……等等,猶如一面變形的游樂場鏡,引領人們關注與思考自身的命運……
展覽現場作品
毫無疑問,無論媒介如何拓展,材料如何豐富,李游藝術創作的內核是始終如一的,那就是始終關注自我以及身處其中的社會現實與生存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李游繼承了中國文人“憂世”的精神傳統。但作為當代藝術家,李游更注重審美價值觀的啟蒙。這是他從早期木雕創作轉向多元媒介探索的動力,也是他以戲仿為語言進行創作的初衷。因為只有不斷從媒介拓展,李游才能將自己的藝術觀念投射到現實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戲謔幽默的語言,則能剝去表面的粉飾,同時對內在的真實進行質問,讓觀眾在他的作品面前會心一笑,獲得審美愉悅與心靈解放。
2022.10.1 北京通州
后人類噩夢
文 | 汪民安
李友的展覽回應了加速的后人類進程,這種進程表現為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人類自己制造了這場威脅自身的危機。李友的展覽試圖展現海洋危機、環境危機,甚至戰爭危機的后果——后者正在造成真正的核威脅。對李友來說,這是一場全面危機。他的作品充滿焦慮,具有強烈的末世論色彩。
展覽現場作品
之所以說這是后人類,是因為這不一定是人類的滅絕,而是人類的異化——不是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精神異化,而是現實的肉體異化。這就是李友的末世論:他筆??下的肖像人物,是肉體異化的結果。這些人物瘦削、大頭、病弱、蜷縮、沒有正常的器官,面目不清,毫無表情,就像一些畸形的人。與以往扭曲的現代主義風格人物相比,這些人物更令人不安。
展覽現場作品
如果說蒙克等現代主義人物的扭曲,是現代社會機器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沖擊,那么李友的變形人物,就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創傷,更是身體的病理災難。現代主義人物始終在與抽象的社會機器抗爭,他們的身體變形是一種抗議,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呻吟和吶喊。他們是扭曲的失枝脫節,但這是一種痛苦的扭曲,扭曲是一種抗爭,一種對抗,一種不認同。
展覽現場作品
李友筆下的人物仿佛脫離了現代主義那種痛苦的形象,他們很麻木,沒有表情,沒有痛苦,他們就像是癡呆癥患者——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異化,他們的異化是他們的常態,他們的異化是身體的異化。他們仿佛是另外一種身體,另外一種人——我們可以說,他們仿佛是在另一個地球環境,一個改變了的地球環境中誕生的,他們是一個改變了的地球的產物,他們仿佛是惡化環境的受害者。他們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群體——李友畫了大量的群像。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地想象,他們仿佛是核爆炸的產物——今天,我們已經看到,核爆炸并非不可想象。
展覽現場作品
這樣的人,不但身體發生了改變,大腦結構也發生了改變。李友還畫了許多神秘的頭顱,這些頭顱色彩斑斕,但諷刺的是,骷髏般的頭顱上裝的不是芯片,而是鮮花;這些鮮花讓這些頭顱顯得光怪陸離,它們像是死亡的幽靈,卻又種下了充滿激情的生命,死亡與生命在這里聯系在了一起。或許,這也是一種想象中的后人類?李友還畫了許多色彩斑斕的手,這些手上似乎充滿了某種特殊的電能,頗具科幻效果。它們是簡單的手,閃爍的手,仿佛可以脫離身體,仿佛可以獨立存在,仿佛它們就是自己的生命本身。無論是頭顱,還是手,還是那些讓人過目不忘的畸形身體,都是一種想象中的、令人恐懼的未來人類形態。
展覽現場作品
不僅陸地上的人們發生了變化,大海也發生了變化。人造物大規模入侵海洋。李悠諷刺地用牛仔褲的殘片縫制了鯊魚。兇猛的鯊魚也被這些人造布料束縛住了。它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在大海中也迎來了自己的蛻變命運,或者說,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牛仔布束縛了它,束縛了它的自由,束縛了它的生命。如今,大海再次被征服,但不是被古老的船只,不是被探險者,而是被無處不在的工業產品。
李友在朋友李桐拍攝的黑色大海照片上放了一顆鵝卵石,這是這樣的一個寓言:大海被李桐拍得漆黑一片,海面像固體工業廢料一樣,冰冷、一動不動,像是一件人類遺物。在這里,他們竟然背負著這塊石頭。對于李友來說,這張超現實主義的照片既是寓言,也是噩夢,一場后人類的黑色噩夢。
藝術家簡介
李友
1965年出生于大連
1990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
現就職于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藝術學院
群展
2020:第三屆大連·哈爾濱水彩藝術邀請展 大連
2019
大連8+1文獻展 大連
第二屆中歐國際藝術雙年展 維也納
首屆秦皇島當代國際藝術年展 秦皇島
北疆新形象——北方四省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高校教師藝術展
2018四不像麋鹿黃山巡展聯展安徽黃山
2017
中國鋼城——當代國際水彩名家邀請展鞍山
兄弟與男人當代藝術文獻展 北京
夏季達沃斯新冠軍藝術展 大連
2013先農公共藝術廣場開幕展 天津
2012 香港藝術博覽會 香港
2011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藝術展 大連
2010 南窗——當代藝術邀請展(首屆)北京
2009 新翼·第二屆大連青年美術家提名展 大連
藝術在大連——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藝術展 大連
參觀北京重新設計藝術展
2008年“天空”藝術展 北京
2007 第八屆大連藝術博覽會“色·墨空間”大連當代藝術邀請展 大連
2006 首屆“新力量中國”當代藝術雙年展 上海
2005“時間·實踐”大連當代藝術家提名展 大連
2002 “8+1”大連現代藝術展 大連
個展
2021“相位”繪畫展 大連
2017鬼畫——李友紙上作品展 大連潤明藝術公社
2011雕塑巡展 大連 香港 北京 上海 昆明
2009 “觸摸”生活——雕塑個展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中國”
2004年裝置藝術作品《你好,中國》在大連展出
2001李友木雕展 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