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5-29 16:42:44作者:admin2
最近讀了《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本書,該書對教師容易忽視的重要問題給予很銳利的提醒,讀后對我的啟示也很多,尤其是書中所提出的問題,會使更多的人來關心教育世界里的人和事,引導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做一個有理想和有思想的合格人民教師。我個人(文案中國,原創代寫各類公文材料)覺得這個世界中的確有許多問題需要有心人去關注,去思考。我也應該像本書作者那樣注視著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世界,把思想的觸角透過看到的,聽到的關于教師品質的“故事”,深入到“中國教師缺什么”這一問題,從不同的層面進行追問與思考。相信這些思考將會促進自身素養的完善,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一、教師要具有人文底蘊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必須要有較好的基本功和一定的人文底蘊,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做有思想的教師,尤為重要的一點是能時常地反思自己。當我們的學生違紀時,是否采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我們的教學成績不理想時,是否采取了恰當的教學方法;當我們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是否能迅速找出原因和舉措,所以我們要學會面對自己的不足,有勇氣直面自己,這樣才會發現,其實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而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作為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這樣的獨立思考者。二、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教師打心眼里關心學生的成功和失敗,做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防止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文案中國,原創代寫各類公文材料),就能使學生在學習上的成績突飛猛進。我們須懂得:對學業成績的評定,并不反映對學生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學生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們的心靈。把學科成績的評分跟道德面貌的評價等同起來,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績(分數)的結果。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要得到“應得”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里,并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特征、種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分數固然重要,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亦或是我們教師來說,很重要,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強求。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這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三、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有的孩子長得漂亮些,有的孩子長得難看些;有的孩子比較聰明,有的孩子比較愚鈍等。如果教師不能正視這些差異,不能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待之,那么,對學生的愛,對學生的尊重、寬容、平等以及服務意識,更是“空中樓閣”。 記得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后,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但兩種人都感到不快樂。先吃最好的人認為他的每一顆葡萄越來越差,第二種人認為它每吃一顆都是吃剩下的葡萄中最壞的。原因在于,(文案中國,原創代寫各類公文材料)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它常用以前的東西來衡量現在,所以不快樂,第二種人剛好與之相反,同樣不快樂。為什么不這樣想,我已經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么好后悔的?我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為什么不開心呢?這其實就是生活態度的問題。我們教師一定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常聽老教師談到,那些成績不怎么樣的,畢業后反而跟老師很親,常到學校來看望母校老師,在街上遇到也很熱情,尊敬老師;而那些成績優異,曾被一度器重的部分學生卻“人間蒸發”了。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求知、自信的心。新課改需要有思想的教師、需要以人為本的教師、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教師,這樣的教師才能走在教育的最前沿,才能奏響時代的最強音;教育不但需要理想,還需要“實在”點的思想。作為一名年輕的一線教師,我愿為之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