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組織的幾點建議
1. 樹立教師威信
2." />
更新時間:2021-05-31 01:27:57作者:admin2
讓學生喜歡上科學,在講課前給學生們講一個與這節課內容有關的小故事(可以先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1. 樹立教師威信
2. 指定必要規則
3. 科學管理實驗器材
4. 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及內容
《一分鐘》這篇課文是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卻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一聲聲的嘆息,是深深的后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聽了戴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讓我倍受啟發。戴老師能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能利用“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來識字,在游戲中鞏固識字,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穩扎穩打,識字教學扎實。
在生字詞的教學中,戴老師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了識字平臺。有說說記住字的方法識字,如:換一換、減一減、加一加;在游戲中識字,如:組合游戲。這些過程,看似平常,卻喚醒了學生以往的識字經驗。在識字過程中,戴老師還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等詞語的輕聲正音。在寫字這一環節,戴老師花了5分鐘讓學生寫字,并進行展示講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體驗到學習生字的無窮樂趣。
2、多元評價,學習興趣高漲。
戴老師上課始終是親切地和學生交流,在教學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對學生的發言總是給予及時的激勵與表揚。如“你真棒,都讀對了!”、“這會兒,xx終于讀對了,給他鼓鼓掌!”等等,使課堂充滿了人文關懷;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了學困生的自信心。這就是戴老師的教學藝術,善于激勵,善于喚醒,善于鼓舞。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完美的課也都會留下一絲不足,戴老師所上的是第一課時,我認為還有以下的不足:
1、對本節課內容的整體把握不夠完美。 第一課時僅僅安排了識字教學,內容上顯得有些單一。
2、葉圣陶先生說過:“讀書務必做到正確、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讀正確,然后才能談到思考。語文姓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然而,在這堂課里缺少了朗讀,也就缺少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對于正確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的達成度不高。
聽了戴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收獲了許多的教學經驗,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一堂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識字教學如此扎實,真正的是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非常扎實。
《一分鐘》評課稿二
徐如松校長于2010-9-25,執教語文人教版第三冊課文《一分鐘》。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卻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嘆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臉紅的尷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徐校長能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通過指導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和引導學生識字。在生字教學上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兩種方法,使學生在讀中識字,在游戲中鞏固識字,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設計“錯誤的等式”,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端學生的課堂上,這點尤為重要。徐校長的導入部分非常棒,他通過設計:“說說一分鐘的長短,并說說理由,學生知道1分鐘=60秒。馬上過度到課文里的1分鐘=20分鐘。這是為什么?”這樣的懸念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更有興趣學習接下來的課文。讓學生通過讀書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為多睡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的事。這樣的設計提升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2、教師當好組織者,積淀語文素養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首先徐校長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元元把一分鐘最后變成了20分鐘?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是提高閱讀效率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其次,在隨文識字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元字。這里徐校長做了3件事:第一:通過喊“元元”的名字的方法,學習第二個“元”字是輕聲的知識點;第二:師生一起分析結構,組成;第三:教師范寫;第四:再叫叫他的名字,鞏固讀音。
再次,在生字教學哈欠的時候,小朋友們把噴嚏和哈欠搞錯了,教師讓孩子們區分了兩個詞語不同的意思。打噴嚏(打噴嚏說成了打嚏),這里我覺得可以教師帶領,和孩子們一起做做伸懶腰,打哈欠的動作。
再者,學習詞語“丁零零”的時候,教師引導通過想象鈴聲,來學習讀“丁零零”的速度要快, “零”在這里是讀第一聲。(我覺得“零”的多音字辨析在這時候可以板書出來,不同的讀音和不同的組詞。)
徐校長就是這樣一次次地引導學生隨文識字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讀書務必做到正確、流利,‘字字未宜忽’。首先要讀正確,然后才能談到思考。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
3.多元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徐校長上課始終是親切地和學生交談,在教學中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讀書,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對學生的發言總是給予及時的激勵與表揚。如有一個孩子舉手了,可是又回答不出來,徐校長給了他時間,提醒他在想想,這里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人文性,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給予了孩子信心。這樣的評價使課堂充滿了人文關懷;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了學困生的自信心。
4,首尾相應,留下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文本內涵
本節課,徐校長采用了上首尾段,知道事情的發生,和結果:由再睡一分鐘——后悔。通過學習元元的心情九十度轉變,來留下懸念,激發了學生想探究一二的心里,這就是一個教師的設計智慧,使得本節課的課堂結構設計很新穎。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完美的課也都會留下一絲不足,徐校長所上的是第一課時,我認為還有以下的不足:
1.朗讀教學,訓練面不夠普遍
整篇課文教學的時候,讓第一組6個小朋友分別讀了6個自然段。再讓其他6個小朋友選擇其一,對他們的朗讀進行評價,最后評價的這個小朋友用自己的理解來讀讀。在這里我認為可以這樣安排:每一段請一個人讀,讀好一段找幾個舉手的學生評價,評價后綜合優點一起來讀讀。這樣訓練的面會比較廣,也達到訓練的目的。
2.識字與寫字教學問題。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更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人教版教材的教學特點是:多認少寫,識寫分開。會認的字要求會讀,會義。會寫的字要求會讀,會義,會寫,會用。徐校長在識字教學中,對二會字的處理時間用的過于多,但在對四會字的教學上則沒有體現。這不免給聽課者心中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