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2 11:50:28作者:admin2
文學劇本的寫作格式 [ (一)文學劇本的寫作格式 文學劇本是電視劇的基礎,由劇作者完成,是未來電視劇的框架,對未來電視劇的主題、人物、情節(jié)、結構以及風格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況下每集電視劇的長度加上片頭片尾播映時間大約五十分鐘,寫成劇本大約一萬五千字到兩萬字之間,包含的場景多則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則十幾個乃至幾個場景。也有較長的,如最近播映的韓國電視連續(xù)劇《愛情是什么》,每集長度達九十分鐘以上。有些系列短劇,每集長度不過二十多分鐘,寫成劇本也不過六七千字左右。 在對劇本的要求上,劇作者與導演視角總是有所區(qū)別,劇作者往往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希望劇本有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導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劇本的情節(jié)和結構,講究視覺效果,其文學色彩在拍攝中往往會被剝離開去,劇作者與導演對劇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兩種文學劇本樣式,一種偏重文學性,另一種則偏重鏡頭感。 1、偏重文學性的劇本 特點: (1)劇本不但是可供拍攝的(習慣上稱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語言的修辭和文采。它既為導演拍攝提供了基礎,又能成為一種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字讀物。 (2)往往以場景的時空變化來劃分劇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時空轉換的時候標明時間、地點之類,而是通過對情節(jié)的描述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出來。 (3)不對拍攝技術作明確的規(guī)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寫”、“推”、“淡出”之類),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直接描寫把內(nèi)容暗示出來。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后。 倫敦,泰唔士河畔,碼頭上。 冬天的倫敦,細雨中,濃霧漸漸散開,但濕氣還是時時撲面而來。 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著深灰色長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著禮帽,衣領也都翻立起來。他右手挎著一把長柄雨傘,左手捧著一束鮮花。一旁,站著劉叔和,也是一身御寒的衣著。 一會兒,一輛黑色小車駛近,停下,陳西瀅從車窗內(nèi)探出頭來,抬手向徐志摩打了個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車停好。”說完,小車慢慢向停車場駛去。 停好了車,陳西瀅向著徐志摩、劉叔和走來。 徐志摩: “來,來, 西瀅兄!叔和,這位就是陳西瀅先生,說好了今天介紹你們見面的?!?劉叔和走向陳西瀅:“久仰, 久仰! 志摩早就說了, 您是大名鼎鼎的吳稚老、吳稚暉老先生的外甥!” 陳西瀅: “叔和兄的大名,我陳西瀅也早就如雷貫耳了。今日相識,十分榮幸?!?徐志摩: “好了好了, 都那么客氣做什么?以后,大家還要互相關照才是?!?劉椒和: “我們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 了。 不,這話不對,志摩的家眷一會兒就到,他不算淪落人了,不與我們?yōu)槲榱?” 2、偏重于鏡頭的劇本 特點: (1)編劇把提供導演拍攝作為自己唯一的責任和目的,并不準備使自己的劇本成為一種文字讀物。因此,多采用對動作或畫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無可讀性。 (2)以場景(有時甚至細致到以鏡頭)來劃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專用一行文字標明場(或鏡)號,場面發(fā)生的地點、時間等等。 [示例二] (1)校園(外日) 俯看,濃郁的樹木,古色古香的建筑。 越過大片樹林,看見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楊柳依依。 湖畔的長椅上,相依相偎的戀人,埋頭讀書的學生。 對面,幾幢紅磚大樓,由遠而近。 (2)機房(內(nèi)日) 齊雪竹坐在電腦前,專注地看著著電腦屏幕。 細長的手指在鍵盤上熟練地跳動著。 屏幕上出現(xiàn)一行行英文字母。 齊雪竹看著屏幕低聲念著。 字幕:齊小姐:我們已于4月16日收到您寄的電子郵件,您在信中回絕了我校給您提供的入學機會及獎學金,對此我們深表遺憾并祝您好運…… 齊雪竹呆呆地看著屏幕,抬起雙手,插進自己頭發(fā)里,搖著頭,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語:天啦,這到底怎么回事…… 聲音越來越大,在大樓里回響。 (3)教室(內(nèi)日) 蕭鋒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侃侃而談:……在我看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边@句話包含了中國人全部的道德理念。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自己不想得到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