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21 12:17:38作者:admin2
1、學習焦慮癥主要是考試焦慮。學生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試成績的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如果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或是與自己制定的目標尚有距離,就會產生焦慮,坐不住,學不成,心情沉悶壓抑,甚至產生對學習的恐懼或厭惡情緒。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疏導,引導學生冷靜客觀的分析原因,就會使學生走上惡性循環:學習焦慮――效率低下――成績下滑――焦慮加劇。這種學習焦慮在絕大多數學生身上都會發生,常見于學習成績中游的學生。因為總想超越他人,或者總擔心被別人所超越,所以情緒上常常處于緊張不安的狀態,搞得自己吃不香,睡不好,也不愉快的狀態。2、厭倦情緒強,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情緒是高三學生學習所遇的一大障礙。低落,消沉的情緒直接影響學子們的迎考心態,進而影響成績。高三生活單調枯燥,學習緊張,身心疲勞,使部分考生對復習和高考都產生厭倦情緒,萎靡不振,上課打不起精神,心理壓力大,情緒煩躁,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對高考產生排斥心理。出現這種心理壓力的學生大多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精神長時間集中在高考上,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惰性,沒有明確的目標,直接會導致對生活沒有信心,對學習充滿了無助感,必然導致在高考準備中處于劣勢。3、自卑自負,要求苛刻無理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或覺得自己什么都會,只不過經常出些低級錯誤,或者自己的失誤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怨天尤人。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情緒反常,不停地抱怨,愛斤斤計較,動搖信念,不把努力學習作為實現夢想的途徑,只會空談。只關注自己的要求、標準,不肯調整自己,追求完美。事實上,過快的節律會造成精神的高度緊張,高強度的緊張使記憶下降,學習效率降低。4、敏感沖動,難以管理自己的情緒意志薄弱,情感沖動,自制力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不穩定,波動大,喜怒無常,突發事件發生率高,甚至出現逃學,打架等現象。過于敏感,過分關注考試排名,對自己的名次升降敏感過度,喜歡競爭,感覺有種向上的動力,但是有的時候感覺很吃力。5、不能正確對待競爭,人際關系緊張高考帶給很多學生一個直接的影響就是人際交往問題。社會大環境現在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高考制度則提前把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推到了競爭的風口浪尖上。許多高三學生把自己的伙伴們都想象成了假想敵,刻意保護自己學習的情況,有了“間諜”的特質:一方面,可以隱瞞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及學習資料;另一方面,又非常想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們學習情況,希望對自己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這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本來就很微妙的情感。同時,長期生活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家長們和學校過多地注重學習,不重視孩子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都會影響到孩子們正常的伙伴關系。在學校的特殊情況下不能有效地宣泄,所以,他們回家就會與的父母較勁,表現得暴躁、易怒,情緒變化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就已經非常憤怒了,而父母卻很茫然,導致家庭氣氛緊張。6、莫名的心煩意亂和生理異樣在復習過程中莫名其妙的焦躁、坐臥不寧,心慌氣短,容易出汗,看不進書、飯吃得不香、飯量達不到平常的一半,對一切都不感興趣。并反復向別人絮叨,擔心成績不好和反復琢磨考試答案、猶豫不決等。這種癥狀在考生中比較普遍,情緒的緊張和心理的壓力積聚多了,自然會轉變為生理的異樣,由此便會引發很多身體的不適,比如免疫力下降,常感冒,男生過度手淫,女生月經不調等。措施1、預防為主,加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力度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目前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非常薄弱。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是我們教師的職責。《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康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學校領導要統籌安排好全校的心理教育程序,應從人力、物力上加大力度,要健全研究機構,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高三學生心理學,并將心理素質教育逐漸規范化、課程化。要有專門的教材、專職教師和專門的課時,真正把心理教育落實到實處。每一個教師都應了解高三學生的心理,研究其心理特點以及產生心理障礙的規律,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防患未然,防微杜漸。2、幫助學生正確定位,及時調整心態,減輕心理壓力針對高三學生的心理特征,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提高學生效率的基本要求。進入高三后,伴隨逐漸增加的各方面壓力,目標驟然清晰,成為壓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負擔,它不但沒有給學生應有的激勵,反而使學生畏懼高考。應當引導學生調低期望值,讓學生認識到,只要考出自己的最佳狀態、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績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據這種成功觀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動機水平,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面對學習。引導學生對學習正確看待,讓其享受學習,不可苛求自己。高三老師加班加點進行輔導,高三學生家長小心翼翼侍奉衣食住行,社會予以廣泛關注,這些對學生的關愛應當是一種溫馨的享受。應當引導學生在這種愛的氛圍中愉悅學習。調整心態,減輕各種壓力,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擔心高考失利,是高三學生共有的心理壓力,應向學生講清楚“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道理,光擔心無效果,只有拼搏方可取勝。并教育學生在戰略上要藐視高考,在戰術上要重視高考,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能成為高考的勝利者。3、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樹立自信心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心理輔導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及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端正態度,矯正對考試的認識誤區,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價值。教師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獲得成功,增強其成功的體驗,有了成功的體驗,肯定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增強了自信心,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地去探索,去爭取成功。認可學生是促進學生自信心產生的催化劑。經常鼓勵表揚學生的進步,作為教師要時刻留意每一位學生,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心.要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獲得成功提供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多了,相對來說,成功體驗也多了,產生了自信心。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及時加以反饋,肯定成績,克服失誤。增強學生自信心教育,指導高三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能力,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善于正確對待自我并運用適當的方法將自我完善經常化,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勢,發展自信心。4、發揮集體力量,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要以小組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們進行同伴教育,和周圍的同學互相鼓勵,既增進了友誼,也緩解心理壓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學們因為互相了解、熟悉對方,就不感到拘束、緊張、害怕,很容易談出自己心里的想法。。針對學生在月考等“非常階段”出現情緒上、思想上、語言上和行動上等方面表現出的不正常,有目的性地,不定期召開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每人談自己的想法,及時有效解決已萌芽出來的不規范。在高三第二次月考后,人人發言,效果很好。5、搞好個別教育,帶動全班心理障礙各自有別,高三學生除了普遍的心理問題外,每個人還有其特殊性,還應注意點面結合,抓住個別,對一些特殊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教師對每一位學生認真細致地了解,可以建立學生個性發展檔案,為他們設計個人的解決方案,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有抓好每一各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才能促進全班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6、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加強交流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把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時發現問題,才可能準確地摸清學生的心理癥結,才可能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梳理心理疙瘩,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導調節被學生切實的合作執行。培養獨特的教師個人魅力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催化劑。教師只有具備了令學生折服的個人魅力,才有助于師生的交流,才有助于解決策略和方案的貫徹執行,才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7、指導學生發現心理問題,教給學生調適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了解高三常見心理問題,科學分析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礙,讓學生了解心理平衡、社會適應以及二者之間的聯系,能夠以良好的心態投入高考中去。這就需要對學生一些情緒調控和挫折應付能力輔導,進行高考復習策略指導,培養思維品質等。要教給學生一些調適心理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脫敏法、焦點轉移法、深呼吸方法、藥物治療法等。對高三學生還要進行人際適應能力輔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合作、學會負責,防止心理封閉。8、建立經常性的學校家庭、社會聯系制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輔相成,教師、家長和社區經常性的溝通,是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條件,是深入 分析學生心理的必要條件,是全面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條件,也是為學生營造各種良好學習氛圍的必要條件,要調動多方面的力量協助教育。高三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少,必須時時把握學生的心理脈搏,針對具體問題,及時作好疏導工作。實踐證明,加強對高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還有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對鼓勵他們努力拼搏,提高學習成績,在高考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起著積極的作用。