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2 11:46:19作者:佚名
這是一本2024年的日歷,也可以稱之為高校“百科全書”。
104個熱門專業介紹及近千所大學推薦,申請信息全面。
讓孩子早日了解學校、了解專業,樹立未來的目標和方向。
拒絕清華大學的女孩
在浙江高考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年僅18歲的邵懿嘉如流星劃過夜空,以總成績719分,僅落后狀元一分,榮獲全省理科第二名的殊榮。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化學、物理、生物三科成績尤為突出,拿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滿分(其他科目成績:語文133分、數學142分、英語144分)。然而邵懿嘉的才華不止于此。
邵益嘉。 圖片來源:微軟亞洲研究院
除了展現出優異的學習成績,邵逸嘉在舞蹈和小提琴方面也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學習之余,舞蹈和小提琴也成為了她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她參加了學校的舞蹈隊和樂團,展現了她獨特的才華和魅力。
邵逸嘉的愛好不僅豐富了她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些愛好讓她更加全面,讓她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時更加自信和從容。她的故事為人們樹立了積極向上、全面發展、追求卓越的榜樣。
邵逸嘉高考成績優異,理所當然地成為清華、北大爭相招生的對象2024浙江高考理科狀元,然而當清華大學連夜給她打來電話時,她簡單地用五個字表達了決定:“我要上北大!”
雖然邵懿嘉自幼對數學情有獨鐘,多次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并獲獎,但她并不滿足于理科的局限,渴望全面發展。她對北大的人文氣息十分向往,希望在以人文為主的元培學院體驗更加多元化的學術氛圍。高考前,她已經獲得了北大自主招生計劃的名額,這使得她即使高考成績達不到北大錄取線,也可以直接進入北大學習。
最終,她憑借優異的成績和獨特的個人風格,無需享受分數優惠政策,成為北大元培學院數據科學專業的優秀學生。采訪中,記者夸她是天才,她卻只是笑著說:“我不是天才,只是比別人更努力、更堅持。”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邵逸嘉的優秀和她的家庭氛圍息息相關,父親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電信系,母親是醫生,這兩位高級知識分子用智慧和愛心為邵逸嘉鋪上了知識的紅地毯。
在這樣的環境下,邵懿嘉自然而然地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母對她自主學習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邵懿嘉從小就喜歡讀書,一有時間,她就會沉浸在書的世界里,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雖然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從不強迫邵懿嘉學習,而是更注重培養她對學習的熱愛。
邵懿嘉的父親是理性思維的典范,他和女兒一起分析試卷、挖掘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讓邵懿嘉逐漸養成了分析問題、主動思考的習慣,這種思維模式讓邵懿嘉對邏輯性極強的數學格外喜愛。
開明的父母讓邵逸嘉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自由發展,也鼓勵她走出書本,通過實踐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
正是這種開明的家庭教育,讓邵逸嘉擁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也讓她有了更豐富的人生閱歷。面對女兒拒絕清華、選擇北大,父母表示理解和支持,因為他們相信這是女兒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定。
興趣廣泛、態度積極
邵逸嘉嘉從小就表現出對學習的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其他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同,她把學習視為一種樂趣,積極探索,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其他孩子面對輔導班、興趣班時,往往會表現出抗拒,但邵懿嘉不同。沒有父母要求,她就主動向父母提出想豐富課外生活、學習更多技能的要求。她學過小提琴、舞蹈,還因為熱愛數學,參加了數學競賽班。這種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養成了她開朗活潑的性格。
邵懿嘉不僅學業優異,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動,她的熱情與積極性還體現在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上,她認為這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還能陶冶情操,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
邵懿嘉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盡管如此,父母始終保持著“佛系”的心態,給她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她快樂成長。在父母的引導下,邵懿嘉形成了獨立的人格,積極與父母溝通,興趣愛好也不斷拓寬。學習上她信奉勞逸結合,早睡早起,從不熬夜學習,這讓她在學習上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效率,各科成績也很均衡。
從初中開始,邵懿嘉就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成績一直在年級中名列前茅。雖然數學競賽經驗相對較少,但在班主任的鼓勵下,邵懿嘉勇敢地參加了數學競賽班的選拔考試。在這個匯聚了眾多頂尖人才的班級里,邵懿嘉逐漸被同學們的熱情和才華所感染,數學水平逐漸提高,并在各類競賽中多次獲得好成績。
2018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邵懿嘉憑借優異的成績奪得一等獎。2019年全省12校聯考,她又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些成績不僅彰顯了邵懿嘉的天賦和努力,更是對她不懈追求卓越的最好肯定。
隨時隨地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一提到學習,邵逸嘉嘉就總是很專心。
她總是以細膩的心思和頑強的毅力面對問題,遇到疑惑時,總是不厭其煩地用便簽做標記,并及時向老師請教,決心不把今天的煩惱留到明天,這種精神是她學習高效、精準的重要原因。
邵懿嘉不僅學習成績優異,更是一位善于傾聽、勇于反思的智者。溫州一中邀請優秀校友到校演講時,邵懿嘉以謙卑之心聆聽、學習、反思,與他人優秀之處進行比較,改正自己的不足,真正做到了“一日三省吾身”。
她與這些優秀校友保持著密切聯系,以他們為參考,不斷激勵自己。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北大的學生,她以他們為鏡子,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這是她獨特的智慧——用別人的優秀來完善自己。
高考成績公布后,她的成績亮眼,雖然理科只比省狀元低一分,但她對自己并不滿意,認為自己數學考得不夠努力,語文考得也因為粗心而丟分。但這就是邵懿嘉,從不滿足于現狀,永遠追求更高的目標。
面對清華大學的熱情邀請2024浙江高考理科狀元,她沒有被優厚的條件所誘惑,而是堅守初心:“我要上北大。”這份堅定的選擇,最終讓她考上了北大元培學院。面向未來,她憧憬更高的目標,希望借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蘊滋養自己,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于教育的思考
邵逸嘉的成功故事,引發了我們對教育的反思。對學生來說,學習的最好動力來源無疑是興趣。但過度依賴補習班的被動學習模式,可能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內在興趣和主動性,而不能只以成績為導向。
邵懿嘉的成功經驗為學習提供了一條最優路徑。她的父母作為高學歷人士,為她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和啟發,但并沒有過多地干涉她的學習,而是注重培養她的自覺性和興趣。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給了她自由發展的空間,也培養了她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她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時,邵逸嘉的成功故事也強調了獨立思考和廣博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興趣,而興趣的培養需要學生擁有足夠的自由和自主權。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引導孩子主動探索知識。
邵逸嘉的成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而是靠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得來的。她的故事告訴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康的家庭氛圍、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關鍵。在她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她的決心和毅力,看到了她如何通過自我挑戰和反思而不斷進步。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無限的可能,看到了勇往直前的力量,她是邵逸嘉,她那句“我要考北大”的堅定聲音,永遠回蕩在人們心中。
2023年1月12日,微軟亞洲研究院撰文肯定邵逸嘉在微軟研究院半年實習期間取得的成績和收獲,并表達了對她最深切的祝愿:希望她成為一名對人類尖端科技作出獨特貢獻的女科學家。
微軟亞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對邵逸嘉的評價。@微軟亞洲研究院
在此,我們也祝福這位優秀的女孩能夠再創佳績!
希望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高考中,各位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關注我吧,我會持續分享院校、專業方面的知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點贊并點亮“閱讀”按鈕哦。
視頻賬號里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歡迎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