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數與代數的內容在中小學占很大比重,我們在這方面也積累了許多教學經驗。但按照新的時代要求和新的教學" />
更新時間:2021-06-02 01:18:31作者:admin2
一、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教學內容系統化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提到數與代數的內容在中小學占很大比重,我們在這方面也積累了許多教學經驗。但按照新的時代要求和新的教學理念來看,其中的問題也從在不少[1]。利用情景、操作工具、圖片、圖表、符號等。探索小數、分數、百分數、有理數、實數等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理解運算意義,這個過程不是短時間內就可奏效的。計算器無處不在,已不需要學生完全運用紙和筆對問題進行解答,但是一些基本的聯系仍然需要學生很好的理解[1]。例如:我在復習《復習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意義和法則》對整數和小數的乘除法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歸納,通過填表的形式,學生明確了它們的聯系與區別,把新知識同舊知識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鞏固舊知識。通過練習,進一步完善了積與被乘數、商與被除數大小關系的規律,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加強檢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最后我進行簡要小結,小結既是整理,又是為繼續學習做準備找準生長點,有助于對于知識的遷移,瓜熟才能蒂落。
二、再現知識,形成網絡,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復習課的教學內容,對于有些學習比較輕松的孩子來說,有時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學習情緒極易受到影響,恰當運用激勵和評價手段,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帶入最佳學習狀態[2]。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體現學習的自主性,我們把復習的大量時間放在課前,讓課堂成為學生課前復習,整理情況、匯報和交流的場所。課前,我們先布置好復習內容,讓學生自主或合作收集整理,編織知識網絡,這樣學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76361生有了足夠的時間構思和串聯知識網絡。教學過程中,我組織學生把“作品”進行展示、交流欣賞、評析。由于交流的是個人的“杰作”,就可能因人而異,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圖畫式……一次比較,就是一次復習,不同的比較就有不同的感受。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對一些知識重點或難點進行點撥、疏通或重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復習知識。在交流知識要點的同時,我還讓學生“共享”平時在學習中犯過的“錯誤”。這種活動的展示,對于自身又是一次反思和鞏固的過程,對于別人則又是一次提醒和復習的過程。學生口述出自己學習中曾經的疑惑和困難。容易引起其他學生的好奇,屬于普遍性的問題,容易起到其他學生的共鳴。原汁原味的交流,學生受講、學生愛聽,遠比由教師的苦口婆心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