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9 04:53:56作者:admin2
簡而言之人大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指高校通過自主考試選拔具有超常的創新和實踐能 力,或在文學、藝術、體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綜合素質名列前茅的應屆高 中畢業生,通過考試并簽訂協議的考生高考后可低于學校錄取分數線若干分錄 取。
2003年,當教育部宣布、“全國 22 所部屬高校作為高考自主選拔錄取首批 試點院校 ”后,曾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被教育界人士稱為 “我國高招制度的破冰 之旅 ”。自主招生指符合條件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中學 和自主招生學校評審后確定名額,高考以后最終確定是否錄取。獲得自主招生 資格的學生最少可以享受降 20 分的優惠,不少院校是達當地本科一批分數線即 可,并由考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招生高校 2006 年時已經增加為 53 所,2008 年增到 68 所至今。 2009年進行自主招生的 68 所普通高校分別是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清 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師范大 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南開 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 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 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 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武漢理 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大學、中南 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 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 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再有, 11 月 7 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后生源質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 比例將不再設定 5%的上限。目前,北京大學等高校已明確表示 2009 年自主招 生比例設定為 10%。盡管早在去年教育部出臺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就有了 “生源較 好的試點高校可適當擴大自主選拔錄取人數 ”的語句,但這一利好在今年終于被 明確,這意味著自主招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被倡導著。
5、招生程序一.試點學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自主選拔錄取方案,并納入本校 招生章程,向社會公布,時間在 11 月上旬。
二.符合試點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條件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經所在中學推薦 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請,由中學向試點學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體美發展情況以及 獲獎、特長等證明及寫實性材料,材料遞交截止時間在 11 月底或 12 月初,京 外高校通常在 12 月中旬截止。
三.試點學校組織專家組,進行材料審核后確定入選考生名單,絕大多數 高校在 12 月 20 日之前公布材料初審結果,筆試面試則在元旦前后舉行,部分 學校在 1 月中旬面試。
四.入選考生名單在省招辦和高校網站及社會媒體公示,通常在 1 月下旬 或 2 月上旬。
五.入選考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高考后各高校按照原來的協議進行選拔 錄取。 六.通過自主招生錄取的考生名單通過省級招辦和本校網站及社會媒體對 外公示。
6、考試內容 筆試科目分文理,語數外三科必考,通常理科加考物理化學,文科加考歷 史政治,考試形式 3+1。也有少量高校在語數外的基礎上看考生填報的志愿方向 只加考一科,如中國人民大學;也有極特殊考 10 科滿分 1000 分的,如復旦大 學。 面試普遍采用無領導小組面試,特別優秀者加試個人面試,面試重視考察 個人綜合能力。
7、命題風格與難度自主招生筆試并沒有統一的命題大綱,原則上為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 但命題思路迥異于高考,更注重跨學科綜合和創新思維,并結合社會熱點。考 試難度略大于高考但小于學科競賽。 面試題可以談的沒有難度,只有靈活性,討論難度沒有實際意義。面試靈 活性超乎想象,匪夷所思。所要考察的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報考不同大學不同 專業時要提前了解該校該專業的風格。
8、招生院校 2010年進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的 76 所高校名單: 觀看名單我們發現,北京高校有 19 所全國重點大學具有自主招生資格,考 生報考時務必不可眼睛只盯著清華北大。通常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學府都具備自 主招生資格,故而優秀生應提前為自主招生做好準備。
9、特殊高校 有以下三所特殊高校進行提示。 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兩所大學具有高度的自主招生權。在自主招生過 程中直接簽訂預錄取通知書,學生仍然參加高考,但高考成績僅為參考。這其 實是自主招生的深度探索,僅對上海市部分重點中學實施; 南京郵電大學僅對江蘇生源展開自主招生,故未列出。
10、未來趨勢 從 2009年起,生源質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將不再設定 5%的上限。2009 年進行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的高校已由原來的 68 所擴大到 76 所,高校招生 自主權也在進一步擴大。 隨著自主招生改革的逐年深入,每所大學都在竭力通過自主招生吸納更多 優秀人才,甚至因此調整了在部分省市的招生計劃;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 和家長同學開始關注自主招生,為高考提前贏得優勢。 2009年,僅清華北大兩所高校通過自主招生就錄取了 2256 名考生,在北京 獲得北大清華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就有 326 人,這表明從北京市考入清華北大 的學生有近 50%都有自主招生加分。自主招生必將成為優秀生必爭之地。 2015 年自主招生新政都改了些啥?
期待已久的自主招生實施意見 ( 以下簡稱意見 ) 終于公布了。這次的意見應該是從 2003 年自主招生 政策出臺以來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
1、申請流程調整 我們先看看改革前后自主招生主要申請流程的相似與不同。應該說改革后的整體申請流程,仍然是網 上報名申請,高校初審,筆試,面試,加分公布,公示等環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我用一個表格來說明 不同的地方。 自主招生改革前后選拔流程對比表 表格 1 從上面的表格來看,似乎除了時間安排,其它變化并不大。但是我們細讀改革意見,可以發現還是有 很多可能的不同地方。
2、申請平臺變更 往年自主招生“三大聯盟”的高校占據了自主招生院校的半壁江山,每個聯盟都有一個統一的報名平 臺,這三個報名平臺十分相似。聯盟之外的高校有自己專門的自主招生報名申請平臺。這些平臺的申請流 程方式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今年會怎么樣?是各自重新開發報名平臺,還是選取一個統一的報名入口? 在意見第六節加強信息公開公示中提到:“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建立統一的自主招生信息管 理系統,加強對報名、審核、公示各個環節監督管理。”這句話是不是意味著今后自主招生報名都必須登錄陽光高考平臺,統一報名?如果采用了統一的報名入口,可以大大減輕申請多所自主招生高校的工作量 和難度。
3 、初審新變化 高校依然是初審的主體。高校決定誰有資格進入自主招生下一步的考核,即筆試或面試。但是,今年 的決策為高校帶來了難度,為什么? 還是在意見第六節加強信息公開公示提到: “公示的考生信息應包括姓名、性別、所在中學 ( 或單位 ) 、享受照顧政策類別、資格條件、測試項目、 測試成績、合格標準、擬錄高校及專業和錄取優惠分值等。”要注意的是“資格條件”這四個字,什么樣 的學生有資格條件?資格條件是不是有全國競賽一等獎,二等獎?
在意見第一節明確工作總體要求中提 到:“要明晰試點定位,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在意見第三節合理確定考核內 容和形式:“試點高校考核要結合本校相關學科、專業特色及培養要求,確定相應的考核內容,重點考查 考生的學科特長、創新潛質”。意見中兩次強調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那么有競賽獎項算不算學科特長? 高校在陽光高校公布的考生資格條件,能否寫“該考生在全國競賽中獲得過一等獎” ?就是寫了,教育 部會不會批準?因此,如何讓你成為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符合自主招生選拔條件的考生,就成為手 持若干競賽證書的考生也必須思考的難題。
4、筆試或更具特色 以往的自主招生筆試,通常難度是比高考難,比競賽容易,但總體上說還是類似于高考的一次考試。 但是今年可能不同,在意見第三節“三、合理確定考核內容和形式。試點高校考核要結合本校相關學科、 專業特色及培養要求,確定相應的考核內容。”也就是說如果你去北京交通大學 [ 微博 ] 考試,考試的內容 有可能因為你選擇的專業不同而不同,如果考生申請的專業方向是經管、電子類可能還好辦一些,如果考 生申請的專業是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類,見到的考題可能是“為什么手機信號在高速運行的火車上會 比較差,試用高中物理知識來說明”。因此,在自主招生申請中選擇什么樣的專業方向也很可能成為一個 重要考慮因素。
5、面試或比重加大 由于今年自主招生考核時間安排在 6 月 10 日( 為什么不是從六月九日,請讀者自己分析 ) 到 6 月 22 日 之間,一共只有 12 天的時間,留給高校的時間非常短。如果中間設置一個筆試,從考試,到閱卷,再通 知考生,至少會占用四天以上的時間,這樣面試時間只剩下八天。再考慮到外地考生通勤等,的確時間有 些緊張。部分高校可能會采用上午筆試,下午面試,或者第二天面試的安排 (即筆試面試放在一起綜合打 分) ;也會有部分高校減少筆試內容,增加面試的比重;或者部分高校只設置面試考核。在改革之前,就 有部分院校如中南大學等采取這種方式。而且,筆試也比較難看出學生的創新潛質,因此,今年的 考生必須重視面試的準備工作。
6、校薦仍或存在 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網申和初審過程中,今年和往年的相似與不同。 意見第二節完善申請報名和審 核程序中提到“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看了這條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校薦取消了。
在我以前發表過的一篇文章中,也曾強烈建議取消校薦,但是校薦真的取消了嗎?對于第一次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對于校薦的理解可能只是單純的中學推薦。屆時,考生會拿到一個校薦碼。也有人說,有了校 薦資格,初審一定會通過。這都是對自主招生選拔了解不夠。其實,這次取消的只是校薦碼形式的校薦, 其余的校薦途徑還可能會保留。 提到不同形式的校薦,比較典型的有中央財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這些學校 的校薦資格都不發校薦碼,但是其實也有校薦。特別注意的是,意見中提到社 會團體和專家個人可以推薦。 當然在以往的自主招生報名中也有專家推薦, 但是社會團體推薦還是第一次。 這是不是會鼓勵比如擔任紅十字會志愿者的學生來申請獲得自主招生加分資格?
在以往的校薦中,學校只需要將高校發給中學的校薦碼發給學生,并把這些學生的報名材料蓋章后統 一郵寄,校薦工作對于中學就基本完成了。意見中規定“考生所在中學 ( 單位 ) 或原畢業中學應依據考生學 籍檔案、在校表現和高校要求,如實提供考生在高中階段德智體美各方面發展情況,包括高中階段課程修 習情況和相關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社會公益活動情況、獲獎證書證明以及其他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 展情況的寫實性材料。”新的推薦形式很可能要求中學提供更多的材料。我們的高中是否準備好了?以往 一些重點中學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動輒上百,那么這些中學能否有時間精力為這么多考生準備好材料嗎? 對于一所高中,又有多少中學生被中學老師認為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呢?
7、志愿報考形式 關于獲得自主招生加分后,該如何填報志愿?比較可能的各省考試院安排出單獨填報自主招生批次的 環節。比如以往天津市在志愿報考時就有單獨的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報考的一個特殊批次,獲得多項自 主招生優惠的學生也只能選擇報考其中的一所學校。意見中第五節提到 " 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高考成 績后,組織本省 ( 區、市 ) 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原則上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完成自主招生錄 取并進行公示。 "
這里要為大家解釋一下“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完成自主招生錄取”。了解高校投檔錄取流程的話, 會知道只有高校先進行投檔,才能劃定本校的提檔錄取線。如果一批院校沒有錄取,則無法確定高校的錄 取分數線,沒有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則無法確定考生是不是滿足自主招生降分錄取條件。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 是先進行模擬投檔,從模擬投檔中得到投檔線,然后再根據模擬投檔線錄取自主招生考生。把自主招生考 生錄取后,再把剩余的考生重新進行本科一批的投檔錄取。這里加上這么一句,是不是有些畫蛇添足?意 見更可能想說的是,由于自主招生需要公示,所以自主招生批次無法和本科一批同時填報,因此在本科一 批錄取前,要進行自主招生單獨的填報。也就是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布高考成績后,組織本省 ( 區、市 ) 有關考生單獨填報自主招生志愿,原則上在本科第一批次錄取前完成自主招生公示和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