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9-17 08:33:08作者:佚名
學校之間的排名還有可比性嗎?
每當公布錄取分數線時,學校排名總是備受關注。今年排名會有變化嗎?有趣的是,專家們回應稱,排名變化已經沒有可比性了。
同濟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張勤坦言,往年公布的立項分數線均為文理科各2個。今年網校頭條,按照高考改革的要求,上海高考不再區分文理科,考生也不以“+1”科目選擇為依據劃分文理生,而是從思政、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分別選擇3門科目,這樣就出現了30個考生組合。同時,高校都是按專業組招生,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高校專業組”之間互不關聯。此次公布的立項分數線也是學校各“系專業組”的分數線。今年上海共有505所高校、990個高校專業組,這些分數線與往年的文理科分數線不同,標準也不同,盲目地比較數量級是沒有意義的。
考試院專家指出,今年高考總成績構成、志愿填報時間、錄取方式等與往年雖然有所差異,但從報考結果看,上海高校總體排名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其他省市高水平大學總體排名也基本保持穩定,說明考生對高校的認識基本一致。另外,由于實施以院校群為核心的報考申請方案,不同院校群、專業群的報考分數相互交織,體現了考生個體的選擇性。
今年我市首次實行考后填報,根據官方申請數據分析,超過五成考生填寫了24個院校專業組別的填報。填報結果顯示,約12%的考生符合第一至第三志愿;約50%的考生符合第四至第十志愿;約27%的考生符合第十一至第十七志愿;約10%的考生符合第十八至第二十四志愿。可見,24個院校專業組的設置是合理且必要的。
您如何看待不同專業群體的錄取分數線差異?
專家指出,高校專業組分數線并非事先設定高考本科分數線,而是正式備案后自然形成的。正式備案時,市教育考試院將本科招生控制分數線上的考生按高考成績進行排序,按照高校專業組實際人數1:1的比例進行查找備案,最后一位考生的成績即為該高校專業組的備案分數線。如果一所大學有多個高校專業組,則對應的高校專業組也會有多個備案分數線。
“不同專業群體的招生數量、選科要求等都會有所不同……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分數線值。”上海高校招生辦主任葉紅說。從高校角度看,招生院校不同專業根據自身學科定位和人才培養需求,對學科要求也存在差異,理論上可以產生42種學科要求組合。而考生“30種組合”與院校“42種組合”在報考錄取階段的匹配過程高考本科分數線,也成為影響某一專業群體報考線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錄取結果來看,大部分高校專業群錄取分數線差距不大,整體分數線保持穩定。有部分高校專業群錄取分數線存在一定差距,這與專業群設置的專業有關。例如某醫學院校有兩個專業群,其中一個專業群有生物技術、臨床醫學等學校特色專業,另一個專業群只有護理一個專業,錄取分數線低58分。可見,各高校專業群錄取分數線存在差距屬正常現象,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考生對專業的偏愛程度。
但也有觀點認為,由于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專業群劃分還比較“粗糙”,比如不少高校的專業群往往可以劃分為“文科”“理科1”“理科2”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招生備案方式下的分組得分差異不那么明顯。
您如何看待“第一錄取線”?
每年錄取分數線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除了當年考生關心錄取情況,未來考生的觀望態度也是重要原因。新高考政策出臺,您如何看待這個“第一分數線”?如何參考?
“一年級的數據很難說,但也不是沒有用。”上海大學教授葉志明說。他認為,新招生制度帶來的分數線,至少需要三年的積累和相對穩定的觀察,才能有效探索、比較和調整。如果二年級考生盲目參考今年的專業組分數線來填報,可能會被誤導。但同時,他也指出,認真研究今年的錄取分數線中哪些是意料之外的,了解新政策可能帶來的各種可能性,也是明智之舉。
“用一條線來判斷專業并不合適,尤其是在考后填申請表時更是如此。”一位高校招生辦負責人表示。傳統的高考方式屢遭詬病,因為一次考試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近年來不斷進行改革,希望更多學生長期積累的技能和能力有機會在選拔過程中得到評估。同時,考后填申請表也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考生的選擇機會。然而,在理解新政策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和考生都傾向于“不浪費分數”,甚至把分數線作為做出選擇的唯一關注點和標準。在他看來,這些可能是短期內的最優方案,而要找到人生長遠的最優方案,學生還需要對自己、對大學、對專業有深刻的認識,在新高考背景下做出自己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